上一篇文章中,已經談到Fedora、Kubuntu跟台灣客製化的Ubuntu LTH版,接下來還有三套頗有趣的Linux發行版,玩起來有不同的體會。同樣從Ubuntu改編而來的,有清爽大方的LinuxMint,山寨XP的Ylmf-OS、以及德國變色龍openSUSE。

清爽簡潔:LinuxMint

Ubuntu大紅之後,也出現了不少衍生的新版本。在Linux界常常履見不鮮,也引此造就了「Linux版本很混亂,沒有統一規格」的刻板印象。爭論起來,其實Linux追本溯源仍然是同一個根,只是發展太多,要一眼遍覽也不是容易的事。

LinuxMint就是這樣的一個發行版。他來自於Ubuntu,可以說是將Ubuntu重新美化包裝過的再衍生版本。標榜清爽簡單好上手,進入Live CD介面的時候,筆者對於LinuxMint的選單列印象相當深刻。沒有花什麼時間就搞懂了整個系統操作的動線。與Ubuntu又是不同的使用者體驗。與Kubuntu相同的是,LinuxMint會跟著Ubuntu每次發行而跟著推出新版本。目前的新版本是LinuxMint 10,由Ubuntu 10.10衍生而來。

LinuxMint底下分出來的版本也相當多。以預設桌面環境來分,就會有GNOME、KDE、LXDE、Fluxbox、XFce數種。除了基於Ubuntu、LinuxMint還有另外一版基於「老祖宗」Debian的「LMDE(Linux Mint Debian Editon)」版。雖然分支眾多,但目前看來對於GNOME的發展最有心。整體印象不比原來的Ubuntu差,可以稱得上青出於藍的Ubuntu衍生版代表。也是這陣子DistroWatch排行榜上,僅次於Ubuntu的長期榜眼。

▲與土黃色為基調的Ubuntu不太一樣,LinuxMint走的是草綠色的風格

▲最新的版本是第10版,大致上跟Ubuntu 10.10的核心版本一致

▲桌面配置跟Windows也很相似,但工具列做的相當用心

▲筆者自己相當喜歡LinuxMint的「我的最愛」工具列,各項常用軟體都能一眼找到

▲按一下「所有應用程式」就能切換看到GNOME應用程式列表,表現感覺像Vista或Win7的程式選單。

▲預設瀏覽器毫無疑問的是Firefox 3,筆者將他更新到目前的穩定版本3.6.13版

(下一頁:openSUSE)

歐陸強豪:openSUSE

筆者以前念到SUSE這個字,以為這是日本的品牌,取了個很像食物的命名。但這個字應該來自德文,發音應該要像「蘇怎」的感覺。不久以前還沒有open這個前綴字,叫做SUSE Linux。要在追溯久一點的話,更久以前的名字是將U小寫的SuSE。語源自德文的「Software-und System-Entwicklung(英譯:Software and system development,白話的說就是軟體與系統開發)」。

這是來自德國的老牌Linux發行品牌。1994年發表的第一個版本,是將Slackware改編為自家德文化版本,後來脫離改編傳統,自己開發全套的整合發行版。SUSE在歐洲相當有名氣。2003年被Novell公司收購。之後對外推出了完全開放原始碼,並社群化經營的openSUSE,open這個字眼,代表著不再是公司內部獨立開發測試的意思。

2010年,Novell被Attachmate公司以22億美元收購。有趣的是,Attachmate公司背後的金主就是微軟,這次收購當中,微軟間接透過Attachmate公司,取得了Novell公司多項專利。這項收購案對自由軟體界而言,幾乎可以看成微軟將魔爪伸進這個圈子,準備大撈一筆的意思。

很多知名的Linux品牌都有自己的象徵物,像Red Hat家族的軟呢帽。SUSE的象徵物是一隻綠色的變色龍「Geeko」。至於為什麼用的是爬蟲類……筆者不會德文,查了很久都沒查到原因Orz,也許有什麼典故吧。

SUSE本身是做大型主機的生意起家。要說SUSE有什麼特色,大概可以說,SUSE用起來有一種德國產品的「龜毛」。設定起來跟其他作業系統又有點不太相同,細項很謹慎,雖然跟Kubuntu一樣是KDE桌面環境,但是同樣在虛擬機器當中操作,圖形環境的流暢度硬是比Kubuntu的感覺還要順。

SUSE在歐洲可以說是稱霸一方的Linux發行版。當年Novell併購SUSE的時候,下令將全公司電腦的作業系統全部換成SUSE Linux,據說Linux之父Linus Torvalds提過,他自己相當欣賞的系統之一就是SUSE Linux(但另外也查到比較近的一次訪談中,Torvalds老爹本人很不喜歡KDE 4.0改變得過於華而不實,把自己的桌面環境換到GNOME,但openSUSE預設是KDE…),另外,SUSE的安裝光碟也算是數一數二的超大(認真起來的話,有7張CD映像檔可以抓)。

openSUSE玩起來的感覺很特別。跟Kubuntu有點不太一樣。Kubuntu感覺起來已經是調校過不少地方的KDE,openSUSE感覺改得更大,最特別的應該屬SUSE系統獨有的YaST2控制介面,將可調校可玩的選項做進一個單純的控制介面中。也可以說,YaST2就是整個openSUSE的靈魂所在。

筆者本身比較熟悉Debian/Ubuntu系統的APT檔案更新指令,openSUSE用起來覺得習慣上難以繼承。而openSUSE本身中文化似乎不夠完整,很多地方還是會出現英文(令人欣慰的是沒出現SUSE的母語德文orz)。但SUSE的嚴謹風格讓他在伺服器領域擁有相當不錯的好評。雖說對一般使用者而言未必十分親切,但在專業領域上,openSUSE很有自己的一套。最近更新的版本是11.4版,不知道Attachmate公司的收購,會不會讓間接扼殺了SUSE未來的發展…

▲openSUSE的系統常常可以看到這隻小變色龍,這是SUSE的吉祥物「Geeko」

▲跟鄰座的大大凹了他珍藏的Geeko布偶來拍照,這個紀念品的四個腳掌其實都有磁鐵

▲連登入畫面都綠得發亮,政治傾向顯然相當明顯。

▲核心版本是稍舊的2.6.34版,但筆者覺得虛擬機器裏面用起來特別順

▲預設瀏覽器其實是Firefox,但KDE桌面原本就有的Konqueror瀏覽器沒有移除

(下一頁:Ylmf-OS)

山寨精仿:Ylmf-OS

雨林木風在臺灣的知名度不算高,但在中國大陸很有名。早期曾有「雨林木風」四大裝機系統的說法:Ghost XP純淨版、Ghost XP 裝機版、雨林木風WinXP、雨林木風Vista SP1精簡版。在版權觀念比較薄弱的中國大陸,相當受到歡迎。名氣響亮到還有人會問「雨林木風還是蕃茄花園好用」之類的問題。

後來遭到微軟「關愛」過後,2008年對外宣稱解散工作室,一年後,轉型成為Linux系統研究。目前的Ylmf-OS,就是改造自Linux當紅炸子雞Ubuntu推出的社群版本。不過一看到系統畫面,不由得讓人忍俊不住。雨林木風將Ylmf-OS的外觀仿的相當像Windows XP。骨子裡卻是Ubuntu。很有中國大陸流行的「山寨精神」。但真正用了之後,又不能單純當作山寨品來看待。

筆者實際玩了一下。安裝光碟只留下繁簡中文及英文語系,有Ubuntu LTH那樣的客製精神,把大家都覺得不錯的套件裝進去,也有LinuxMint那樣把原本的佈景特色改掉,弄成大多人都覺得很親切的XP風格。雖然有侵權疑慮,但微軟方面的說法是,只有皮很像,可是技術上是Linux平台,目前沒有法條可以提告,筆者猜想微軟覺得告了也只是白費力氣,因為Ylmf-OS像微軟的地方也只剩一張皮,有點像是macbuntu加持之後的Ubuntu,再怎麼樣他都還是Linux,不會因為這樣變身成不同的作業系統(操作的心理倒是會不太一樣XD)

Ylmf-OS從Ubuntu出發。一樣有Ubuntu容易安裝好上手的特性。比起Ubuntu LTH的客製化,Ylmf-OS的野心要大的多。終極目標是走出改編,希望做出自有品牌的作業系統。Ylmf-OS從3.0版(基於Ubuntu 10.04版)以來就陷入了沈寂。從開發團隊在自家論壇中釋出的情報看來,下一版Ylmf-OS 4.0會捨棄一直以來依賴Ubuntu改版才做出更新的習性,從頭開始打造更自主的Ylmf-OS。不過也因為捨棄改編的關係,開發進度相對緩慢不少。到現在官網討論區仍然有網友不斷期待4.0版的推出。

▲就親切度來說,Ylmf-OS的上手程度算是相當好的,尤其是已經習慣XP配色的人。

▲看到XP的皮,程式卻告訴你正在下載Linux Kernel更新的訊息,感覺有種Kuso感

▲GNOME登入畫面沒啥好改,看起來很一般

▲打開Firefox的感覺真的很唬人,很難想像現在用的是Linux,比較酷的是,
Ylmf-OS是筆者唯一看過會先在Firefox裏面灌了好幾個
擴充套件的發行版,そんな装備で大丈夫か? 

▲Ylmf-OS是少數會替使用者先預裝好WINE的發行版。盡可能減少與Windows軟體間相容問題
不過大多數Linux用戶都蠻不屑用WINE,有褻瀆Linux系統乾淨開放特性的感覺。

▲網路軟體相當豐富,剛裝好就有不少軟體可用。再來個PPS for Linux大概就完美了(咳)

▲因為是中國大陸出品,上面看到騰訊QQ也是很自然的。

▲影音娛樂相當多,但是小遊戲卻砍得乾乾淨淨。

▲隨機還有一套系統調校軟體Ailurus,適用所有Ubuntu及衍生系統。功能相當龐雜
但是小地方都附上了貼心提示,很適合新手學Linux使用。

(下一頁:結論)

結論:小編到底愛哪一套

一邊寫稿一邊玩這些系統,想要玩遍基本上很難,筆者自己也只是挑選自己覺得還不錯的發行版。除了自己用起來覺得不賴,就算推薦出來也不會讓人覺得太難上手。原本的計劃中還打算寫Ubuntu的根源「Debian」,以及號稱高手限定的archlinux,不過這兩套在虛擬機器裏面裝起來難度高得多,對於套件需要俱備一定程度的知識,才能玩出心得,筆者覺得,Debian跟archlinux比較適合對Linux有初步認識跟熟悉度,再來試著去挑戰。

筆者自己主要使用的系統是Ubuntu,難免會對Ubuntu衍生的版本比較有興趣,操作起來也比較熟悉。但Fedora跟openSUSE都是相當值得一玩的Linux發行版本。難度會比Ubuntu略高,但這兩套系統都有出Live CD版本,可以先用光碟機開機,去嘗試操作之後再來決定是否安裝。而Ubuntu衍生的LinuxMint、Ubuntu LTH、Kubuntu跟Ylmf-OS當中,筆者覺得互有高下,LTH版跟Ylmf-OS是筆者最喜歡的兩套,但LinuxMint與Kubuntu也難以割捨。以操作習性來說,Ubuntu LTH版是灌好之後最接近筆者平常調校完原廠Ubuntu的結果。要拿來救援系統或是推薦,筆者也比較欣賞這一套。Ylmf-OS則是目前版本稍舊,雖然表現不錯,但是新版可能會更好。

每個發行版都有不同的個性。有時候別人定好的會是不錯的方案,但會玩Linux的人,多半會漸漸體會到「凡事可自訂」的優點,系統只是個框架,不一定要遷就他的外貌設計,就算是原版Ubuntu,透過macbuntu之類的變身包,也能讓你有煥然一新的使用體驗。技術更好一點的人,會直接在文字介面的指令行中尋找Linux的樂趣,不管是客製化還是大改編,核心的東西是不會改變的,而這也是筆者喜歡用Linux的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