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BabyHome 2014兒童護眼大調查*指出,逾6成5孩童自3歲以下開始接觸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等,7成家長知道3C產品對視力的影響性,卻有超過8成家長不知如何建立正確使用習慣!而3C低齡化、3C保姆化,不僅造成學齡前兒童沉迷、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更導致近視、黃斑部提早病變比例日漸攀升。
如何正確掌握聰明3C育兒術呢?
「禁止3C踏入家門、校園似乎是不可能,而且不切實際,父母親應該想想如何共存!」親子專家車先蕙心理師建議,與其禁止,不如從親子約法三章下手,像兒童福利聯盟就提倡「3C」原則,也就是「Control(控制)、Companion(陪伴)、Communication(溝通)」再加上3C 與 非3C活動搭配原則,優雅培養耳聰目明的小孩。
兒童福利聯盟提倡「3C」原則
◎第一:Control(控制),使用時間的控制:每次使用30分鐘以內,不超過一小時。之後轉換別的活動。使用好一點的螢幕。避免視力病變。
◎第二:Companion(陪伴)
◎第三Communication(溝通)
適時用3C 可引導孩子專注
「3C育兒有其正負面向,目前最大的問題是父母放任不管或管理不彰。」車先蕙說,從正向來看, 3C產品容易引導孩子專注,提高視覺專注力,寓教於樂,甚至在臨床治療上也會適時搭配3C產品來做輔助。然3C衍伸出來的負面問題,如:視力急速衰退、情緒控制能力不佳、過動、注意力不集中、文字記憶力不佳等,多數原因則歸納為父母忽略孩童3C成癮或過度依賴徵兆。
慎選3C螢幕品質
然而,車先蕙也不忘強調,父母千萬不要把3C產品妖魔化,如果真的擔心損害孩童視力,應注意3C產品品質。「像是有些媽媽每天嚴格執行只給家中小寶寶看30分鐘教學影片(如:學齡前DVD、幼兒美語等等),甚至還會搭配低藍光電視,預防小孩靠太近傷眼。」螢幕影響視力甚深,家長就應嚴格把關孩子是否有使用過近、30分鐘即休息的落實問題,也應定期檢查螢幕有無閃爍、色偏、過亮過暗等問題。
過度放縱 當心3C上癮症
而談到心理層面,車先蕙不諱言,這幾年3C成癮症的患者激增,她就輔導過即將上小學的女童,因為太習慣有3C產品陪伴,入學即出現注意力不集中、過動、情緒失控、拒絕上學現象。「放縱不管讓孩子3C成癮,最令人擔憂的現象就是情緒控制力不佳及親子關係衝突。」一旦親子關係走在鋼索上,家長不但心力憔悴,孩子也容易誤入歧途。
3C與非3C搭配 孩子不亦樂乎
數位化浪潮下,目前也有國小開始往智慧教室發展,家長如何正確掌握聰明3C育兒術呢?「掌握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3C與遊戲交錯融合,孩子一定玩得樂此不疲!」車先蕙舉例說明,如果一天有三小時陪伴孩子,家長可以切成三塊,第一個小時玩黏土、畫畫,接著看電視(教學影片等等),最後可以搭配戶外活動甚至聽聽音樂,「沒錯,這樣的活動設計會比你開電視給小孩看累很多,但是緊密的親子關係及五育培養真的沒有捷徑。」
3C 與 非3C 活動搭配原則
◎文字性:故事書
◎聲音性:有聲故事書,音樂
◎圖畫性:繪本
◎操作性:畫畫,美勞,黏土,積木,手作
以3小時活動為例
◎第一個小時:看電視
◎第二個小時:玩黏土,畫畫
◎第三個小時:做勞作,聽音樂,運動
左右腦齊開發 因材施教要適齡
「3C盛行下,對於負責圖像、創作、藝術、音樂的右腦比較受惠,相對的反而忽略負責掌控語言、數學、邏輯、事實、推理、分析、閱讀的左腦。」車先蕙建議,開發左腦可以多跟孩子一起閱讀或講故事,原則上就是多看多聽多說。
不過,凡事因材施教,「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玩桌遊、積木、摺紙、沙箱、象棋等等;但是三歲以下的幼兒,尚在發展學習各項粗細動作,建議父母以活動遊戲為主,翻滾、塗鴉、爬爬跳跳、聽音樂律動等等」車先蕙笑笑地說,3C產品一天最好出現30~60分鐘為限,而且家長要注意是否有暴力、色情或是不當內容,避免傷腦及影響孩子人格情緒發展。
文章轉載自 台灣兒童教育發展促進協會
http://www.tacd.com.tw/news_show.php?id=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