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處理器平台問世,硬體愛好者往往第一時間就會想辦法入手。而Intel在1/9號開賣(確切的說是1/8號)新款處理器之後,沒多久就傳出K系列缺貨的消息。筆者沒在第一時間跟到,只買到了Core i5 2500。還是來測測看,這顆處理器效能如何。
盒裝版處理器顧名思義,就是多了盒子的包裝。通常媒體借測的產品幾乎都是散裝。想看到盒裝的機會,除了原廠或代理商大發慈悲賞一顆來開,就剩下自費一途。這次筆者手上的盒裝處理器,就是自己刷卡敗的(下了這麼多天雨總該承認些什麼……咳)。反正面對越來越多零組件產品需要測試,總得要自己帶一顆在身邊。五樓你說對吧…(露出誠懇的眼神)
▲這張薄薄的紙讓最近雨下個不停(編輯部:關門,放狗!)
好彩盒,不開箱嗎?
Core i5 2400的實力在前篇文章裡面已經敘述不少。型號差了一碼的Core i5 2500,在時脈規格上略高於Core i5 2400。原本打算搶K系列,但是轉眼間只看到銷售一空的訊息。在這一波Sandy Bridge發售之後的搶購熱潮中,以不具鎖倍頻特性的K 系列最為搶眼。而相對而言,無法調整倍頻的無印系列就顯得悲情不少。就算是預設時脈已經高達3.3GHz的Core i5 2500,對於許多玩家來說,一句「難超」就宣判了死刑。
▲少了個K就少了許多話題。不過新彩盒蠻耐看的。
▲從上面看下去,可以稍微瞄到CPU本體。
▲近看可以看到鐵蓋上的資訊。
▲代理商的保證卡。盒裝處理器切記,外盒一定要留好才有保固。到商場買電腦時,
要確定自己的處理器是不是別人退過貨的時候,當面看到盒裝完整是最好的作法。
▲另一側則是產品條碼,還有Intel防偽貼紙。
▲既然是開箱文,來拍一段開箱影片也是好合理的。
不過真的很怕NG重來,因為筆者也只有一顆可以挖XDrz…
▲盒裝處理器三元素:CPU、原廠散熱器、真品證明書。
▲散熱器其實沿用自LGA1156的型號,連規格都一樣。
▲散熱器底部可以看到中間圓形的銅底,另外會附上一小截散熱膏。
▲處理器正面會打上型號資料,以及時脈
▲1155個金屬接點的新腳位,與前代LGA1156產品不相容
▲一般來說真品證明書通常很容易讓人忽略。
▲但是翻到背面有一張小貼紙,要跟別人炫燿你有第二代Core處理器就靠他了(誤)
Intel表示:嫌貴不要買啊(設計對白)
Intel這一代的策略很奇妙。雖然新平台已經問世,但是處理器並沒有「越貴的功能愈完整」的說法。儘管第二代Core處理器K系列一時洛陽紙貴。但也明擺著一個事實。雖然第二代Core處理器都支援新的AVX指令集,惟獨K系列不包含VT-d。而倍頻被鎖起來,被一票玩家公認「難超得要命」的無印系列,才有VT-d指令,讓人頗感到意外。或許Intel有其商業考量,認為處理器本來就不應該什麼都包在一起吃到飽。但總會讓人覺得可惜。這邊筆者自己敗的Core i5 2500,不像Core i7那樣含有HT超執行緒技術,所以是四核心四執行緒,大多數應用已經是綽綽有餘。
▲咦?怎麼是2500K,太爽啦居然是百年難得一遇的「包錯顆」…
▲…結果發現是CPU-Z誤判啦,更新了之後就正確了(丟筆)
再怎麼樣都有Turbo Boost 2.0
筆者其實對K系列有所疑問。雖然他比較貴,對玩家來說,VT-d的有無根本不重要,但是倍頻不鎖就像是寫真女優少穿了一件,給人觀感似乎更棒了一點。話說回來,就算沒有K這個印記,只要是Core系列處理器,都會有Turbo Boost這個幾乎全自動超頻的功能。這一代處理器內建的Turbo Boost更是多了「2.0」的標記。
與前代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第一代Turbo Boost嚴守處理器制定的TDP上限,作風比較保守,提升幅度也較有限。而Turbo Boost 2.0則是將TDP封印解放,從處理器裏面榨出更多效能,聽起來雖然很刺激,畢竟加速器再怎麼威猛,引擎都有一定的臨界點,但這也是Intel對自家產品信心的表現。至於超頻,套一句玩家間的名句,口袋的深度決定超頻的幅度。
Intel Turbo Boost時脈影響表 | ||||
處理器 | Core i7 2600K | Core i5 2500(K) | Core i5 2400 | Core i5 750 |
預設時脈 |
3.4GHz |
3.3GHz | 3.1GHz | 2.66GHz |
最大Turbo Boost時脈 | ||||
使用4個核心時 | 3.5GHz | 3.4GHz | 3.2GHz | 2.8GHz |
使用3個核心時 | 3.6GHz | 3.5GHz | 3.3GHz | 2.8GHz |
使用2個核心時 | 3.7GHz | 3.6GHz | 3.3GHz | 3.2GHz |
使用1個核心時 | 3.8GHz | 3.7GHz | 3.4GHz | 3.2GHz |
以Core i5 2500來說,預設時脈3.3GHz,在關閉部份核心的情況下,Turbo Boost 2.0最高能將時脈拉昇到3.7GHz,就算對超頻沒什麼自信或一竅不通,系統還是會在適當的時刻幫使用者提升工作頻率。從這樣看起來,對不太會超頻的人而言,鎖不鎖倍頻倒也不是什麼太大困擾,測起來成績還是很好看。(謎之音:嗯,那這樣稿子會寫得比較快嗎,揪咪)
▲PCMark Vantage總分呈現奇妙的持平,與Core i5 2400差不多
▲3DMark 06 CPU分數,Core i5 2500大約比Core i5 2400快4%
▲3DMark Vantage分數,與同時脈的Phenom II X6 1100T相比,還快了3.3%
▲7-Zip效能評比中,Core i5 2500評等比自家弟兄i5 2400快了9%
▲WinRAR測試時,直接做掉Phenom II X6 1100T,領先10%之多
▲CINEBENCH R10測試中,Core i5 2500多核心效率快自家弟兄Core i5 2400約7%
▲CINEBENCH R11.5測試不遑多讓,多核心一樣快了Core i5 2400約6%
▲Sandra演算測試,Core i5 2500跟同時脈的X6 1100T平起平坐,小贏2.8%
▲Sandra多媒體測試中,與自家弟兄Core i5 2400依然有著6%左右的差距
▲轉檔效率不太意外,多了200MHz的Core i5 2500大約快了4%
硬體加速真的有用,但是…
盒裝處理器到手之後,其實第一件事就是想玩玩看傳說中的Intel Quick Sync轉檔加速。之前測試平台上多插了一張獨立顯卡,為了測試,只好特地把獨顯移除,讓內顯可以啟用。但是有點奇怪的是,筆者手上的MediaEspresso硬體加速選項居然離奇關閉,怎麼試都打不開。從工程版樣品的Core i5 2400測到盒裝的Core i5 2500都有這個狀況。更弔詭的是,這時候開始轉檔,成績居然比同樣關閉硬體加速的獨顯平台還要快。推測可能軟體相容性或驅動上還有修正空間。或是編輯同仁想將下雨元兇的筆者抓去阿魯巴的怨念太強造成。
▲明明沒看到硬體加速開啟,卻爆氣跑出25秒成績,這該不會是Intel的密技吧(汗)
就決定是你了,四核小天王
就測試表現來說,Core i5 2500實力相當堅強。預設時脈達3.3GHz,已經可以勝任許多日常工作,甚至可以懷疑「幹嘛用這麼好」的等級。雖說最大的遺憾是鎖了倍頻,但從測試表現來看,本身實力已經相當優秀。畢竟超頻還要多冒風險,花時間調校找參數,以現在就算一兩千元的處理器都有2.8GHz甚至3.0GHz以上的時脈,動不動就是雙核心起跳來說,超頻對使用者最大的意義,只剩下少數精銳玩家比拼手藝跟運氣的競技場合。
心動嗎?坦白說筆者覺得還好。不否認Intel在PC x86處理器這一塊,地位有如天皇老子,不管推什麼都很強。但是歷經LGA1156、LGA1366以來,頻繁變更腳位的作法引起了消費者的反感。LGA1155或許會是統一腳位的關鍵(嗯,如果刻意無視謠言很多,打算用LGA2011的X68晶片組的話),但P67與H67分野太明顯,選H67晶片組搭配的話,許多高階玩家喜愛的超頻就等於全部無用,還要被強迫推銷一個Intel HD內顯,選擇超頻選項較多的P67晶片組搭配的話,Intel內顯再怎麼強,通通都得要封印起來,而除了K系列以外的處理器,由於倍頻無法提升,架構上也不利超頻。選擇P67平台不搭配K系列處理器,好像給人一種「缺一角」的感覺。
但少了這些話題,回到本身性能上的提升,第二代的Core處理器確實有他了不起的地方。以往自動超頻都是主機板廠的絕活,從Intel Turbo Boost開始,超頻漸漸變得不再是組裝電腦的唯一指標,對手AMD同樣也針對這樣的趨勢,設計了「Turbo Core」這樣的功能。而這一代「2.0」開始,Turbo Boost的重要性開始增加,踏上4GHz的距離不再是遙不可及,或是只有少數精銳玩家才能達到的境界,而是更接近了一大步,可以說是相當了不起的地方。雖然改變的腳步實在太快,但是對於已經許久沒有升級配備的人來說,新架構是個值得一試的新玩具。
處理器規格
型號 | Core i5 2500 |
核心數量 | 4 |
執行緒數量 | 4 |
預設時脈 | 3.3GHz |
最大時脈 |
3.7GHz |
Hyper-Threading Technology | 無 |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 有 |
Virtualization Technology for Directed I/O |
有 |
Intel 64 | 有 |
TDP | 95W |
製程 | 32nm |
千顆報價 | 美金205元(約新台幣5,938元) |
筆者的發票價格 (PChome購物含稅刷卡) |
新台幣6,870元 |
測試平台
- CPU:Intel Core i5 2500
- M/B:Asus P8H67-M EVO
- RAM:PNY DDR3-1600 4GB
- HDD:WD1002FBYS 1TB
- PSU:Seasonic X-400 Fanless
- Monitor:ASUS VK266H
- GPU:AMD Radeon HD 5750公板
- OS:Windows 7 x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