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幾年針對遊戲用途所設計的主機板越來越多
針對一般玩家需求,華碩也在先前的 8 系列首次推出比較平價的 Pro Gamer 系列
在保固、性價比、外觀以及功能性來說算是相當理想,同時具備輕鬆安裝黑蘋果的能力,算是一砲而紅
不過在這次的 100 系列晶片組更名為 Pro Gaming 後重新上陣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由於這次的主機板有搭配戰艦世界的活動,封面部分也改成以戰艦為主題
除了送一艘獨家的 Diana 巡洋艦之外還有 15 天的免費 Premium 帳號,可以減少一開始的低階船過渡時期
背面部分不免俗的放上了 I/O 配置,用料等特色介紹
雖然 Z170 Pro Gaming 本身與 ROG 分屬不同系列,不過同樣具備 RAMCache 機能以及新的 USB 3.1 Type-A + C
內容物包含主機板本體、擋板、SATA 線材、標籤貼紙、CPU 快拆、SLI 橋接器、M.2 螺絲以及說明書
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多了這個 CPU 快拆,主要是設計給一些 DIY 新手,避免安裝 CPU 的時候去弄彎針腳
安裝上也沒什麼難度,先將 CPU 的金色三角形對準左下角
然後將後面的塑膠扣固定好就完成了
設計上巧妙的利用了金屬扣具的縫隙
安裝的時候可以直接蓋上去,拆起來的時候也只要把快拆跟 cpu 一併拿起來就好
對於怕手指戳到針腳的人來說算是比較安全且方便
不過由於快拆本身離 cpu 很近
塗抹散熱膏的時候要留意不要塗太多,不然溢出來的時候沾到快拆會比較難清理
主機板正面一覽,可以看到 PCH 部分的散熱片造型也做了一些變化而非以往 pro gamer 的方形設計
漸漸塑造出這個系列的特色
擴充介面部分提供 3 組 PCI-E x1、3 組 PCI-E x16 (x16, x8, x8)
比較可惜的是 PCI-E x1 部分沒有如上一代的 ROG 系列的切割設計
但考量到 PCI-E x16 插槽數量以及空間來說倒也算是還好
CPU 區塊部分採用 10 相供電
EPS 12V 8pin 配置於左上角
DDR4 DIMM 同樣採用了單邊扣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pro gaming 系列也加入了 Q-LED 快速除錯燈號 !
對於常常更換零組件的人來說再好不過了
如果有什麼原因導致電腦不能開機也是一目瞭然
在儲存裝置方面,提供 6 組 SATA 3 (6 Gbps),其中兩組與 SATA Express 共用端子
新的 M.2 高速介面也是必備的
由於這次 Z170 的 PCIe lane 數增加,同時也能提供 PCIe 3.0 x4,就不用再犧牲顯示卡的頻寬
在長度方面可支援到最長的 Type-22110
至於這一次的 SupremeFX 音效部分,料件部分也統一由 ELNA 改為 Nichicon Fine Gold 系列音效電容
相較於其他家導入的塑膠上蓋,ASUS 還是比較著重在實質功能與外觀上的平衡
維持同樣的金屬屏蔽外殼、PCB 切割以及 LED 背光
不過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次音效區塊的紅色背光除了恆亮之外,提供了新的呼吸燈以及流動效果
OP AMP 部分選用 TI 的 R45801
網路晶片更新為新版的 Intel I219V,支援 WOL
USB 3.1 部分由 asmedia ASM1142 提供,再利用一顆 ASM1542 轉出 Type-C 介面
另外可以看到上方 video output 採用 asmedia ASM1442K 來做 level shift,HDMI 部分也就還沒有支援到 2.0
在背板 I/O 方面,提供 PS/2、 2 組 USB 2.0、4 組 USB 3.0 以及 USB 3.1 type-A + type-C
內顯輸出一次給足 D-Sub、DVI、HDMI 以及標準 DisplayPort
接著實際上機測試一下吧
======================================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 6600K
MB:ASUS Z170 Pro Gaming
RAM:G.Skill Ripjaws 4 DDR4-2133 4g x 2
HDD:OCZ Vector 150 120G
PSU:FSP Aurum S 550w
Cooler:Thermalright Ultima-90i + JetFlo 120
Chasis:Lubic Stage Layout Case v3
OS:Windows 7 SP1 Ultimate x64
======================================
過電後可以看到燈光方面除了原本的音效區塊,在主機板型號下方也增加了一排 LED
不過由於不是安排在背面,感覺上就比較突兀些,如果配上導光條應該亮起來會比較好看些
小超至 4.5GHz,基本上無壓力,相較於 Haswell 的斤斤計較,基本上只要調一下倍頻就能輕鬆達成
不過由於我是採用較矮的塔型散熱器,溫度方面就比較不受控一些
簡單跑些 benchmark 當作參考
3DMark
Cinebench R11.5
Cinebench R15
AIDA 64 記憶體頻寬測試
PCMark 7
PCMark 8 Creative conventional
雖然 Intel 這次又把大半心力花在內顯上
不過製程的推進與 FIVR 的取消在這代的溫度與可超性表現也有顯著的變化
隨著 non-K cpu 發布加上 DDR4 慢慢調降後
Skylake 平台的建構成本與 Haswell Refresh 已經差不了太多
相較於 Z97 Pro Gamer 來說,價差可以視為內建一張 USB 3.1 的子卡
同時也導入了 Q-LED 除錯燈號,整體算是相當有誠意
考量到後續升級的零組件沿用,DDR4 也相對比較有優勢些
不過如果是衝著黑蘋果而來的玩家就要再留意一下
畢竟 mac 現階段還沒有使用 skylake 平台,選購上還是會以舊平台會比較保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