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許多資訊教育工作者對於各種開發工具所衍生的問題則各有解讀,有人主張開發版種類多樣化可以讓學生多充實各種面向,也有人認為開發版種類過多會造成混淆與資源的重複投入。當時就有人提及宏碁也想要介入資訊教育的市場,提出雲教授的產品,並往前回溯到小教授的一脈相承(謎之音~~當年從報紙廣告上看到小教授的文宣,一直期待能有機會接觸,But.........),並且也打算將教材進行整合。當時,就有許多人紛紛表示,在教育現場中,系統化的教材才是教學的根本。
於是,帶著期待的心情,與一家大小踏入了10/30由T客邦提供的「雲端園遊會」
進入會場,一眼就看見今天的實作主角「雲教授」
和現場展示的智高積木組合作品
,同時還有橘紅色的機械手臂
,我家兩個小朋友眼睛都亮了起來。特別是看到跟著馬達帶動的玩具熊歡樂的轉動著,
我家哥哥跑來告訴我:看起來好像在玩旋轉咖啡杯喔!可見宏碁與智高積木的組合,的確能引領小朋友最直接的學習欲望。




在T客邦主辦單位的開場介紹之後,
就由今天最重要的主講人Gibson來為大家介紹雲教授與物聯網趨勢的關聯性。


對照世界各國對於教育的用心與努力,Gibson在演說中提到的一個問題,最讓我印象深刻:今天還在國中小唸書的小朋友,在20年後就會是未來在職場競爭的工作夥伴。想想看,20年後我應該還無法像許多前輩悠遊自在的享受退休生活,心中更是認同程式設計教育對未來社會的影響力。


經過短暫的茶敘時間之後,終於進入到當天活動的最高潮-雲教授實機操作。




隨後也找了空檔,和主講人Gibson進行深入的交流,發現Gibson不但口齒清晰,而且思緒流暢,對於雲教授的運作與推廣相當有信心。
總結當天的活動內容,我個人認為雲教授相當適合用在中小學科學教育的推動:
1. 完整的課程設計:特別是智高積木的40種課程,循序漸進的引導,並且在APP上面有完整提示,讓學生能隨時掌握自身的進度。
2. 流暢的操作體驗:提供物件導向的圖形化程式語言,讓學生能以一支手機寫完整個專案的程式,這是相當具有競爭力的優勢。
3. 豐富的擴充功能:搭配Arduino開發版,可以進行各項專案的練習,諸如:手機遙控智慧車、智能化機械手臂、居家設備的遠端控制……等等。
對於我們一家大小來說,這個下午真是豐富的體驗,也希望這樣新奇又有趣的開發套件能順利走入中小學校園,讓台灣的下一代能接受到高品質的科普教育。
PS.
1. 雲教授看起來像隻電視棒,實際對照硬體架構後,
2. 
3. 智高積木組合中的紅外線偵測模組,竟然無法單獨採購???讓人相當不解,實際到三創的智高門市詢問,卻發現1247A組合需向宏碁採購,而宏碁的官網中並未對各項模組提供單獨採購的可能。這就讓人無法理解,積木本來就應該讓玩家隨時能有機會擴充,才會激發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舉例來說:當小朋友發現實驗課程中第27課停車場的活動有趣,想要多加一組紅外線偵測和水平馬達來達成停車場出入口的控制時,卻發現無法買到具有漂亮外殼的紅外線模組,原本美好的體驗瞬間就像下了一場傾盆大雨般的難過。
懇切地期待:宏碁與智高能將漂亮且安全的擴充模組放入單獨採購的商品貨架,讓更多有心提升科技教育的教師與家長能順利達成心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