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接在 Ryzen APU 之後

AMD 在今年的四月底正式推出新的二代 Ryzen 處理器與 400 系列晶片組

不過與 Intel 一樣,初期都只有高階款,也就是 X370 的後繼 - X470

新的 X470 在 PCIe 通道數量上並沒有變化

雖然有謠傳晶片組 PCIe 升級至 3.0,不過實際開賣時依舊是維持在 2.0

比較大的差異在於加入 Precision Boost 2.0 以及 StoreMI 的支援

對於不打算手動超頻的使用者來說

Precision Boost 2.0 加上二代 Ryzen 較高的基礎時脈,理論上在使用體驗方面會再好一些

ASRock 新的主機板目前僅有引進兩款,分別是旗艦的 X470 Taichi,以及中階的 X470 Master SLI/ac

其實從名稱上也不難猜出 Master SLI 其實就是原先的 Killer SLI 系列

在改名的同時,台灣也選擇引進帶 wifi 子卡的版本

與上一代的主要差別在於導入 Polychrome 燈效,支援 3 pin addressable 跟 4pin RGB 燈

後側 I/O 加入 USB 3.1 Gen 2,同時導入 M.2 散熱片設計

包裝正面一覽

支援 Crossfire 以及 SLI,同時導入新的 Polychrome 燈效

背面則是個區塊的特色介紹還有詳細的規格列表

配件包含 SLI HB Bridge、wifi 天線、SATA 線材、M.2 螺絲、I/O 擋板、貼紙、驅動光碟以及說明書

主機板正面一覽

整體配色由上一代的黑白改成黑灰的低調組合

後側遮罩也改了新的樣式,多了一些線條與前方供電區塊的散熱片搭配

整體看起來也比較協調

在擴充能力方面,板子提供 2 組 PCI-E x16 (x16, x8) 與 4 組 PCI-E x1 插槽

PCI-E x16 部分選用帶有金屬框體的插槽

PCI-E x1 均採 Flexible PCI-E 設計,尾端切割增加使用彈性

供電區塊採用 12 相數位供電搭配 Nichicon 12K 黑色電容

有趣的是 EPS 12v 採用 8 + 4 pin 設計,端子配置在左上角

供電 PWM 控制選用 Intersil ISL95712

CPU 風扇端子配置在右上角,提供 2 組 4 pin PWM 端子

其中 CPU_FAN2 兼做水冷 PUMP 端子,可由 BIOS 調整

記憶體部分提供 4 組插槽,採用單邊扣設計,由內到外依序為 A1 A2 B1 B2

USB 3.0 與上一代一樣,都提供兩組 19pin header 供機殼使用

另外針對 AMD 部分原廠扇需要 RGB 端子,另外配置一組在主機板右側中央

南橋散熱片下埋有 RGB LED

儲存裝置方面提供 6 組 SATA3 (6 Gbps) 端子,另外有 2 組 M.2 插槽

第一組 M.2 插槽位於 CPU socket 下邊,整合散熱片設計

可安裝 type 2230, 2242, 2260, 2280, 22110 規格

支援 PCIe 3.0 x4 以及 SATA 通道 SSD

另外一組則放在主機板右下角,支援 type 2230, 2242, 2260, 2280

同樣支援 PCIe 以及 SATA 通道 SSD, 不過頻寬僅有 PCIe 3.0 x2

另外底下可以看到另外一組 4pin RGB 以及新的 3pin addressable RGB header

環境監控由 Nuvoton NCT6779D-R 負責

音效輸出採用 ALC892 搭配 Nichicon 音效電容,並對 PCB 進行切割,降低雜訊干擾

Gigabit LAN 選用 Intel I211AT

另外旁邊可以看到一顆 PI3EQ1004 用來強化 USB 3.1 Gen 2 的訊號品質

至於 Type-C 的裝置偵測則由旁邊的 ASMedia ASM1543 負責

在背板 I/O 部分,提供 6 組 USB 3.1 Gen 1,1 組 USB 3.1 Gen 2 Type-A,1 組 USB 3.1 Gen 2 Type-C

另保留一組 PS/2 介面以及 HDMI 1.4 端子,音訊也有提供 toslink 光纖輸出

網卡部分採用的是 m.2 介面的立式子卡

相較於一般放在 I/O 後側的安裝方式,比較不會影響到 USB 3.0 介面

採用的是 Intel Dual Band Wireless-AC 3168 (3168NGW)

1T1R,支援 11ac (433M),同時整合 BT 4.2

======================================
測試平台:

CPU:AMD Ryzen 5 2600 default / OC 4.1G
MB:ASRock X470 Master SLI / ac
RAM:Adata XPG Dazzle DDR4-3000 8G x 2
VGA:ASUS STRIX GTX 750 Ti OC 2G
HDD:Crucial MX300 525G
PSU:FSP Hydro X 550w
OS:Windows 10 Pro x64 Build 1803
======================================

順利點亮基本的 2933 頻率

接著跑些基本測試

CPU-Z 內建 benchmark,單核 442.8,多核 3345.7

AIDA64 記憶體頻寬測試

Super PI 1M,10.922 秒

cpumark 99,score 595

winrar 壓縮基準測試

7-zip 效能測試

Cinebench R11.5,CPU 13.23 pts

Cinebench R15,CPU 1246 cb

RealBench,system score 136937

HWBOT x265 1080p,31.62 fps

PCMark 10,score 4546

小超 4.1G

CPU-Z 內建 benchmark,單核 471.5,多核 3777.5

AIDA64 記憶體頻寬測試

Super PI 1M,10.422 秒

cpumark 99,score 627

winrar 壓縮基準測試

7-zip 效能測試

Cinebench R11.5,CPU 14.45 pts

Cinebench R15,CPU 1412 cb

RealBench,system score 149134

HWBOT x265 1080p,35.46 fps

PCMark 10,score 4546

新的主機板陸續開賣後,舊款主機板也都紛紛開始降價出清

由於 AMD 並沒有限制新的處理器只能搭配新的晶片組

對於預算有限的使用者,挑選 X370 甚至是 B350 主機板搭配二代 Ryzen 處理器相對划算許多

像是一代名板 B350-F 就是蠻不錯的選擇

真要說有什麼理由選擇 X470,或是接下來會開賣的 B450

除了前面提到的 PB 2.0 與 StoreMI 之外,主機板設計的完成度或許是一個可以好好思考的點

畢竟一代推出時,各家在記憶體相容性以及一些細節也是花了不少時間去修正 BIOS

不過 layout 之類的硬體最佳化就只能留待板子改版才有機會調整

再把目光轉回到 X470 Master SLI/ac 這張板子上

相較於御三家,ASRock 並沒有太積極的推廣自家燈效 (雖然也開始賣顯卡了 XD)

低調歸低調,該做的還是沒少,取了個 Polychrome 的新名字也一併跟上 3pin 的潮流

選擇引進 wifi 版本對於有打算用無線網路的使用者來說也能再多省個 500-1000

雖然保固就沒有像以往的 Fatal1ty 或是 Performance 系列一樣提供五年

但看在他是現階段最便宜的一張 X470 或許也不能要求太多是吧 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