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出現泡泡尿,代表腎臟可能出問題,就得提高警覺!對於糖尿病病友,凱硯診所院長、腎臟內科醫師王峰銘更提醒,糖友身為腎病變高風險族群,更要時時留意泡泡尿警訊,上小號後,建議觀察一下尿液泡泡消散時間,若早期揪出腎臟病病灶,及早治療,並改變飲食、生活習慣,糖友很有機會逆轉「腎」!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資料顯示,糖尿病腎病變為洗腎原因第一名,在末期腎臟病洗腎病友中,糖尿病腎病變患者就佔了45%。王峰銘醫師表示,糖友罹患糖尿病腎病變,不一定都會走到洗腎階段。如果在初期就發現腎病變,盡快治療,同時調整飲食,控制血糖、體重,腎功能還是可能逆轉,逃離洗腎命運。

泡泡5分鐘不消失,就要懷疑是「泡泡尿」
糖尿病腎病變早期多半沒有明顯症狀,但多數患者會出現「微量白蛋白尿」,呈現出來的症狀就是「泡泡尿」。泡泡尿與一般尿尿起泡最大不同在於,一般尿尿起泡,5分鐘內就會消失,但泡泡尿會維持較長時間。此時就得「靠時間驗證」。若想知道有沒有泡泡尿,建議排尿後等待5-10分鐘,觀察泡泡是否消散,一旦發現泡泡存在5分鐘以上,就要懷疑是泡泡尿,最好盡快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為什麼腎病變會引起泡泡尿?以第一型糖尿病為例,王峰銘醫師解釋,腎功能正常時,腎絲球細胞會過濾出尿液白蛋白,並將蛋白質回收、再利用,當腎功能受損,情況就會有所轉變。糖尿病腎病變依據臨床分期,共分為五期,在第一期,因為血糖居高不下,腎臟滲透壓升高,便開始產生腎臟肥大、腎絲球過濾率也逐漸上升。

到了第二期,稱為「寧靜期」,持續時間約2-3年不等,在這段時間,腎絲球過濾情況雖然維持穩定,但因為部份腎絲球細胞受毀損,使得其餘腎絲球細胞處於「超時工作」狀態,就好比兩個人在做四個人的工作,雖然辛苦,但初期還是勉強可以完成任務。

出現微量蛋白尿,就要注意!
隨著病情演進,糖尿病腎病變進入第三期「微量白蛋白尿期」,這時,腎絲球細胞在長時間超時工作下,終於無法負荷,尿液中的蛋白質就無法順利回收、再利用,少許白蛋白便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形成「蛋白尿」,外觀上就是泡泡尿,時間則持續4到7年不等。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在「微量白蛋白尿期」便展開治療,腎功能還是可能逆轉,且不會持續惡化。

如果糖尿病腎病變進入第四期「明顯白蛋白尿期」,腎功能惡化就可能加速,甚至進入第五期,形成末期腎臟病變,到了第五期,洗腎機率大幅增加。而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罹病期較不明確,因此就以白蛋白尿多寡或腎絲球過濾率做為糖尿病腎病變分期標準,王峰銘醫師強調,無論是第一型糖尿病或第二型糖尿病,原則都是一樣,「蛋白尿越多,洗腎風險就越高!」

好好控制血糖、飲食,結局大不同
糖友若進入末期腎臟病時期,也不用慌張,只要留意血糖控制、多注意飲食,腎功能、身體機能就能維持穩定。王峰銘醫師在門診曾遇到兩名糖友,同樣都是70多歲,確診都已罹患末期腎病變,其中一名女性糖友非常重視血糖、飲食控制,不只每天監測血糖變化,飲食也精密計算份量,之後腎功能就沒有繼續惡化,也沒有洗腎,情況已持續7、8年。而另一名男性糖友則照樣大吃大喝,對血糖變化也不在意,結果不但很快就洗腎,甚至不到兩年便中風,兩者差異令他印象深刻。

王峰銘醫師提醒,糖尿病病友維持血糖穩定,對腎功能絕對有好處,建議糖化血色素要控制在7%以下,血脂、血壓等指數也要維持穩定,平常要規律運動、戒菸、戒酒,才有機會迎接「腎」利人生!

新聞分享自Yahoo!奇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