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的包裝紙盒來自那裡?藉著PC home電腦王等出版刊物和造紙廠關係密切,小編這天起了個大早,來到正隆公司位在台中后里的造紙工廠,跟數十位同事走一場劉姥姥逛大觀園,看到造紙廠裡面非常昂貴的電腦設備,也有超過億元的資訊系統。

提起出版或是造紙工業,一般人都會聯想到出版業的黃昏啦,電子書即將取代實體書本等等,其實紙在我們生活中所佔據的地位,比你想像的還要深遠。

紙張的用途,當然不只有大家每個月購買的雜誌、書籍而已,如果你仔細環顧一下生活周遭,還有衛生紙、包裝紙、紙盒、紙袋……,在紙廠長官的簡報當中,我們才知道提供雜誌書刊使用的叫做「文化用紙」;而另一塊正隆紙廠不斷大量輸出的產品則是歸類在「工業用紙」。

▲出發囉,請戴好安全帽和對講機,簡報封面竟然有阿楞(汗)。

在正隆的簡介資料中一直不經意的露出Apple產品的紙盒,沒錯!就算你買了一部世代先驅的iPad,它的外表還是需要用紙來包裝。大家可能都聽過「瓦楞紙」這種中心呈波浪狀的紙箱材料,曾幾何時,各大科技廠商也開始強調產品包裝可以高度回收,當然這一類的紙盒會比塑膠包裝來得環保許多,這種大量生產,用來做紙盒、紙袋的就叫「工業用紙」。當然啦,其中各位蘋果迷購買的精品,顯然就要靠正隆公司設計製造的紙盒送到你手上。

▲這就是瓦楞芯紙的製造機,很大一捆。

▲造紙廠入口還有類似大型百貨公司的計數器,只不過計的不是人而是「紙」。

▲造紙廠不只邁入電腦化,而且上圖中的系統最近一次更新要價可是上億元。

▲從另一面監看,順便側拍一群戴著藍色安全帽的二愣子(oops)。

在踏進紙廠之前,如果不稍微複習一下造紙的原理應該會看得一愣一愣的,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說,紙張的原料是紙漿或回收紙,紙漿則是由樹皮加工出來的,透過「網部」的篩選逐漸成形,再把水分壓乾、烘乾就會形成「原紙」。

而原紙還會視需求經過一些塗佈和加工,比方報紙摸起來比較粗糙,時尚雜誌比較明亮光滑,這就是加工過程不同所產生的影響。

▲造紙的網部、壓水流程,看不太到機器內部,只能從外部行經參觀。

▲烘乾的部份有120度,當然也沒辦法靠近看。

▲紙張經過塗佈機的重點是監測污點和水分,所以還擺了兩台小電視。

▲從另一個角度看塗佈機。

▲正隆長官帥氣示範監測系統。

▲再來還有壓光機可以讓紙張變得更滑更亮。

▲有壓光機,就會有「超級壓光機」,處理需要更高品質的紙張。

大家平常購買的雜誌是怎麼印刷出來的呢?這就牽涉到印刷廠而非只有造紙廠的範圍了,不過倒是有個小常識值得一提,雜誌的印刷分為平張機和輪轉機,輪轉機可以直接掛上「滾筒紙」大量印刷,印製的速度跟產量都會更大。而平張機則是使用裁切成一張一張的「令紙」來印刷,速度就相對較慢。至於「令紙」這個單位則是代表500張全開紙,它的重量則是「令重」,總不能拿一張一張的紙秤重吧。

在這次參訪過程,我的腦中一直想到模擬策略遊戲,就是在固定的工廠空間當中,塞入最多的生產線增加產能XD,不過后里的正隆紙廠非常寬敞,而且離開工廠後的辦公空間十分舒適高雅,搞不好跟一些科技公司不相上下了。踏上回程,正隆的長官們也像到日本住宿的旅館人員一樣列隊揮手,還人手贈送一袋春風衛生紙(沒錯,這也是正隆的關係企業),溫馨!

▲大滾筒切成小滾筒了,旁邊是辛苦的參訪主持人。

▲最後的切紙區是把滾筒紙裁切成一張一張的「令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