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出現顏面神經麻痺,第一個念頭,多半去找神經內科醫師,尋求神經內科藥物治療。不過很多人不知道,神經內科藥物治療搭配復健3妙招-「臉部按摩」、「臉部運動」與「電療」,可避免臉部肌肉萎縮,且幫助縮短療程、改善症狀不適,康禾復健科診所院長蔡定達曾罹患貝爾氏麻痺症,對此,他就有很深的體會。

臉部按摩、運動,促進血液循環

蔡定達醫師解釋,貝爾氏麻痺在發病初期,進展非常快速,通常兩天內顏面神經麻痺程度就會到達頂點,症狀為一邊臉部肌肉失去功能,常出現歪嘴、半邊臉不能笑、喝水會漏、眼睛不能閉、容易流淚、吃飯食物卡在一邊、味覺消失或遲鈍、半邊臉部麻木、感覺遲鈍等症狀。在等待神經恢復這段時間,除了接受神經內科藥物治療,臉部按摩、臉部運動與電療等復健療程,也能發揮不同功能,進而幫助舒緩不適,並減少顏面麻痺後遺症。

蔡定達醫師舉例,一篇國外研究顯示,顏面神經麻痺患者若進行臉部按摩、臉部肌肉運動,可增加組織血液循環及攝氧量,對改善臉部肌肉僵硬、疼痛等,都很有幫助。另有一篇文獻回顧研究發現,中度、慢性顏面神經患者若能盡早做臉部肌肉運動,可改善臉部功能,且減少復原時間。

電療療程,減少肌肉萎縮後遺症

在復健療程當中,電療也是重要一環。「電療的目的並不是針對神經修復,而是避免顏面肌肉因缺少主動收縮而萎縮!」蔡定達醫師表示,對於顏面神經麻痺,最常見的復健療程為「肌肉電刺激」,這種電刺激方式是透過肌肉被動式收縮,減少肌肉萎縮後遺症風險。或者像紅外線、冷療等,也常用於肌肉放鬆,也有患者接受雷射、針灸等輔助治療,藉由不同刺激,訓練臉部肌肉功能。

蔡定達醫師叮嚀,出現顏面神經麻痺後,多數病患預後良好,而復原時間長短取決於神經受損嚴重度。只要秉持著耐心,保持正常作息,並擁有充足睡眠、紓解壓力,配合規律臉部運動、按摩,以及定期接受電療等復健治療,輔以充足營養攝取,顏面神經麻痺狀況一定能得到改善,患者生活品質,也會有明顯提升。

本文分享自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