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MD主打的都是Bulldozer,讓Llano低調到快讓人遺忘,編輯部透過管道取得AMD Llano A8-3850與技嘉GA-A75-UD4H主機板(採用FM1腳位),開始測試之前先來看看Llano處理器與A75主機板有那些特色。
A8-3850:時脈2.9GHz
Llano與Sandy Bridge相似,都是整合CPU與GPU的新產品,腳位與AM3+完全不同,是採用全新的FM1腳位,因此無法相容於舊主機板。另外,Llano定位於入門至主流產品,價位約會在1,800~3,900元之間,主要對手則是Intel Core i3與Pentium,至於未來的Celeron則是用E-350與之對抗。
由於處理器與主機板都不是最終的產品,因此效能與規格可能會跟市售版本有些誤差。從BIOS內可看到處理器時脈為2.9GHz,型號為A8-3850,控制台內可看到A8-3850具備4執行緒。與目前AMD產品相比,時脈略低於Athlon II X4與Phenom II X4系列。安裝主機板驅動時,可看到顯示核心為Radeon HD 6550D,可能是Radeon HD 6550的衍生版本,D可能代表Desktop,相對於筆電用的Mobility版本。以過去的經驗來看,AMD平台的顯示效能比處理器效能更有看頭。
▲右方為A8-3850,與Phenom II X6外觀無明顯差異。
▲左為AM3腳位,右側則是FM1。
▲時脈為2.9GHz,且具備IGP。
▲顯示核心時脈為600MHz,型號則是HD 6550D。
▲系統頁面可查詢硬體規格,處理器為四核心架構,顯示核心則是HD 6550D。
▲系統頁面也可得知時脈為2.9GHz。
A75-UD4H:FM1腳位第一彈
主機板部分,編輯部這次拿到技嘉即將推出的GA-A75-UD4H。從BIOS來看,仍非UEFI介面,不過這並非市售版本,仍有可能導入UEFI。至於主機板配置上,可看到仍有Etron晶片,因此A75晶片組已整合USB 3.0,但只有4組,仍需使用USB 3.0控制晶片擴充數量。另外,與H67等主機板相似,A75也是單晶片配置,因此原先北橋晶片已經消失,多半是整合至處理器與南橋內。
▲外觀上除腳位與扣具外,其餘都是熟悉的規格。
▲紅色為USB 2.0介面,背板USB 3.0由外掛晶片提供。
▲中間有缺口的就是FM1腳位,另外FM1似乎也多用新式散熱扣具。
▲雖是主流產品,供電模組也有10相。
▲主機板上沒有CrossFire或SLI圖示,無法得知是否支援多卡串連。
▲邊緣另有USB 3.0前置擴充埠,此處則是原生的USB 3.0。
▲至於SATA部分都是6Gb/s規格,但是數量僅有5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