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文章中,施銘成與我們分享,透過他的視界與鏡頭捕捉下的景致,讓更多人發現台灣的美。但除了這份決心之外,在他眼中的攝影就僅此而已嗎?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跟大家分享在施銘成鏡頭下更深層的意涵。
鏡頭下的人文關懷
群眾,才是政治運動中他所關心的主角。他拍反對樂生拆遷的學生,一張張年輕的臉龐上閃爍著青春;他拍反對中共武力鎮壓西藏運動,一地微小的燭光,映 照著藏人蒼涼卻堅毅的臉龐。紅衫軍對貪腐政權的怒吼,以及台灣本土意識對陳雲林來訪的激烈抗爭,都在他鏡頭下超越了藍綠二元對立的界線。即使是他無法完全 認同的政治理念,他也試著用鏡頭去傾聽這些不一樣的聲音;他在意的是自己能不能捕捉到該群眾運動的訴求本質,以及其中閃爍的人性光輝。
「我當然也會有我的立場,」施銘成笑著說,「但是在攝影時,我盡量不把自己的政治色彩帶進來。我只在意自己有沒有拍出精彩的畫面,為台灣民主留下一 些紀錄。」或許是照片在不言中傳達了他的心意,他的網路相簿上雖有各種政治立場的網友來訪,卻多是就攝影論攝影的理性主義者,討論上少有煙硝味。
常常拍攝人群的他,拍的人多了,自然也挺有心得。「最重要的,就是要笑。」說著,施銘成笑得眼睛也瞇了起來,「eye contact(眼神接觸)很重要。不要相機一拿起來就對著人家猛拍,這是很不禮貌的。只要先向你要拍攝的人微笑點個頭、打個招呼,大部分的人其實都不會 介意你拍…」他促狹地眨了個眼,「但是如果人家不給你拍,很簡單,那就不要拍囉。」或許是他笑功了得,拍攝至今,他還沒有碰過別人口出惡言甚或暴力相向的 狀況,反倒是在拍攝過程中結識了不少好朋友。「只要你先釋出善意,別人也會以善意回報你。」施銘成說。多年下來,交遊廣闊的他認識了一批具有同樣興趣的 「拍友」,大家好康到相報,他拍攝的題材也就越來越廣泛。
@
▲2008 總統大選前,政治人物臉上各自透露著心事。(Nikon D200 + AF -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的200mm端。F/2.8, 1/125秒, ISO 200, 手動曝光, 自動白平衡, RAW轉TIFF)
▲ 巧妙的拍攝時機與構圖,讓這張照片充滿趣味。(Nikon D200 + AF -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的130mm端。F/2.8, 1/100秒, ISO 320, 手動曝光, 鎢絲燈白平衡, RAW轉TIFF)
除了社會運動,施銘成更愛拍的另一種「群眾運動」,就是各種民俗活動。從最通俗的端午賽龍舟、宜蘭頭城搶孤,到較不為人所知 的野柳神明淨港與台北保安宮文化祭裡的十二婆姐陣,都可以看到他努力的身影。其中,又以平溪放天燈活動最吸引國外媒體的目光。看著洋溢的幸福與希望的紅燈 籠在皎潔月空中冉冉上昇,許多素昧平生的異國網友,紛紛在施銘成的網路相簿中留下最真摯的話語。除了讚美,更多的是感謝—他獨到的眼光與技術,讓我們得以 超越地理與時空限制,見到平生難以得見的美景,這些精彩視覺饗宴,不正是攝影發明以來對人類最大的貢獻之一?
▲ 台北保安宮文化祭,舞龍舞獅為施銘成拿下另一個攝影獎。(Nikon D200 + AF-S DX Zoom-Nikkor 12-24mm f/4G IF-ED的12mm端。F/22, 1/40秒, ISO 100, 光圈先決, 自動白平衡,RAW轉TIFF, -0.7EV)
▲ 保安宮文化祭中,多由老嫗扮演的十二婆姐陣,十分罕見。(Nikon D200 + AF -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加裝AF-S增距鏡TC-20E II的400mm端。F/5.6, 1/500秒, ISO 100, 手動曝光, 自動白平衡, RAW轉TIFF, -0.3 EV)
▲平溪天燈是讓施銘成名揚中外的攝影主題之一。(Nikon D200 + AF-S DX Zoom-Nikkor 12-24mm f/4G IF-ED的12mm端。F/4, 1/40秒, ISO 1000,手動曝光, 自動白平衡, RAW轉TIFF)
(哪個攝影主題讓施銘成備受挑戰?!下一頁告訴你)
攝影生涯甘苦談
這幾年來,最常讓他感到挫折的反而是風景攝影。台灣天氣變幻莫測,氣象預報又時常失準,施銘成常常興沖沖地帶了一推器材出門,好不容易爬到了山頂 上,卻拍不到自己想要的畫面。「為了拍攝晚霞,我常常一過中午就開始盤算,」施銘成扳著指頭邊說邊算,「比方說,冬天太陽五點就下山了,我四點就要爬到山 頂上等。扣掉爬山跟開車的時間,大概兩點多就要帶齊東西出發。」然而有時出門時還天朗氣清,上了山後卻是風雲變色。
「能見度是最重要的關鍵,空氣品質與雲層高度也都非常重要,」施銘成說,「但是你一定要上了山,才會知道今天適不適合拍照。」對他來說,風景攝影是以勤奮與努力與天氣對賭,賭輸了,只好摸摸鼻子下次再來;賭對了,就能拍到精彩絕倫的畫面,那種滿足,什麼都比不上。
除此之外,近年來地球氣候的劇烈異變,也使得拍攝精彩風景照的機會越來越難得,令他常感挫折。「以前只要上山,兩三次中或許就會有一次能拍到火雲漫 天的精彩大景。現在就算是颱風來襲之前,也難得拍到那樣瑰麗的天色了。」施銘成嘆息。或許正因他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在他拍過的諸多精彩照片之中,他最 鍾愛的照片並不是台北101、平溪天燈或任何群眾活動,而是他與朋友到插天山步道遊玩時,隨手拍攝的「山的呼喚」。這也是他在Flickr上自我介紹中所 用的照片。
▲ 立法院前,反對陳雲林來台的抗議群眾與警方對峙。(Nikon D200 + AF -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的200mm端。F/5.6, 1/500秒, ISO 100, 光圈先決, 自動白平衡, RAW轉TIFF)
▲自由廣場前的野草莓學運。(Nikon D200 + AF DX Fisheye-Nikkor 10.5mm f/2.8G ED。F/3.2, 1/10秒, ISO 200, 手動曝光, 自動白平衡, RAW轉TIFF)
▲ 反中共鎮壓西藏的支持者,在自由廣場前為西藏祈福。(Nikon D200 + AF -S VR Zoom-Nikkor 70-200mm f/2.8G IF-ED的135mm端。F/2.8, 1/10秒, ISO 800, 手動曝光, 自動白平衡, RAW轉TIFF)
(為什麼這麼忠愛攝影?!施銘成的答案或許能給你一些啟發)
不斷追求自我突破
「我最喜歡這張照片的理由很多。第一,它幫我拿了個獎。」這張2005年九月拍攝的照片,為他拿下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委託自然與生態攝影學會舉辦 「2006 步道開麥拉攝影比賽」單作組—人文景觀類的季軍獎,也成為2008年七月,林務局推廣國家步道系統及「無痕山林」運動時所用的宣傳照。「第二,這裡面都是 我的好朋友。這張照片得了獎,我開心,我的朋友們也很開心。大家都開心,又有獎金可以拿,怎麼不喜歡它呢!」施銘成大笑。
拍了幾年下來,施銘成也在調整自己拍攝的方向。「台灣風景照拍得好的人真的很多,但是精彩的大景卻是越來越少。」施銘成說。為了自我突破,他近來開 始試著在風景攝影中帶入人文味,也考慮嘗試多花點功夫在過去較少嘗試的肖像照上。「對我來說,一個專業攝影師應該具備的功夫,包括記憶、尋找、發現、掌控 及製造,我頂多只做到了發現這一步而已。」
▲ 山的呼喚」是施銘成首張得獎作品,也是他的最愛。(Nikon D70 + AF-S DX Zoom-Nikkor 18-70mm f/3.5-4.5G IF-ED的18mm端。F/7.1, 1/25秒, ISO 200, 手動曝光, 自動白平衡, Compressed RAW轉TIFF, -0.3EV)
▲這就是「山的呼喚」拿下的「2006步道開麥拉攝影比賽」單作組人文景觀類的季軍獎盃。
施銘成進一步表示,「記憶,就是從腦海中翻出對某一個畫面的印象;尋找與發現,便是找到能拍出記憶中畫面的地點與時間,以及適當的角度。」對於這一 點,施銘成認為使用定焦鏡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定焦鏡無法改變焦距,攝影師本身必須不斷走動尋找最適合的距離,往往便能在走動中「順便」發現精彩的拍攝角 度。「至於掌控與製造,牽涉到攝影師參與現場情境,並預測哪些鏡頭可能出現的能力。這些是我還在努力學習的。」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施銘成才一直謙虛地說自己還不是個攝影師,也沒有出書或舉辦攝影展的念頭。他始終覺得自己的攝影資歷還太淺,累積的作品量太少, 還不到可以出版的時候。「硬要說的話,Flickr其實就是我的攝影展。」施銘成說,「近年來跟我邀照片的媒體越來越多,讓我發現了一個自我測試作品量的 實用指標:年曆。假設你要用自己的攝影作品做一份年曆,而且要能彰顯季節性。用這個標準檢視一下你的影像資料庫,你就會發現自己拍攝上的盲點。」
為了累積作品量,挑戰自我,施銘成現在也計畫接受旅遊攝影的委託,到各地針對案主交付的主題,拍攝所需攝影作品。除此之外,他也希望能像Tony的 自然人文旅記,或是成立「漫步在雲端」阿里山本土網站站長—山頂黑狗兄一般,花許多時間專心致力於紀錄同一件事,為台灣的生態環境奉獻心力。
▲沈浸在陽光下的豆娘,在施銘成的微距鏡頭下熠熠生輝。(Nikon D200 + AF-S VR Micro-Nikkor 105mm f/2.8G IF-ED。F/5.6, 1/250秒, ISO 200,光圈先決, 自動白平衡, RAW轉TIFF)
(後面還有施銘成對數位攝影的看法!)
對數位與攝影的看法
「數位化對攝影所提供的最大進步,就是將底片製造權、沖洗權,以及對影像的最終控制權,完整交還給攝影師本人。」長年浸淫在數位世界裡的施銘成,談 到數位攝影的優勢時,引用了HP公司蕭國坤先生的一段話。「但是,創作的瞬間性(決定性的瞬間),還是無可取代的。第一現場對照片的好壞佔有決定性的因 素。此外,光學與鏡頭、作品新意及技巧的掌握度,也是拍出好照片的關鍵。」對他來說,人生是不能不走的旅程,一路上遇見的人物與風景,都是值得紀錄的回 憶。因為有攝影,這些曾經相識卻一去不復返的歲月,才能多少留下一些痕跡。
還好有攝影,我們才能透過施銘成感性的眼睛與高超的攝影技術,重新認識這片土地的美好,燃起在這裡生活的熱情。快到他的Flickr網路相簿看看吧—看看他鏡頭下的人生百態,他的攝影會讓你再次愛上台灣!
▲這張2006年春節從拇指山上向西遠眺所拍的台北城景,是施銘成作品中最受歡迎的萬人迷。(Nikon D200 + AF Nikkor 50mm f/1.4D。F/16, 1/15秒, ISO 200, 手動曝光, 日光白平衡, RAW轉TIFF。)
關於攝影流程的Q&A
- Q:請問施大哥平常使用哪些器材來拍照?
A:2004年我買了Nikon D70,除了附贈的kit鏡18-70mm之外,我後來又買了一支70-300mm。2006年升級到Nikon D200,也加買了17-55mm、70-200mm及10-24mm等鏡頭,算是補齊了。今年我打算嘗試錄影,所以購買了剛出爐的Canon EOS 5D MarkII。 - Q:您是否會針對拍攝主題來選擇鏡頭?
A:是的。我多半使用70-300mm的鏡頭拍攝人像特寫,或是營造人山人海的效果。如果想要表現群眾運動的澎湃氣勢,我會使用10-24mm的廣角鏡頭。至於風景照方面,我習慣使用17-55mm的鏡頭,比較符合需求。 - Q:請您談談自己的拍照習慣?
A:我通常以手動模式(Manual Mode)搭配RAW檔來拍攝。需要全景深時,我會用f/8手持或f/16(腳架);否則多半使用效果最銳利的f/5.6,再決定快門速度。濾鏡較少使 用,通常只有在拍攝彩虹時,才會使用偏光鏡。在拍攝高反差環境時,我會使用包圍曝光(AEB)來重疊影像,或以不同曝光值拍攝所需畫面後,再進行後製。當 然,這些都需要腳架的輔助。 - Q:您多半進行哪些後製調校?
A:我做的後製其實不多。由於在拍攝時多半設定為標準Raw檔存取,所以後製須用Photoshop做調整。我通常會微調EV值、銳利度和飽和度,若有必要,也會裁剪或修正構圖歪斜處,調整K值(色溫),或用曲線調整一下整體對比度。 - Q:RAW檔向來以檔案過大且不易管理為人詬病,不知道您如何管理照片?
A:我其實是用Flickr來管理照片的(笑)。雖然我 的工作有些彈性,但週間畢竟時間有限,因此我多半利用週末拍照,平日整理,將RAW檔轉檔之後上傳到Flickr去。這樣也能維持更新的速度。編輯網路相 簿時,我會將檔案編號納入圖說中,如果有人需要某張照片,只要告知編號,就能迅速找到原始RAW檔了。
攝影達人小檔案
本名施銘成,在網路上,大家叫他Daniel或dans。正職是軟體代理公司負責人,在科技業服務超過二十年。除了令人過目難忘的攝影作品以外,早年便與麥金塔(Macintosh)電腦結下不解之緣的他,也是台灣蘋果迷中大名鼎鼎的人物。施銘成的Flickr相簿
延伸閱讀
撰文:林怡君
作品提供/攝影:施銘成
本文同步刊載於DIGIPHOTO雜誌NO.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