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小明能輕鬆營造出奶油般的 散景 ,又能夠適當地突顯 拍攝主題 ;反觀小編所拍出的照片,也是有奶油般的 散景 ,但被攝主體也跟著融化了!到底是哪一個環節出錯了?我們都知道拍出一張「主題明確」的照片,要先調整好 曝光 條件、 對焦 ...等等,但是要清楚地表現出主體與背景的差別,就一定要知道怎麼控制 景深 。想要知道怎麼控制景深,接著看下去吧!

景深對畫面效果的影響

要瞭解景深對畫面效果的影響,首先需要瞭解什麼是景深。我們在查看照片時會發現,有的照片整個畫面都非常清晰,而有的照片在畫面上卻部分清晰、部分模糊。這是因為在拍攝的時候,拍攝者所使用的相機鏡頭在被攝體上進行對焦之後,焦點前後只會在一定的範圍內形成清晰影像,這段範圍就是景深。透過景深的控制即可得到部分清晰、部分模糊的效果。以拍攝人像照片為例,當拍攝者使用大光圈時,畫面景深淺,清晰範圍小;而使用小光圈時,畫面景深深,清晰範圍大。

 

控制景深的方法─改變光圈

拍透過改變光圈來控制景深時,就會出現光圈越大=景深越淺,光圈越小=景深越深的現象。下面兩張圖是在與被攝體對焦距離和鏡頭焦距都不變的情況下,僅透過改變光圈大小來呈現的景深變化。當拍攝者使用相對較大的鏡頭光圈(F5.6)進行拍攝時,畫面中除了對焦點上的花是清晰的以外,其他的景物包括背景都十分模糊。而當光圈被設為小光圈(F16)時,除了對焦點上的花是清晰的以外,後面的葉片成像也清晰起來,並且畫面的背景沒有什麼虛化的感覺。


▲焦距300mm,光圈F5.6


▲焦距300mm,光圈F16

 

(控制景深,難道只有改變光圈一途嗎?)

控制景深的方法—改變與被攝體的距離

透過改變與被攝體的距離來控制景深時,就會出現距離被攝體越近=景深越淺,距離被攝體越遠=景深越深的現象。下面兩張圖是在光圈大小和鏡頭焦距都不變的情況下,拍攝者透過改變與被攝體的距離來呈現出景深的變化。當拍攝者距離被攝體3m時,畫面的取景範圍相對較大,除了對焦點上的花成像看起來清晰之外,背景中的花與葉片也可被觀賞者依稀地辨認出來。但是距離變成1.5m時,畫面的取景範圍相對縮小了,所以變得只有對焦點上的花成像清晰,而背景則變得更加模糊。


▲焦距300mm,光圈F5.6、距離3m


▲焦距300mm,光圈F5.6、距離1.5m


控制景深的方法—改變鏡頭焦距

拍攝者透過改變鏡頭焦距來控制景深時,會出現鏡頭焦距越長=景深越淺,鏡頭焦距越短=景深越深的現象。下面兩張圖是在光圈大小和與被攝體對焦距離都不變的情況下,透過改變鏡頭焦距來呈現的景深變化。當拍攝者使用65mm的焦距時,整個畫面看起來都很清晰,並且畫面的取景範圍也比較大。當拍攝者使用200mm的焦距時,整體的畫面雖然保持清晰,但畫面的取景範圍就會明顯地變小。


▲焦距65mm、光圈F8


▲焦距200mm、光圈F8

 

延伸閱讀

猴子的 攝影教室 第四課: 景深 的理解與運用

新手入門的必修學分: 光圈 影響 景深 與 快門 速度

添購 腳架 雲台 的 選購 要點

Fujifilm Finepix X100 & 構圖 二三事

新手入門的必修學分:掌握 光線 就掌握照片靈魂

編著:佳影在線
本文同步刊載於一分鐘學會數位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