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器是整台電腦影響效能最關鍵的零件,效能好不好,大多就看處理器,因此我們放在第一集。不管是選擇筆電、桌機或是自己組裝電腦,處理器通常都會佔去預算的絕大部分。

這集我們著重在民用消費級常見的產品,而企業、伺服器、少見的產品,礙於篇幅就不列入,希望先把整個架構、概念講清楚,並提供新手一些選購上的建議。歡迎大家在留言補充,幫助有興趣的人進一步了解、吸收。

現在主要廠商是 AMD 和 Intel,整個民用市場就以這兩家美商公司為主。AMD 最近勢頭非常強,不認識的朋友可以理解,就是那種起死回生,傳奇史詩級的大反攻那種程度!那我們馬上來看看 AMD 的處理器怎麼挑。

一般我們能買到的,分為「Ryzen 銳龍」和「Threadripper 線程撕裂者」這兩個平台,其中 Threadripper 線程撕裂者屬於更高階平台,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會買到這麼高階,這次就先不介紹。再往下就是數字 Ryzen 9、7、5、3。那我們把全部型號攤開來看,可以看到一個規律。

首先在千位數的數字全部都是 3,因為這是 Ryzen 第三代。如果是第二代,千位數就是 2。而百位數代表的是高低階,數字越大,效能就越強。現在桌上型電腦推出的是 3X00,所以一般說是 Ryzen 第三代。百位數則是高低階排列,例如 3900X 高於 3800X,3800X 又高於 3700X。在四個數字型號後,還有一個英文,通常叫做後輟。X 代表自動超頻,G 是內含顯示晶片。

那以阿湯之前開箱過的這款 Ryzen 7 3700X,我們通常就會縮寫 R7–3700X 或是 3700X,也可以知道這款處理器是可以超頻的。

阿湯的 AMD Ryzen 3700X 遊戲機開箱、組裝分享。

透過 AMD 官網資料可以看到 3700X 是一顆八核心十六執行緒,時脈 3.6GHz~4.4GHz,屬於 AM4 腳位。

核心數越多,就像同時有越多人一起做事,效能會更好,而執行緒則是可以同時做多少事。有這項功能的處理器,通常是一個核心可以有兩個執行緒,這兩個數值都是越高越好。時脈則像是做事的效率、速度多高,所以這個數值也是越高越好。

其次是 AM4 腳位,這個對於我們之後選擇用什麼樣的主機板是很重要的依據。

接下來我們看到 Intel。Intel 的型號最近剛好是一個改朝換代,所以我們先著重了解第八代、第九代的型號規則,第十代的規則等之後有更多產品上市再和大家介紹。

有了剛剛的知識,可以加快我們的速度。首先你可以看到 Core 系列由高到低是 i9、i7、i5、i3。那我們進一步把型號攤開,可以看到光是第九代就有這麼多型號。稍微觀察就可以發現,共同點就是千位數都是 9。

所以在千位數的數字代表第幾代,數字越大代表越新。百位數代表的是效能高低,數字越大效能越好。此外,你還發現他的型號後面有後輟英文 K。K 帶表不鎖頻、S 是特別版、T 是省電版、F 是無內顯。所以像這顆 i9–9900K 就是不鎖頻,可超頻的處理器。

以這顆 i9–9900K 來說,手上這個是他的盒子,他是屬於第九代處理器,而且百位數到 9,已經完全攻頂了。

這顆處理器是八核心十六執行緒,基礎時脈 3.6GHz,自動超頻可到 5GHz。大多型號出貨時都是有附散熱器,但有些高階處理器,如 9900K 就沒有附散熱器。

[url=https://t17.techbang.com/topics/56640-why-is-the-radiator-so-important-computer-radiator-purchase-advice[/url]

關於散熱器,我們會另外一篇專門介紹各種種類的散熱器。

以 i5–8600 這顆處理器來說,他就是屬於第八代的處理器。我們也可以透過官網了解他的規格是六核心六執行緒,基礎時脈為 3.10GHz,自動超頻可到 4.3GHz,這顆處理器有自帶散熱器。目前市面上已經有十代處理器,但還不是非常多。且 Intel 十代處理器的命名規則更複雜,之後介紹到相關產品再和大家聊聊。

了解完處理器後,有的人已經可以從效能或預算直接選出他適合的處理器。但如果你仍猶豫不知道要買哪一個,或是你的預算有限,這邊也簡單整理一些族群的需求給你參考。當然每個人的狀況可能略有差異,這邊只是提供一個基準參考,至少可以避免原本該買高階的人買到最低階的狀況。剛好兩家廠商的型號都是用 9、7、5、3 來區分:如果是影音創作者建議 7 或 9,不管是 R7、R9 還是 i7、i9。遊戲建議 5、7、9 等級,文書、影音播放建議 3 等級。如果是文書使用,那處理器真的不用買到太高規,反而建議可以選擇內建有顯示功能的處理器型號就好,不用額外買顯示卡。

至於記憶體要買哪家?容量要買多大,8GB 還是 16GB 呢?時脈要怎麼挑選?CL 值是什麼?速度多快才夠?詳見 EnterBox 影片說明!

EnterBox 從多面向的角度,穿梭於理感之間。深入淺出各項規格數據,分享箱裡箱外的各種面貌,和你一起閱讀科技產品。Enter the Box, Explorer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