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評測影片版請見此:
AMD於11月5日正式發售最新一代Ryzen系列處理器,
首波型號共有5600X、5800X、5900X、5950X等4款,
以上皆屬於消費市場中高階定位的產品線,並首次導入Zen3架構,
本篇主角採用Ryzen 7 5800X,做詳細的效能與超頻體驗。
以下簡稱5800X,同樣採用台積電7nm製程,8核心16執行緒,
基礎時脈3.8GHz,最大超頻4.7GHz,指單核心自動超頻最高可達4.7G,
L3快取32MB、預設TDP為105W、最高溫度90°C,應該是指安裝夠強的散熱器。
主機板搭配BIOSTAR RACING B550GTQ,尺寸為M-ATX,
Dr.MOS架構供電採用6+4相設計,最高可達90A SPS,
內建2個M.2 SSD插槽,皆搭載相當厚實的M.2散熱片,
晶片組散熱片比起以往全黑設計更佳,搭配特殊線條與RACING標誌增加質感。
中階B550與高階X570同樣支援PCIe 4.0,不過B550只有主PCIe x16才支援Gen4,
AMD標榜B550可使用最新Ryzen 7nm CPU,也就是先前非7nm CPU皆不支援,
這點與同世代X570卻全部都支援有所不同,研判B550對CPU支援度區分是一個大膽的想法XD
造成高階X570入門級主機板與外觀設計較新的中階B550主機板,這兩者價位相近的狀況。
這裡超頻設定不透過AMD Ryzen Master專屬軟體,直接用BIOS調校,
分享裡面相關設定與電壓參數,若有體質相似與散熱能力良好的平台,
也可以參考本篇的設定與心得來進行微調的超頻設定。
此處將5800X超頻至全核4.65GHz,CPU Ratio設定為46.50,
其次將CPU防掉電壓選項開到最高,讓電壓波動降至最小提升超頻時穩定性,
圖中為CPU Load Line Calibration設定為Level6。
電壓要看每顆CPU體質與散熱系統的能力而定,CPU電壓設定為1.250V,
採用DDR4 3600,Memory Frequency超頻設定為4600,
Memory Voltage設定+0.408V,顯示為1.599V。
完成以上設定後,再進入DRAM參數頁面做微調,
此處設定成CL20 21-21-21-58 2T,依DRAM IC與每片主機板超頻能力也會有所差異,
AMD Ryzen平台若要超過DDR4 4600以上,DDR4體質要夠加上1.5~1.6V電壓會較穩定,
如有特挑體質的DDR4可以達到更高時脈或電壓,不過風大手上這對只是無特挑的一般市售版本。
測試平台
CPU: AMD Ryzen 7 5800X
MB: BIOSTAR Racing B550GTQ
DRAM: Micron Ballistix Elite DDR4 3600 8GX2
VGA: MSI GeForce RTX 2070 SUPER GAMING X TRIO
SSD: Samsung PM981 512GB
POWER: Thermaltake Toughpower Grand 1200W
Cooler: Bitspower 360高階水冷
OS: Windows 10 64bit
AMD Ryzen 7 5800X超頻4.65G、DDR4超頻4600做測試,
後方括號則是以5800X預設值與DDR4 4000作對比。
CPUZ 1.94.8:
單線執行緒 => 640.3 (665.4);
8核心16執行緒 => 6832.9 (6651.5);
Fritz Chess Benchmark => 83.35 / 40007 (81.16 / 38958);
CINEBENCH R15:
CPU => 2635 cb (2541);
CPU(Single Core) => 254 cb (264);
CINEBENCH R20:
CPU => 6202 cb (5970 cb);
CPU(Single Core) => 601 cb (622 cb);
Geekbench 5:
Single-Core Score => 1628 (1698);
Multi-Core Score => 10382 (10137);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