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介紹的是 ASRock 的旗艦主機板系列 ASRock Z590 Taichi。後面也有搭配 Intel Core i9–11900K 的超頻跑分測試。

Z590 上方的散熱片,有三顆固定的齒輪。如果把螺絲轉鬆一點,也是可以自己讓他飛快轉動。

這次在 I/O 遮罩上的齒輪,則是有馬達會自己轉動。

在轉動的齒輪下方,有 LED 燈光源。

可以設定 RGB 燈光模式。

齒輪會間歇性地轉動。

一旁 CPU 供電接頭設計為 8+8pin 設計,並具備 14 相 Dr.MOS 電源相位設計,能夠應付 i9 這樣旗艦的處理器,選購上也建議大家搭配 i9、i7 K 版處理器會比較合理。

三條 M.2 SSD 都有獨立的散熱片幫助散熱。

Z590 晶片組上面也有齒輪的造型,周圍還有 RGB 燈光秀。

主機板右下角有獨立的 Dr.debug 燈、Reset、Power、Clear CMOS 按鈕,都是高階主機板才有的規格。

總共有 8 個 SATA 3,兩層排開成四棟,豪華壯觀呀。

隨附一個 VRM 3cm 的風扇,讓使用者自行選擇安裝與否。

後 I/O 有一體式的擋版,規格包括 BIOS 按鈕一組、Wi-Fi 6 天線一個、HDMI 一個、USB3.2 Gen1 5Gbps(USB-A,具備 Lightning Gaming Ports)、Thunderbolt 4 兩個、2.5GbE 網路一個、GbE 網路一個、USB3.2 Gen2 10Gbps(USB-A)兩個、USB3.2 Gen1 5Gbps 兩個。

其中滿疑惑的是,後 I/O 擋板上面沒有標示出 Thunderbolt 的 Logo,乍看之下還以為是 USB 協定的 USB-C。

前置 USB-E 為 USB3.2 Gen2 x2 20Gbps 規格。

隨附顯示卡支架,可以固定在主機板上。這邊因為使用 BC1 裸測架,無法用螺絲固定,所有呈現歪歪的。實際上可以藉由主機板中隨附兩顆比較長的螺絲,將主機板和顯示卡支架可以安裝在機殼中。

支架上有個小鎖片,讓使用者微調固定的位置,藉以用小鎖片分擔較長顯卡的重量。ASRock 顯示這個功能正在申請專利中,是這次太極主機板的特色之一,不知道之後會不會變成太極系列的標誌之一。

測試平台規格
CPU:Intel Core i9–11900K
Cooler:darkFlash​ Symphony TR-360
MB:ASRock Z590 Taichi
RAM:CORSAIR​ VENGEANCE RGB PRO SL 32GB (2x16GB) DDR4 DRAM 3200MHz C16 Memory Kit — White
SSD:TEAMGROUP​ T-FORCE CARDEA ZERO Z440 1TB
PSU:be quiet​! STRAIGHT POWER 11 1000W Gold
Test Bench:STREACOM​ BC1.0
Screen:小米​ 34 型曲面螢幕
Data Backup:OWC​ Envoy Pro FX 1TB

旗艦主機板搭配上旗艦處理器,這顆是 i9–11900K。除了在 BIOS 中開啟 XMP,其他先以預設狀態跑分。

在 Cinebench R20 當中總分為 5944 pts,單核分數為 618 pts,MP Ratio 9.62x。

在 Cinebench R23 當中總分為 15378 pts,單核分數為 1605 pts,MP Ratio 9.58x。

在 CPU-Z 當中多核心分數為 6663.0,單核心分數為 709.6。

在 PCMark 10 Express 當中總分達到 5602 分。

接著在 BIOS 中,不調整電壓的情況下,將 CPU 時脈固定在全核 5.1GHz。在 Cinebench R20 當中總分為 6330 pts,單核分數為 621 pts,MP Ratio 10.20x。

在 Cinebench R23 當中總分為 16157 pts,單核分數為 1614 pts,MP Ratio 10.01x。

在 CPU-Z 當中多核心分數為 7080.7,單核心分數為 692.3。

在 PCMark 10 Express 當中總分達到 5812 分。

想了解更多拆解晶片的細節和 ASRock Z590、B560 主機板,可以在影片中看到更多資訊。

EnterBox 從多面向的角度,穿梭於理感之間。深入淺出各項規格數據,分享箱裡箱外的各種面貌,和你一起閱讀科技產品。Enter the Box, Explorer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