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5月月11號Google I/O大會嗎?會中Google提到將推出自家的音樂服務Google Music,但目前還在Beta階段,且限制北美地區才能先申請試用。不過山不轉路轉,北美以外的使用者若想提早體驗,可能要透過VPN跳板「偽裝」成北美使用者提出申請,就有機會排入受邀名單中。

現階段北美限定,各顯神通繞過限制

關於VPN的部份,網路上有很多教學,如果一下子看不懂VPN在設啥,有些網站也有提供簡便的「偽裝」服務,筆者自己是透過一個BlockUnlocker.Info網站去避開地域限制。但就算能夠開始申請官方邀請函,筆者也等了大概3週左右的時間,才排到試用邀請,而Google Music Beta邀請函沒有轉送的機制,不像以前Gmail開放測試的時候,有轉送邀請函給其他人的設計。

▲一些免費的美國VPN可能就有同樣效果,筆者自己是利用BlockUnlocker.Info
網站來迴避官方地區限制。下方的紅線框處輸入http://music.google.com再按Visit
就能「開始申請」 ,若能順利申請成功,接下來就慢慢等吧。

不限大小的20,000首歌儲存空間

關於Google Music Beta,上個月的Google I/O大會上,已經聽到不少消息了。這個音樂服務將會提供每個使用者20,000首歌的上傳限制,但是歌曲的檔案大小卻不受限制。實際上實驗上傳時,確定Google Music Beta僅支援mp3、wma、aac(但不包括ALAC格式)、以及唯一的無損格式flac(上傳後會轉檔為320kbps mp3),也不支援wav檔。若想上傳到Google Music Beta的空間,事前還是需要轉個檔才能順利進行。

另外,網頁上不提供上傳介面,只能依賴Music Manager這隻程式上傳歌曲,這個管理程式目前只支援Windows跟Mac,沒有Linux版(Ubuntu哭哭)。幸運的是邀請函通過之後,登入Google Music Beta就沒有先前的地區限制,可以說只要有瀏覽器能上網,就可以享受Google Music Beta的音樂服務。

▲官方的支援格式一覽表,雖然有支援一種無損格式(flac),但是上傳後還是會轉成mp3

▲申請通過之後會收到一封正式邀請函。筆者花了三個禮拜等這封信。

▲連到Google Music Beta網頁就可以開始使用,但是若要上傳檔案,要另外從官網下載Music Manager程式。 

▲Music Manager是個很簡單的常駐程式,一開始會先要你登入自己的
Google帳號。 

▲第一次執行會先經過安裝精靈的指示,並提醒使用者,音樂只能用在
私人用途。

▲接著會問要從哪邊匯入音樂資料。選項有iTunes player、Window Media
Player的媒體庫、「My Music」資料夾、 以及自訂資料夾的選項。

▲選好上傳目錄後會先問你要不要開始自動更新,筆者自己選了Yes。

▲然後就會上傳音樂。如果你的音樂少於10首,會用粗體字明顯告知。

▲到這邊就完成設定了。坦白說並不複雜。

▲設定好資料夾後(範例中使用My Music資料夾)。只要有歌曲丟進資料夾,Music
Manager就會主動判斷歌曲是否重複,檔案格式是否可上傳。

▲Mac上面沒有Windows Media Player,所以匯入的選項就少了一項。內容跟Windows版Music Manager沒有什麼差別。

▲筆者試著追加一個D槽內用來放原聲帶的資料夾,理論上這些資料夾會主動更新。

▲但可能是一次餵食上千首歌會消化困難,軟體馬上跳出了警語。

▲另一位編輯kuei大大也成功申請了Google Music Beta,用Mac一樣可以傳歌,這邊上傳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檔案有DRM數位著作權管理機制的關係。

▲筆者自己試著上傳了不在官方支援之列的wav檔,果然碰壁。碰到不支援的檔案要先乖乖轉檔。

▲上傳之後就可以開始放歌來聽。實際去玩的時候發現,Music Manager算是單向同步。已上傳的檔案只能從網頁刪除,本地端檔案移除不會影響歌曲清單。

(後面還有:管理功能的簡介)

管理功能簡單直覺的音樂服務

Google整個服務可以說都在網頁上完成,就算是Music Manager,唯一的作用只有自動上傳指定資料夾內的音樂。就筆者自己試用的感想,就算重複上傳,上面的檔案也不會重複出沒,而且如果資料夾裏面的音樂檔是flac,上傳後還會背景轉檔成mp3,所有的動作幾乎都讓人感覺不到存在,從線上聽音樂時,緩衝機制似乎做的頗有心得,切歌時間會頓個幾秒,但是幾乎都在兩三秒內完成切換,而且歌曲瞬斷的情形不明顯。筆者在PC上試聽的時候,在歌曲放三分之一左右馬上拔網路線,歌曲還能穩穩的放到完,之後在換歌的時候才無法連線。希望未來正式推廣的時候,服務表現還是能像現在一樣好。

▲從Artists連結點進去就是以歌手作為分類,用起來跟一般音樂軟體的邏輯差不多。

▲以Albums連結進去就是以專輯分類。

▲以Genres連結進去就是依歌曲類型分類。分類的依據應該是來自上傳的mp3中,
事先寫入的ID3 tag。

▲雖然沒有評分機制,卻有「Thumb(按讚)」的功能,這邊可以顯示自己按過讚的曲子。

▲Recently added可以看到最近上傳的曲子。

▲INSTANT MIX功能則可以幫你自動建立25首歌的歌單,但使用前要先選一首喜歡的歌。

▲接著點下INSTANT MIXES旁邊的加號,就會自動建立歌單,不知道是亂數從歌單裡
自己選好25首,還是有什麼特別的演算方式。

▲若想自己幫專輯加上封面,則直接像這樣在專輯圖右下的小三角形點選,可以
看到圖中的選單,然後選擇「Edit album info」。

▲右方的「Change」按下去,就會有專輯圖檔的上傳指示。

▲像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專輯封面的上傳。

▲從「Setting」這頁可以看到,「Songs in my library」會顯示現在已經上傳了多少歌,
而下面「MANAGE MY DEVICE」的地方則會顯示這個帳號連接電腦的名稱。

(後面還有:網頁套件與手機端應用)

加裝Chrome擴充套件更有趣

上傳的部份比較沒有這麼自由,但實際使用來說,只要有瀏覽器可以上網,Google Music就可以邊走邊聽。Android手機有專屬App,也可以透過內建的瀏覽器連上http://music.google.com。iPhone/iPad的部份也一樣。儘管手機看網頁沒有App好用,但畢竟這個服務還在半公開測試改良的階段,未來或許會改進這個缺點。

Chrome已經有一些套件對應Google Music,筆者自己只試用了「Better Music Beta for Google Music」這支擴充套件。安裝後會在Chrome瀏覽器上多出一個控制按鈕,預設設定會在每首歌切換的時候,將歌曲資訊顯示在右下角。很有實際把玩音樂管理軟體的Fu。

▲其實在chrome線上應用程式商店打「Google Music Beta」已經可以找到許多
好用的套件,例如這支「Better Music Beta for Google Music」。

▲試玩了一下「Better Music Beta for Google Music」,最有趣的地方是他會在播放的時候
出現一個小型的控制介面。很有音樂軟體的味道。

▲現階段只有Android手機有專用app(北美地區限定下載),若是其他手機平台,像
iOS,就只能利用手機內建的瀏覽器。便利性有點打折扣。

▲iOS的瀏覽器有自己的Widget可以控制網頁播放,也可說是一種變通的方式。

讓你聽不膩的雲端音樂服務

軟體是人寫的,總會有些小問題等待解決,Google Music雖然還冠上Beta字樣,且限定北美地區用戶申請測試,而且現階段還是全英文介面,但是在服務品質上已經有了不錯的水準。原本預期上傳日文歌曲,會看到亂碼資訊,或許是先前MP3管理的時候已經把整套id3 tag都編過了,上傳後都能完整顯示,比較困惑的是第一次上傳成功後,也分別在其他台電腦裝了Music Manager,但是上傳的情形不一,有的電腦很離奇的就是不能傳。可能要期待接下來更新之後,才會看到比較多的改善。

20,000首mp3聽起來很棒,若統一把每首mp3當作5MB計算,20,000首就是100GB的空間,推測理論上每個帳號必須預留的網路空間應該不只這個數字。在音樂管理上,就算歌曲重複,也不致於形成盲目的上傳,設定也很單純,一次就上手。給人很有競爭力的感覺。對PC來說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對手持裝置來說,能隨身帶著自己的雲端音樂庫聽歌,是一件相當棒的事。現階段試用Google Music還沒看到音樂銷售方面的服務,就單從整個管理介面的流暢感來看,Google Music未來會是相當有競爭力的雲端音樂服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