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顆 SSD 是 Envoy Pro Elektron,體積超小的。欸~可別看到這麼小一個哦,他可是 USB3.2 Gen2 規格,能達到 1000MB/s 的速度。
雖然他不是我用過最小顆,也不是重量最輕。但絕對是手上這些小型 SSD 當中最堅固的,也是唯一有做到防水防塵。
前一款是 Envoy Pro EX,按照大多廠商的邏輯,若新推出一個小款,通常就是加上後綴 mini。感覺叫 Envoy Pro mini 其實很好理解,也很好聽。沒想到名稱居然是 Elektron,可惡~失算。
為什麼我會選擇這個系列?簡單整理一下,Envoy Pro EX 的優點:外觀超級好看、無印設計、做工和手感非常好、十分堅固、IP67 防水防塵、散熱好,缺點就是價格較高,$1,990 元。
但是在 2TB、4TB 大容量 SSD 動輒上萬元的價格下,兩千這價差其實不算多,所以 EX 一直是我心目中名列前矛的外接盒。
而 Elektron 厲害的就是,基本延續了 EX 的優點。身體雖然變小,頭腦依然靈活,真相永遠只有一個!
Elektron 的體積、重量都大幅降低,價格還便宜一點點。外觀依舊有著超有科技感的簡約線條,平常工作用到這些 SSD,都會覺得傳輸資料也是一件很有未來感的事。
這次包裝外盒設計上非常像 Envoy Pro FX,就是同時支援 Thunderbolt 3 和 USB 的 SSD,但我個人比較喜歡 EX 那種白白淨淨的包裝。
不過似乎 OWC 近期推出的產品都走這風格,像之前 Thunderbolt 4 Dock 也是相同的設計。
整個包裝的重量僅 232g。開箱過程中,發現這次有附上一年的 Acronis 序號,記得以前好像沒有,可能是這次新增的。如果你有用過 Acronis,就知道這軟體滿好用的,尤其是 Clone 的功能,看了網頁介紹 OWC 這個版本也是有,但現在自己的需求比較少用到了。
第一次看到產品還是讓我驚訝,比想像中還要更小,太厲害的。目前用過的小型 SSD,Elektron 不是最小的,甚是他還是最大顆、最重的,而且價格還最貴。
但是堅硬的 CNC 外殼,除了保護超強,散熱也有很好的幫助,其用的 SSD 也比較好。而金屬外殼相較塑膠外殼,又會有比較好的散熱能力,因此價格貴一點不僅在外觀上有提升,對實際性能也是大有加分的。
堅硬的 SSD 外殼,也是 Envoy Pro 系列的特色。其 USB-C 部分透過外殼可以固定住線頭,就不容易損傷到 SSD 主板上的接頭。
除了堅硬的外殼,在 USB-C 接縫和底蓋接縫處,都有防水膠圈。因此也是小型 SSD 中少數具備防水防塵能力的產品,能夠達到 IP67 的等級。產品包裝也特別強調了他是最快、最堅硬的小型 USB-C SSD,看來 OWC 的行銷和設計也很清楚自家產品的優勢。
以這顆 2TB 來說,是目前最大容量的版本,重量 90g,價格是 $12,180 元。
在 Mac 以 Blackmagic 測試,寫入大約 900MB/s,讀取在 850~900MB/s。
在 Mac 以 AJA 的測速,讀寫也都在 850~900MB/s 之間。
在 Windows 中以 CrystalDiskMark 測試 1GiB,讀寫皆超過 1,000MB/s,也超過官方包裝宣傳的 1011MB/s。
在 Windows 中以 CrystalDiskMark 測試 4GiB 情況下速度也差不多,都有突破 1000MB/s。
在 Windows 中以 CrystalDiskMark 測試 70/30 的混合讀寫,也有 684MB/s,表現不錯。
像 Elektron 這麼小顆的 SSD 因為攜帶方便,我會更優先用於 USB-C 手機、平板的傳輸。實測用在 ASUS Zenfone 8 是可以正常使用。
不過也提醒大家,目前大部分的手機 USB-C 不是 USB3,所以速度並不能完全發揮 Elektron 這種 1000MB/s 的速度。
隨附的線材質感也不錯,USB-C to USB-C,其中一端還有 USB-C 轉 USB-A,這樣一條線就可以確保大多數場合都可以連接得上。
而且外掛的 USB-A 的部分,跟線身本體是活動的,就不容易斷掉而遺失。不過市面上有很多 USB-C to USB-A 是可以把轉接座很小的,希望 OWC 也可以做小一點。
還有超美指示燈,這要特別說一下。市面上平價的 SSD 外接盒,有的是在殼上開個孔讓板子上的 LED 直接透過去,所以當眼睛直視到的時候會覺得那個點很亮。而 OWC 近年的外接盒都是長條形的燈條,裡面是藉由透明塑膠把光源打散,因此燈光非常柔美。
再補充一個小細節,如果你有用過 OWC 的外接盒,用完 SSD 時在電腦退出但不要拔線,你就可以看到他的燈是漸強漸弱的呼吸燈。
這差異就在於,一般外接盒就是亮、暗,或是閃一閃,告訴你他在動。而 OWC SSD 則是溫文、有感情地告訴你,他正在待命。所以前面說,用 OWC 的產品會有一種未來感的小細節。
除此之外,Elektron 有一個部分非常喜歡,就是它金屬外殼的表面處理更細緻了。講更細緻或許在螢幕前的你很難體會,換個詞說,就是更加平滑。除此之外,Elektron 有一個部分非常喜歡,就是它金屬外殼的表面處理更細緻了。講更細緻或許在螢幕前的你很難體會,換個詞說,就是更加平滑。
很多產品表面噴砂做得比較粗,摸起來顆粒感就會比較大。如果做平滑一點,摸起來就會順手很多。當然沒有絕對好壞,也是要看產品、看地方使用。
只是在 SSD 外接盒,通常我會覺得平滑一點比較好。像 MacBook 以前 Thunderbolt 1 代、2 代的機殼,跟現在 USB-C 款的機殼,平滑程度也不同。
自從開箱過 EX 之後,我就對 OWC 能做出這美、這麼堅固的外接盒給予高度的評價。所以當看到 Envoy Pro 推出新款時,都會抱以極高的興趣和期待。這次 Elektron 實際使用後效能和散熱都很棒。
個人想小吐槽的就是外觀,感覺上面印 OWC Logo 跟 USB-C 印規格是多餘的,那個 OWC Logo 都開始掉色了,實在是畫蛇添足。希望他可以像 EX 那樣完全無印的設計,那就會是最好看的,請求 OWC 未來可以採納這個看法。
延續 Envoy Pro 系列的設計,底部有經典的兩條黑色腳墊。底部產品標示為 Made in Taiwan,下方還有產品序號。
回到務實的選購層面,Elektron 價格上其實跟 EX 差不多,2TB 大容量版本才差幾百塊可以忽略不計。
板子做到非常小,採用的轉接方案為 ASMedia ASM2362。在 USB-C 部份有防水膠圈。
M.2 2242 SSD 的主控為 PHISON PS5013-E13。
儲存顆粒為 TOSHIBA TA8HG65AWV,是 TLC 顆粒的 NAND Flash。
如果你只是想買 PCIe Gen3 x4 M.2 2242 SSD,OWC 有獨立販售這條 SSD。價格比 Elektron 便宜一點,五年保固,特別是對於要改裝平板、部分筆電就會需要!
至於你可不可以買 Elektron 拆出來自己用?嘿~懂的都懂,但後果自負,Elektron 全機是保固三年。
Elektron 更適合有小巧攜帶的使用場景,或是架設在相機上作儲存,不過目前沒測過相機能否支援,還請大家指教。
但如果放在公司或是室內團隊協作上,我會更傾向用 EX,因為外觀更好看。當然最重要的是,2280 是更加主流的規格,通用性更高,也有 4TB 的選項或是自己 DIY。
FX 則可以善用其自由穿梭 Thunderbolt 和 USB 兩種協議的優勢,在不同系統、設備間傳輸檔案。
或許也是市場定位的不同,Elektron 雖然有對應單獨販售的 Aura P13,但卻不像 EX 有獨立販售外接盒,畢竟市場上 2242 的選擇還是比較少。
藉由超小的體積,如果是外出工作或是極致追求小型化產品的使用者,可以優先考慮 Elektron。而我則願意犧牲體積和重量,在差不多的價位選擇 EX USB 款。青菜蘿蔔各有所好,就看你的選擇咯~
EnterBox 從多面向的角度,穿梭於理感之間。深入淺出各項規格數據,分享箱裡箱外的各種面貌,和你一起閱讀科技產品。Enter the Box, Explorer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