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髮效果」是大多數髮友在考慮是否要進行植髮手術時,最優先考量的重點,畢竟沒有人希望花了錢、時間甚至是毛囊之後,還得不到預期的效果。然而植髮成功的因素很多,並非植髮密度越高效果就越好,本篇文章就由擁有豐富植髮手術經驗的謝宗廷醫師,跟大家詳細分析影響植髮效果的因素,並且解釋什麼是最合適的「種植密度」,幫助大家釐清迷思。
植髮效果要好,種植數量並非最重要
有來澤林諮詢過的髮友,一定都有聽過謝醫師的一句名言--「植得多不如植得好」! 植髮手術看似單純,但怎麼常常在網路上看到「植髮失敗」的案例呢?這是由於毛囊組織非常脆弱,無論是在評估或是手術過程中稍有不慎,都會造成植髮存活率下降。
植髮成功的第一步必須有完善的術前評估,而術前諮詢評估包括以下3個重點:
‧進行毛囊檢測,確認現階段是否適合植髮手術。
‧計算植髮數量。
‧手術前是否需要先經過藥物或是育髮治療,讓頭髮頭皮狀況更健康。
植髮成功的第二步則是熟練且細膩的手術操作,從鑽取毛囊、分離分類毛囊、毛囊保存、植髮筆裝置,到種植毛囊的速度與技巧,都十分依賴植髮團隊的經驗與分工合作,而植髮手術後的傷口照護、維護保養是否完善,對植髮效果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植髮數量怎麼算?需考慮「落髮面積」與「植髮密度」
接下來跟大家討論多數髮友都會有的疑問--「植髮到底要植幾根」? 植髮數量並非越多越好,而合適的植髮數量與2大因素有關:「落髮面積」與「植髮密度」,植髮數量是這樣計算出來的:
落髮面積(cm2) x 預計種植密度(毛囊數/cm2) = 預計種植數量
由上面公式可以知道,落髮面積與植髮密度都會影響植髮數量,但這2個因素都會隨著每個醫師的想法不同,而有不同的評估結果。以種植面積來說,有的醫師會覺得所有稀疏的地方都要完整種植;有的醫師則會建議把資源集中種植在毛囊已完全萎縮的位置,尚未完全萎縮的部位則以藥物治療。醫師在諮詢時通常會經由毛囊檢測,詳細說明判斷的依據。
而種植的密度也會影響植髮效果,植髮密度不夠的話,長出來的頭髮稀稀疏疏,效果肯定無法讓人滿意,到底種植密度要多少才夠呢?
以東方人為例,正常頭髮密度每平方公分約120~130根,一般而言如果頭髮密度下降到小於每平方公分70~80根,就會給人稀疏、禿髮的感覺,因此在幾乎沒有原生髮的前額M型禿部位,就至少需要種植到這樣的密度,髮線才會顯得濃密自然。
但上述的植髮密度數值並非絕對值,還得根據頭髮的粗細、髮色、頭髮捲曲度、原生髮密度客製化調整。舉例來說,東方人的髮色較深,與頭皮顏色差異較大,並且頭髮較直,因此對種植密度的要求較高;相反地,西方人由於頭髮與頭皮顏色差異較小,加上頭髮捲曲,即使植髮密度較低,仍可呈現自然效果。再者,如果是頂部地中海型禿髮,由於還存在著很多原生髮,植髮密度的評估會更依賴醫師的豐富經驗加以判斷,才不會因為種植密度過高反而傷害到隔壁原生髮。
植髮密度越高越好?實際長出來多少才重要
除了種植數量與植髮密度,還有一個影響植髮效果的關鍵因素--「毛囊存活率」。
植髮數量 x 毛囊存活率 = 實際長出來的頭髮數量
種了多少不是重點,實際長出來多少才重要!好的植髮手術毛囊存活率應該要超過95%,如果種植密度過高,每個毛囊能分到的血液循環就會變少,如此一來不但會讓毛囊存活率下降,也白白浪費了後枕部珍貴的毛囊資源。在國外植髮研討會上常討論到,什麼樣的種植密度才能達到最佳視覺效果,同時又不影響存活率,目前的共識是「每平方公分40~50株(或是70~80根)」,常遇到有髮友問我說,有些醫師評估到每平方公分90~100根是否有必要?我想如果細看醫師的案例應該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除了植髮密度,自然度與後續保養也會影響植髮效果
由於植髮數量攸關手術費用,往往是髮友最關心的議題,但想要有好的植髮效果還需要2項因素配合:
植髮自然度:每株毛囊的髮流、方向、角度、粗細漸層排列、髮線不規則感的營造等都會影響植髮自然度,植得濃密是最基本的要求,更高層次的目標是自然度,在手術後讓別人完全看不出來這些頭髮都是植上去的才算成功,想要多了解植髮自然度如何營造,可以觀看以下影片。
後續維護保養:除了手術完前2週須小心照護之外,術後有沒有繼續使用藥物來維持原生髮也會影響植髮的最終效果。需要使用哪一種藥物、口服還是外用、要使用多久、是否需要合併其他育髮治療,都必須跟醫師詳細討論。
諮詢專業「澤林毛髮診所」,植髮效果有保障
植髮是一項從術前評估到術後照顧都要十分謹慎的精密手術,因此非常倚重醫師和整個手術團隊的經驗和技術。澤林毛髮診所謝宗廷醫師,本身為皮膚專科醫師,熟悉毛髮生理病理變化,更擁有超過3,000例男女生植髮手術經驗,團隊中的每位護理人員也都協助過千例手術,而且不論是術前諮詢、手術全程或是術後追蹤,都是由醫師親自執行,為的就是讓髮友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本文分享自澤林毛髮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