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withme評測Dell G15 Ryzen Edition影片請訂閱支持
Dell在高階電競筆電以Alienware系列為主,近年推出不少薄型機種,中階以下以G系列為主,印象中已經推出許多年,也較為平價許多,幾年前有短暫使用過G17,早前G系列設計與Alienware截然不同。
本篇要分享主角為G15,去年在網路上看到G系列被稱為小外星人,特別的是專為AMD平台推出Ryzen Edition,入手為綠色版本,AMD筆電6000系列在台灣市場在5月多才看到首款由ASUS推出,6月初Dell G15搭載6800H也在台灣上市,市場上目前還是以5000系列為主,新舊款效能會有所差異,但價位也會有所不同,本篇主要分享G15筆電設計。
首先看到A面外殼,採用免塗料機甲,雖用塑料材質但兼顧環保與質感,尺寸HxWxD 26.9x357.3x272.8mm,厚度比薄型款高但比肌肉型較薄。
重量依規格不同最高達2.57公斤,實際測量重量約2.55公斤。
B面主要為螢幕配置,G15採用15.6吋面板,解析度FHD 1920x1080,更新率達165Hz,螢幕亮度可達300nit,上左右皆為窄邊框設計。
視訊鏡頭解析度1280x720,畫質雖不算清晰但雜訊略少,表現還算不錯,建議搭配1920x1080鏡頭,同時提升畫質與解析度會更好。
C面上面為散熱孔位,主要吸入冷風替機身散熱的功能,中央為鍵盤區支援背光功能,預設為橘色光,搭載薄膜式按鍵,實際敲擊手感以平價電競筆電來看算是同樣等級,敲擊感會偏軟,下方一體式觸控板,游標移動時相當精準,左右鍵需較為用力按壓。
機身左方IO配置為機身散熱孔、RJ45網路孔、3.5mm耳機麥克風2合一孔。
機身右方IO配置為USB 2.0、USB 2.0 with PowerShare port、機身散熱孔。
機身後方IO配置,可以看到左右兩方都有大型散熱孔,
中央區域左起為USB Type-C、USB 3.2、HDMI、電源輸入,若要安裝USB 3.2 USB裝置需安裝在後面IO處,使用上會有些不便。
G15 Ryzen Edition專屬軟體由Alienware Command Center為主,不像Alienware多區域機身燈號做變化,G15僅有鍵盤燈號。此套筆電軟體在介面與功能是個人目前用過最佳UI,提供許多硬體即時的資訊。
偵測軟體顯示AMD Ryzen 7 5800H與nVIDIA RTX 3060溫度。
音效設定的細部頁面:
除了首頁那快速設定的模式外,進來主頁面可看到全部有8種音效模式,如果對於音效有更進階要求的話,可以自行透過右方每個項目做微調。
以下為G15喇叭聆聽感,這部份屬於主觀的部分,以NoteBook內建喇叭為基準來比較:
喇叭調整到最大音量時,聲音還算大,室內使用不會有喇叭音量太小的問題。
高頻 - 沒有出現過於尖銳的音調,細節出色,
中頻 - 整體清晰度很高,人聲飽實感嘹亮且細節豐富,
低頻 - 低頻表現清晰,不會太過混濁,重低音鼓聲震撼力略低,
G15在喇叭音效表現若以15吋相近價位的電競機種來比較屬前段班水準,
用過許多中階15吋電競筆電,此款G15筆電在遊戲、看影片或是聽歌皆能勝任,G15聲音感較亮但環繞感較為單薄,可透過軟體調校或未來改版再加強。
AMD Ryzen 7 5800H搭配DDR4 3200開啟G鍵高效能模式做效能測試。
CPUZ 2.0.1.0:
單線執行緒 => 594.8;
8C16T多工執行緒 => 5605.0;
Fritz Chess Benchmark => 67.37 / 32335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