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22Q2 得知 Micron Crucial 即將推出 P3 和 P3 Plus 兩款 SSD,當時所知甚少,網路上也沒有任何關鍵字的資料。雖然不知道 P3 / P3 Plus 的規格,但根據當時 Crucial 已有的產品線 P1、P2、P5 和 P5 Plus,個人推測 P3 應該是鎖定平價入門,並採用 QLC NAND Flash。另一個觀察是通路上的 P2 不約而同開始降價促銷,因此覺得 P3 應該是接續 P2 位子,而 P3 Plus 則填補 P5 Plus 底下的入門 PCIe Gen4 x4 定位。後來美光官網發布了這兩款產品線的規格,果然與推測的差不多。

當時剛使用了四條 P5 Plus 搭配 M.2 的外接盒達到 8TB SSD,就祈願 Micron Crucial 可以推出 4TB 版本的 SSD,這樣可以一舉將外接盒拉到 16TB 的容量。後來官網發布 P3 / P3 Plus 規格看到 4TB,的確是讓我比較意外。因為我本來推想的劇本是,Micron Crucial 起碼會在高階款如 P5 Plus 推出 4TB,才會進一步在入門款推 4TB 大容量。

Micron Crucial P3 盒裝正面是美光經典的包裝排版,左上方有 Crucial Logo。左下角寫著容量 4TB,速度 3500MB/s,為 PCIe 3.0 NVMe M.2 SSD。一開始官網發布這兩款產品時,最令我驚訝的是 2TB 和 4TB 款的寫入壽命都只有 150TBW,以 4TB 來說,豈不是全碟寫入不到 40 次就超過了,讓我滿擔心的。後來上市後我想美光應該是有近一步調教,提升了寫入壽命,目前可以看到 2TB 款為 440TBW,4TB 款則來到 800TBW。

盒裝背面有產品資訊,多國語言說明,以及原廠保固五年的標示。P3 / P3 Plus 差異在於,P3 為 PCIe Gen3 x4。而 P3 Plus 支援到 PCIe Gen4 x4,可以有更快的速度。後續可以看到兩款產品在硬體用料上幾乎一樣,應該只是定位不同。而容量方面,兩款皆有 512GB、1TB、2TB 和 4TB,共四種可以選擇。以目前價格來說,因為 1TB 款有降價至 $2,350,是最好的甜蜜點。且 1TB 的規格寫入速度較 512GB 款提升明顯,推薦至少考慮 1TB 起跳。但若同時考量插槽擴充性、容量、方便性和價格幾個層面,我個人會比較推薦直上 2TB,$4,880。而我選擇的 4TB 款,目前價格是 $11,500,相較 2TB 款的確是有一些溢價。不過如上需同時考量到設備 M.2 插槽數量的局限性,其實在外接盒和多條陣列儲存場合,大容量還是滿划算的。畢竟現在台灣市場上能買到單條 M.2 2280 4TB 的 SSD,價位通常在 15,000~20,000 之間,僅有一款標稱速度更快的模組廠競品,同樣採用 Micron NAND Flash 的雙面顆粒方案,目前價格略低於 Crucial 定價。

Micron Crucial P3 4TB 整體盒裝重量約 36.9g。美光的售後服務和終身保固都很好,對消費者來說是不錯的保障,是我接連採用他們家 SSD 作為儲存裝置的原因之一。當然產品故障這件事本身難以預料,所以我這次是選擇兩條 P3 SSD,之後不管是兩條 RAID 1 一塊兒,還是獨立作為不同 Volume,都是希望將備份做更完善。

打開包裝後,裡面有泡殼上下夾著 SSD 本體、一顆螺絲,及一張摺疊的多國語言說明書。

Micron Crucial P3 4TB 本體重量約 6.8g。

Crucial P3 正面玉照。正面有一層黑色標籤貼紙,一如美光的經典低調,沒有額外的金屬散熱片也沒有花俏的圖案設計。因為剛剛先上機測試過,所以貼紙上殘有一些導熱貼的痕跡。

背面有兩張標籤貼紙,P3 M.2 2280 4000GB,PCIe Gen3 x4,3.3V 2.5A,PN:CT4000P3SSD8。單面顆粒的設計,讓 DIY 玩家在桌機安裝時,不用擔心背面顆粒溫度情況。也讓想升級筆電 SSD 的使用者,必較不會遇到機構干涉和散熱問題。對於用於 DIY 外接 SSD 場合,也只要顧好單面散熱溫度就好。

撕開正面的標籤貼紙,可以看到 SSD 晶片全貌。主控晶片為 PHISON PS5021-E21,是 2021 年初群聯推出主打平價入門市場的 PCIe Gen4 x4 主控晶片。沒錯,你沒看錯,這條 PCIe Gen3 x4 用的是 PCIe Gen4 x4 主控。PS5021 採用 TSMC 12nm 製程,為 DRAM-less 設計,支援 3D TLC 和 3D QLC 顆粒。

板載四顆 Micron 自家 176 層 3D QLC 顆粒,N48R,上面標示著 20C2D NY166,單顆容量 1TB。密度著實驚人,也因此做到 2280 上單面顆粒就達到 4TB 的大容量。

最近換了 Intel Raptor Lake,因此嘗試使用 Intel Core 13th Gen 處理器搭配 Z790 主機板來完成這次測試。近期測試 i5–13600K 和記憶體也是用 P3 4TB 做為系統碟來完成。

CPU:Intel Core i5–13600K
Cooler:be quiet! Dark Rock 4
MB:ASRock Z790 Steel Legend
RAM: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5200MT/s 32GB,KF552C40BBK2–32
Graphic:CPU integrated UHD Graphics 770
SSD:Micron Crucial P3 4TB,CT4000P3SSD8
OS SSD:Micron Crucial P3 4TB,CT4000P3SSD8
PSU:ADATA XPG Core Reactor 750W
Chassie:STREAMCOM BC1 Benchtable 1.1
Monitor:terra 2448 v2
OS:Microsoft Windows 11 22H2

首先在 CrystalDiskMark 中,最佳效能的設定下,循序讀取速度超過 3500MB/s,已經是頂著頻寬天花板在跑了。循序寫入速度也超過 3000MB/s,接近 3100MB/s。混合效能和隨機 4K 反應時間明顯較弱,不過在下個 CrystalDiskMark 測試中卻表現正常,可能是測試軟體在特定條件下的狀況。隨機 4K 讀取達到 650K IOPS,隨機 4K 寫入達到 470K IOPS,表現不俗。

接著在 CrystalDiskMark 中,改為在真實世界的設定,循序讀取依舊有 2450MB/s,循序寫入接近 2700MB/s,混合讀寫也有 2100MB/s。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中,讀取速度大約在 3.25GB/s 左右,寫入則在 3.06GB/s 上下。

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中的 Linear Read,循序讀取滿穩定的,浮動不大,平均也有 2880MB/s 的速度。在 70% 時突然衝了一陣子到 3000MB/s 以上,也不知道原因是什麼 XD

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中的 Linear Write,前 25% 左右速度都滿快的,預估其 Cache 約 1000~1100GB 左右。而之後則呈現非常規律有趣的浮動,在散熱良好的狀況下,推測會有這樣的情況還是與方案特性有關。

我覺得像 Crucial P3 這個系列和定位,滿適合用於 M.2 SSD 外接盒。不論是 USB3.2 Gen2 10Gbps、USB3.2 Gen2 x2 20Gbps,甚至是 Thunderbolt 3 PCIe Gen3 x4 32Gbps 的規格中,都可以搭配這樣大容量、低發熱、速度夠快的 SSD,也是我接下來會使用 P3 的主要場景之一。目前大環境不太好,御三家顆粒廠財報展望不樂觀,下至終端 SSD 市場價格競爭激烈。P3 / P3 Plus 在 4TB 大容量這個等級,價格已經遙遙領先大多競爭對手,價格大概只有七折左右,目前價位上僅剩一個競爭對手。我看到的是 Micron 憑藉著自身一條龍生產的優勢,還有品質與售後保固在消費性市場有不錯口碑,這是競品模組廠比較難競爭的。目前 P3 / P3 Plus 甫上市,美國官網就有 10% 左右的降價,希望台灣這邊售價上也能趕快跟進。而 P3 相較 P3 Plus 美金定價也便宜 10% 左右,但目前通路上感覺兩者價格差不多。相信以美光自身強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在原本競爭白熱化的背景下,P3 有機會向下衝擊到萬元以下 PCIe Gen3 x4 4TB Q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