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組裝了個人第二台 AMD 作為工作機,因為記憶體手上有一套 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5600 16GB x2。剛好金士頓 FURY Renegade 2TB 這條還沒用過,因此藉這次湊一套,全部都用金士頓。而之前還有看到無散熱片版本的 FURY Renegade,現在通路上好像都是自帶散熱片的版本。也與自家 KC3000 拉開了一點差異性,特別是自帶了散熱片,且官方標示 Works with PlayStation5,對於升級 PS5 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B 包裝重量約 75.8g。相較之前不帶散熱片的版本是以吊卡包裝,加上散熱片後,就變成紙盒包裝了。
金士頓黑、白、紅的色彩,與這次組裝的桌機處理器品牌 AMD 的感覺滿相近的。包裝正面頂部,以貼紙方式標示容量。中間除了產品名稱,也標示出速度能達到 7,300MB/s,以及規格為 PCIe 4.0 NMe M.2。
盒裝背面有產品型號和資訊,產品標籤貼紙顯示 Assembled in Taiwan。型號為 SFYRDK/2000G。
Kingston FURY Renegade 500GB,讀取 7,300MB/s,寫入 3,900MB/s
Kingston FURY Renegade 1TB,讀取 7,300MB/s,寫入 6,000MB/s
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B,讀取 7,300MB/s,寫入 7,000MB/s
Kingston FURY Renegade 4TB,讀取 7,300MB/s,寫入 7,000MB/s
全系列皆為 PCIe Gen4 x4 協議,原廠標示速度 2TB 與 4TB 相同,1TB 略低一點,500GB 則幾乎砍半。而目前 2TB $5,799 價格處於甜蜜點,1TB $3,199 容量太小且價格優勢不明顯。4TB 目前則接近 $19,500,大約是 2TB 的 3.36 倍,對我和大多使用者來說比較難負擔。
Kingston FURY Renegade 500GB,500TBW
Kingston FURY Renegade 1TB,1,000TBW
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B,2,000TBW
Kingston FURY Renegade 4TB,4,000TBW
官方標示的寫入壽命算是滿不錯的,並具有五年保固。不過散熱器兩側的螺絲有防拆貼紙,因此若要拆開散熱片、看裡面的晶片方面,勢必就會遇到破保的問題,建議大家還是不要拆開。
Kingston FURY Renegade 正面和背面都有導熱貼片,幫助 SSD 散熱。正面散熱片與背面扣具壓著中間 SSD,藉由兩側各兩顆,共四顆螺絲從側邊固定。
SSD 的正面,可以看到中間有主控晶片和電源控制晶片,並帶有 DRAM,單面有四顆 NAND Flash 顆粒。採雙面顆粒佈局。
主控晶片為 PHISON PS5018-E18–41,是目前消費市場旗艦等級的控制晶片。一旁小顆的電源晶片為 PHISON PS6018–22。下方 DRAM 顆粒 Kingston D5116AN9CXGRK,為 DDR4–2666,容量 8Gb 的記憶體顆粒。兩面各有一顆,共 2TB。
背面有一顆 DRAM 及四顆 NAND Flash。NAND Flash 印有 Kingston FB25608UCM1–9E,經查為 Micron B47R,176L TLC NAND,共八顆。
雖然最終是要裝在 AMD Ryzen 9 7900X 的桌機上,不過那時 AMD 整機還沒組裝起來,所以先在平常 Intel 的測試機上測試。
CPU:Intel Core i5–13600K
Cooler:be quiet! Dark Rock 4
MB:ASRock Z790 Steel Legend
RAM:Kingston FURY Beast DDR5 5200MT/s 32GB,KF552C40BBK2–32
Graphic:CPU integrated UHD Graphics 770
SSD:Kingston FURY Renegade 2TB,SFYRDK/2000G
OS SSD:Micron Crucial P3 4TB,CT4000P3SSD8
PSU:ADATA XPG Core Reactor 750W
Chassie:STREAMCOM BC1 Benchtable 1.1
Monitor:ASUS ProArt PA279CV
OS:Microsoft Windows 11 22H2
首先在 CrystalDiskMark 中,設定測試為五次 4GiB。最佳效能的設定下,循序讀取速度超過 7,000MB/s 大關。循序寫入速度 6,800MB/s,都相當不錯。混合效能也逼近 7,000MB/s。隨機 4K 讀取約 920K IOPS,而隨機 4K 寫入反倒更高,達到驚人的 1,600K IOPS。1,600K IOPS 甚至已經高過官方標示的 1,000K IOPS 許多,將近 160%。整體來說,除了循序項目,其他項目都是寫入較強,也體現高階 SSD 價值所在。
接著在 CrystalDiskMark 中,同樣設定測試為五次 4GiB,改為在真實世界的設定。循序讀取依舊有 4,000MB/s 左右的速度,循序寫入 5,100MB/s,混合讀寫也有 3,400MB/s。隨機 4K 讀取速度 45.49 µs,隨機 4K 寫入速度在 10 µs 內。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中,讀取速度大約在 6.30 GB/s 左右,寫入則在 6.50 GB/s 上下。
在 ATTO Disk Benchmark 中,4K 大小寫入為 147.71K IOPS,讀取為 174.34K IOPS。
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中的 Linear Read,循序讀取的浮動稍大。除了開頭總是稍微掉速一下,後面普遍都在 4,500MB/s~6,000MB/s 之間,平均也有 5,200MB/s 的速度,相當不錯。容量為 1,863GB。
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中的 Linear Write,前 37% 左右速度都滿快的,換算 Cache 大約 700GB 左右。速度都能維持在 4,500MB/s 以上。而之後則降低到 750 MB/s~1,500 MB/s 之間,大約在 1,000MB/s 附近,最後迴光返照衝刺了一下。
自帶散熱片,消費者不用額外安裝,加上官方表示支援 SONY PS5,相信在相容性上已經有比較完整的測試。而相較第一次自己 DIY 裝散熱片或比較少裝散熱片的人來說,就可以避免導熱貼片太厚、力量分佈不均壓彎板子、機構干涉,或是太小力反而沒有達到良好的導熱效果。這方面,像這金頓這樣的大品牌,在這些機構上問題上通常都能控制得好一些。至少屆時有問題保固內還可以找原廠負責,適合想要升級 PS5 儲存空間的使用者。
當然本次 FURY Renegade 最終還是會裝到 R9 7900X 的桌機上,實裝玩也運作順暢沒有問題。不過之後是否把散熱片拆掉,換成主機板本身的散熱片,讓主機板外觀造型上更統一,我還在考慮。
以目前市場價格來說 FURY Renegade 和 KC3000 價差不大,效能差異也極小,都是屬於高階 PCIe Gen4 x4 消費級 SSD 中表現非常好的選擇。效能方面循序讀寫、隨機讀寫的表現也符合預期,寫入壽命指標也很好。選擇 2TB 價格在甜蜜點,不管是容量往上比 4TB 或往下比 1TB,都更具有吸引力。不過若你想使用主機板的散熱片,可以優先考慮 KC3000 或不帶散熱片的 FURY Renegade,在安裝和保固上會更方便。若是打算裝到 PS5 的話,則可以優先選擇像這次帶散熱片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