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 FS67 這個系列真的是 ASUSTOR 推出最具革命性的產品。集速度、大容量、靜音、All Flash 於一身。目前分為兩款,入門款為 6 Bay M.2 的 FS6706T,價格 $14,980。高階款為 12 Bay M.2 的 FS6712X,價格為 $26,980。這次開箱的高階款,其型號 X 代表其具備 10GbE。本篇會從單款 FS6712X、FS67 系列、華芸全系列機種等幾個層面做分析。

整體外觀還是比較電競取向,前面開機按鈕和周邊的燈光線條左右對稱,更營造出如跑車尾燈的速度感。雖然我個人不會排斥電競產品,但整體電競元素在 NAS 上算是比較多的,我會希望更樸素一點。但目前的設計,還是有科技感、未來感,從頂面看還可以騙騙說是 PS4。

從外觀大小來說,他大概就是兩台路由器的大小。正面與底部皆為塑膠材質,兩側 I/O 則為金屬外殼。頂面簡單分為兩個區域,左下角為燈號指示燈。右邊仿髮絲紋的部分,有 ASUSTOR Logo。整機有三年保固。

拆開機殼可以看到機身被主機板佔滿,1/3 的區域就是安裝 M.2 2280 的區域。12 Bay 是正反兩面各六條,6 Bay 則是只有單面。

前置有一個 USB-A(USB3.2 Gen2 10Gbps)。右上角開了兩條縫隙是進風口,機身內對應的位置就是一整排的 M.2 2280 SSD。

另一面對稱位置也有進風開孔。後置有防盜鎖、光纖 S/PDIF、兩個 USB-A(USB2.0)、10GbE、HDMI(HDMI2.0b)、一個 USB-A(USB3.2 Gen2 10Gbps)、Reset 和 Power In。可以理解整體架構受限核心硬體規格而沒有 USB-C,且 USB3 數量也不多。這方面作為消費者,可以準備 UBS Hub 來擴充,並且使用 USB-A to USB-C 的線來使用外接 SSD。其 USB-A 為 10Gbps 速度,剛好與這台機器的 I/O 規格(不管是(10GbE 還是 SSD PCIe 頻寬)差不多,基本上都不會成為彼此瓶頸。因此如果是透過 SSD 傳輸資料到 NAS 備份,也是一種合理、方便的手段。

滿不錯的是,在系統中也可以看到他會在畫面上提示各條 SSD 安裝的位置,可以對應到主機板上的 SSD 編號,算是有基本的管理功能。

All Flash 體積小

M.2 2280 SSD 的優勢在於小小一片,相較 2.5”、3.5” HDD 體積都小非常多,相對整機體積就可以比較小。這來自於儲存的載體,從原本 3.5" HDD 變成 M.2 2280 一小條。更根本的來說,就是從磁盤的儲存方式,變成了半導體的懸浮閘極。

以 FS6706T 來說,相較傳統 6 Bay 3.5” 的機器真的小很多,那就更不用說高階的 FS6712X 在相同尺寸下可以裝到 12 條,真的很難想像體積可以壓到這麼小。當然在目前的市場價格來說,單位容量上 HDD 還是有絕對優勢。不過消費級的 SSD 相較以前真的是越來越便宜,加上 SSD 還有其他優勢。

All Flash 靜音

除非有電子嘯叫,不然 SSD 是完全靜音的。不會像機械硬碟有馬達轉動的聲音、磁臂運作的聲音。硬碟如果只有一顆可能還好,但好幾顆機械硬碟同時運作時,在安靜的地方就難以忽視。

M.2 SSD 相對 HDD 更在乎散熱,如果 NAS 因為要對 SSD 降溫而選擇較大風量、噪音的風扇,那整機噪音可能還是不低。這方面對比其他品牌的家用 NAS,ASUSTOR 在風扇上的調教通常比較保守,但也比較靜音。實際我在使用的時候,不管是靜音還是持續幾十分鐘 10GbE 的資料傳輸,在預設的風扇調教下都是很安靜。搭配的 SSD 在 Idle 情況下的溫度約 50 度。當然如果你希望散熱更強,也可以到系統中設定提高風扇速度。

這顆風扇也是比較少見的薄扇,才有辦法維持整機不要太厚,也給 SSD 留下可以安裝散熱片的空間。另外這個風扇安裝的方式滿特別的,風扇是裝在底蓋上,風扇的連接是 USB-A。當滑開或蓋回底蓋時,都會有 USB-A 的阻尼感,手感很不錯。

All Flash 沒有震動

另外就是震動,機械硬碟基本上不太能承受震動,特別是在有讀寫工作時。但 SSD 就沒有這個顧慮,當然對一台 NAS 來說,基本上大家都是放著不動。但如果你將 NAS 放在桌上,即便你可以不受機械硬碟的噪音影響,桌上也會有機械硬碟的震動。

以前可能需要幫 NAS 找個夠穩、也要能承受整台機器的空間、架子,加上機械硬碟大概五、六公斤。但是 FS6712X 即便插滿 12 條 SSD,重量也只有一公斤出頭一點點,跟一台輕薄筆電差不多,就很適合放在桌上直接使用。

WD Red SN700

這邊一共有十條 WD Red SN700 4TB,兩條拿去桌機測試,剩下八條裝在 NAS 中。SN700 4TB 一條價格兩萬多,十條大概 24 萬。目前 M.2 比較多還是 1TB 和 2TB,4TB 雖然有,但選擇性實在沒那麼多。

而 SN700 4TB 價格比一般 4TB 還貴,主要還是因為其主打是給 NAS 使用。所以主打可以 24 x 7 的運作,才能符合 NAS 幾乎都不關機的使用特性。這點相比主打電競、高速的 SSD 就很不一樣。規格上來說,SN700 使用的是 TLC 顆粒而非 QLC 顆粒,而且也是帶有 DRAM 規格。

其本身使用 TLC 顆粒,在寫入方面的效果自然在 QLC 之上。此外在 AIDA64 Disk Benchmark 的全碟寫入的測試中,更可以看到其優異的表現。很多 TLC SSD 在快取用盡後,可能在 1/3 開始就會嚴重掉速,但 SN700 卻能以 2,000MB/s 的速度一路到底。

在耐寫壽命上,QLC SSD 可能只有 1,000~2,000TBW,比較便宜的 TLC SSD 大概是 2,000~4,000TBW,但是像 SN700 官方標示達到 5,100TBW,就比同容量的 SSD 還高不少。

目前 SN700 也有通過 ASUSTOR 給 FS67 系列的 QVL(產品支援列表)。代表 ASUSTOR 和 WD 有實際測試過,這樣的產品搭配可以穩定使用,對消費者來說這在相容性上比較有保障。當然主打 NAS 的 SSD 在單位容量上的價格上比較不親民,這點大家就自己斟酌,不一定要全部的儲存空間都用 NAS 碟,這點跟過去在 NAS 裡裝機械硬碟的情況類似。

從下方 FS6706T 和 FS6712X 的 PCIe 架構圖,也可以發現這款機器給單條 SSD 的最高頻寬是 PCIe Gen3 x1。因此在考量經濟層面的情況下,可以優先選擇比較便宜的 PCIe Gen3,不用特別選到 PCIe Gen4。

ASUSTOR FS67 Series

從 PCIe 分配的角度來說,ASUSTOR 真的是把 Intel Celeron N5105 這顆處理器的 PCIe 用到淋漓盡致。以 6 Bay 的機種來說,N5105 分出來的 8 條 PCIe。2 lane 分給了兩個 2.5GbE,剩下 6 lane,全部分給 M.2。每兩條 lane 一組,經過 Switch,分給兩條 M.2,總共三組。

而 12 Bay 的 FS6712X,同一顆 CPU,所以一樣只有 8 lane。2 lane 分給 10GbE,為Marvell AQC113。剩下 6 lane,每兩條 lane 一組,經過一連串 Switch,分給四條 M.2,每四條 M.2 一組,共三組。舉其中一組來說,正面 1、2 和背面 7、8 是一組。使用的 PCIe Switch 來自同為華碩集團的 ASMedia(祥碩),ASM1480 和 ASM2806,這樣的設計讓 12 Bay 的機種不管是正面、背面的 SSD 都能發揮到至少一條 PCIe lane 的速度。

測試環境與速度實測

實測時,我主要使用 iMac 透過 Thunderbolt 轉接 10GbE 連到 TP-Link TL-SX105。再從 TL-SX105 連接到 ASUSTOR FS6712X,達成 10GbE。

這是一台 Fanless 5 Port 的 10GbE Switch,所以完全靜音沒聲音,取代我之前另一台 8 Port 的 NETGEAR XS508M,這樣放在桌上更安靜,XS508M 之後則放到需求更大的中樞。

這次主要選擇經過 10GbE Switch 做測試,是因為這樣比較符合使用者在使用 NAS 的情境。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先來看看「Mac 直連 NAS」跟「Mac 經過 Switch 再到 NAS」的速度差異,連接方式如圖所示。

看起來兩種方式的跑分是互有來回,可能因為網路線的距離都不超過 5m,差異不明顯。那麼還是有一個疑問,在「Mac 經過 Switch 再到 NAS」的條件下,安裝單條使用兩條、三條、四條的 Volume 速度會不會有差異?

從實測結果看起來,單條的確會稍慢一點,但差異不到 10%,而且有時也不見得比較低。看起來兩條組 Volume 或刻意跨 PCIe lane 組成三條、四條、八條,速度也沒有差多少。因此我覺得如果想單條、單條,獨立一個 Volume 也是沒問題的。不過我慣性上還是優先選擇 2 條一組。畢竟這樣才有比較大的 Volume 空間,至少兩條可以做個 8TB 的 RAID 0。以 Blackmaigc 和 AJA 的速度實測如表所示,都有發揮 10GbE 網路的速度,表現都挺不錯的。不過同一時間 CPU 的佔用率大概到 40~60%,這其實挺可觀的。

實際用一包影片檔案做測試,檔案大小約 50.5GB。從 Mac 傳輸到 NAS 花費 2:05,平均速度 404MB/s。而在 NAS 裡面的 Volume 互傳,速度在 1:03~1:10 左右,換算速度約為 720MB/s~800MB/s 之間。那麼我就好奇了,如果我同時將資料透過 10GbE 傳進 NAS,又同時讓 NAS 裡不同 PCIe 分組的 Volume 互傳資料,會怎麼樣?

實測在這個情況下,CPU 佔用率已經在 80~95% 之間,很緊繃了。NAS 內的檔案互傳速度仍然沒什麼變,但是 10GbE 原本 400MB/s 掉到 150~200MB/s。因為我沒測過 FS6706T,或許在兩個 2.5GbE 的壓力下,CPU 佔用率就不會到這麼高。

至於在 DRAM 上,以這台 4GB DRAM 來說非常夠用,在傳資料時大概才使用 10~20%,其餘都是快取使用。我個人覺得暫時沒有升級記憶體的打算,但若有想要更多快取空間的使用者,再加條 DRAM 也是不錯的選項。

CPU 為 Intel Celeron N5105 是一顆 4C4T 的處理器,為 10nm 製程,基礎時脈 2.00GHz,Turbo Boost 到 2.90GHz,具有內顯功能。這顆處理器基本上就是取代 J4125 作為升級。過去這個等級的處理器廣泛被各家用在家用中階機種,不過我覺得近幾年這個趨勢有點動搖。一方面是 Intel 在嵌入式產品線擠牙膏,效能進步平乏。另一方面就是 AMD CPU 也有越來越多 NAS 廠商採用。第三方面,隨著近年 SSD、2.5GbE、10GbE 走入平價消費級,理論上對 CPU 效能的需求就更高,但 Intel 在這個等級的 CPU 的進步幅度還沒跟上需求,就會顯得有點無力。

而回到華芸的產品線,你會發現中階產品全部都用這顆,簡直是把這顆 CPU 玩到成精了。但是機器的價差達到一倍以上。因此不免得,對較入門的機器來說,這顆處理器的性能是絕對足夠。但對 FS6712X 這樣偏向中高階的機種來說,跑 10GbE 就很夠他忙了。所以這邊也給一個建議,如果你使用 FS6712X,並且吃到 10GbE,那麼就不要期望他還能處理其他「大」任務。但你也不用擔心,他長時間跑 10GbE,也不太會有掉速的問題,是很穩的,風扇也還是很安靜。

如果你致力於搭建 2.5GbE 系統,那就選便宜的 FS6706T 就可以了,除非覺得 12 條才夠用。而致力於搭建 10GbE 系統的使用者,就是選 FS6712X,也是不太需要考慮,因為他沒有出 FS6706X。

個人覺得這次的機種價格算是滿便宜的,有這個需求的人,光買 SSD 價格都比 NAS 本體貴了。這次真的沒什麼選購障礙,因為市面上能滿足這個需求的產品太少了,沒什麼競品可以比較,希望各品牌未來可以推出更多這種形態的 NAS。

M.2 卡扣相較傳統的鎖螺絲方式真的是方便許多,對於有許多 M.2 的機種來說是必要的,不然會瘋掉。不過現在操作方式,因為要用指甲壓卡扣,有時 M.2 SSD 會刮到指甲。

小小許願,希望換成像 ASUS 主機板上的 Q-Latch 的方式,並且在機構上做出段落感,在安裝的體驗和穩固性會更好。

還有一個烏龍,我原本看網購以為原廠散熱片,一片 $899 也太貴了吧,比一般行情高出許多。雖然他是 ASUSTOR 專用,且一片可以壓兩條,但若 FS6712X 要裝滿,就要花 $5,400,實在是一筆不小的配件開銷。後來跟原廠確認,這個 $899 的價格是三片一組,所以實際約 $1,800 可以買齊六片,並不是盤子價。希望網購頁面可以寫清楚一點,避免消費者對 ASUSTOR 配件的誤會。

我也希望可以縮小主機板的尺寸,騰出空間將電源做成內置型的,這樣電源就不用外置了,會更加喜歡。

目前的機種因為搭配 Intel N5105,所以具備 Intel UHD Graphics,並且為 24EU 規格。搭配上機身上的 HDMI,可以讓使用者直接連到 4K 60Hz 的螢幕。作為 ASUSTOR 第一台面向消費者的 All Flash 機種,他們直接跳過了 2.5" SATA SSD,也跳過了從入門 2 條、4 條的入門機種切入。一推出就是 6 條和 12 條震撼登場,著實令人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