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電商行業進入了高度內卷化的紅海階段,如何透過資料分析實現庫存管理的精細化,成為企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針對庫存管理這個場景,數據君為大家總結了四種典型的庫存分析方法。
01 商品分類與補貨最佳化
基於帕累託分析法和ABC+XYZ分類法,對商品進行細化分類
ABC分類:ABC分類法又稱帕累託分析法、ABC分析法,也稱之為「80 對 20」規則。分類的核心思想為少數專案貢獻了大部分價值。根據商品銷售金額和數量劃分為重點、次重點和一般類別。分類方法步驟如下:
● 計算每個庫存SKU的金額。
● 按照金額從大到小排序。
● 計算每一個SKU金額所佔庫存總金額的百分比。
● 計算累計百分比。
● 根據累計百分比,劃分ABC區間,進行分類。
XYZ分類:結合商品銷售的波動性,進一步細分需求的穩定性。
1.增加銷售波動的情況XYZ分類
● X類:X類的特點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銷售波動較小。在預測時也可以可靠地預測未來需求。
● Y類:Y類的需求不是穩定的,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預測需求的變化。這通常是因為需求波動是由已知因素引起的,如季節性、產品生命週期、競爭對手的行為或經濟因素等。準確預測Y類的需求比X類更加困難。
● Z類:相互之間的變化很大,甚至需求中會出現零值,即沒有需求的情況。Z類的需求可能劇烈波動或偶爾發生,意味著這種產品並非持續有銷售,在某些時候甚至完全沒有銷售。在預測時,Z類沒有趨勢或可預測的因果關係,因此無法進行可靠的需求預測。
2.如何計算XYZ分類
● 可使用近一年的銷售資料,按SKU和月份對銷售數量進行彙總;
● 計算每個SKU銷量的算術平均數 — — 新增彙總列;
● 計算每個SKU銷量的標準差 — — 新增彙總列;
● 透過標準差除以算術平均數,得出變異係數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CV);
● 對變異係數按照大小進行排序;
● 根據變異係數的排序,劃分XYZ區間,進行分類。
● 一般來說,變異係數在0.5以下的SKU被視為X類,變異係數超過1的被視為Z類,剩下的SKU被視為Y類。
結合ABC+XYZ分類法,採購部門可以根據不同類別的物料制定相應的採購策略,以最佳化庫存管理和降低成本。
● 對於AX類物料,可以採用JIT(即時制)採購策略,以減少庫存持有成本;
● 對於BY類物料,可以採用混合策略,平衡成本和效率;
● 對於CZ類物料,可以採用安全庫存策略,以應對需求的不確定性。
ABC+XYZ分類法為企業提供了科學的庫存管理方法,幫助企業在採購過程中更好地分配資源,降低庫存成本,提高運營效率。透過合理運用這一方法,企業能夠更加精準地把握庫存管理的重點,實現成本控制和事業發展的雙重目標。
02 庫齡結構分析
針對沒有批次管理的企業,使用倒推法計算庫存庫齡,以便監控哪些庫存需要進行打折促銷的,根據庫齡結合週轉,可以階梯式的對商品進行打折,設計不同折扣策略,如促銷、清倉等:
有些公司ERP沒有實現批次管理,同一個產品不同批次入庫的庫存是混在一起的,需要從資料計算的邏輯倒推去計算理論上不同批次產品的庫齡。我們可以基於入庫資料和當前庫存資料,透過跨行計算累加入庫數量,倒推出理論上的庫存分佈。
03 識別上升商品
透過7天銷量週期分析,看銷量整體上升情況。監控上升品種、監控毛利率。持續監控上升品的銷量變化,結合毛利率構建四象限圖,為營銷和補貨決策提供支援:
● 明星產品:高銷量、高毛利率。
● 引流品:低毛利率、高銷量。
● 利潤品:高毛利率、銷量一般。
● 動銷品:低毛利率、銷量一般。
04 識別滯銷商品
透過庫存週轉天數對庫存進行打標,並透過引數計算所選時間段銷量、近3天銷量、近7天銷量、近30天銷量,對滯銷產品庫存進行識別,對滯銷產品及時進行降價、退貨等處理。
識別無效商品
透過庫齡、呆滯時間、銷售數量、退貨率、殘損率等維度來進行識別無效商品。
第一步:結合庫齡&呆滯時間&銷售數量,綜合判斷商品是否【疑似無效】
● 庫齡=當日-入庫日期
● 呆滯天數=當日-最後一次銷售時間
第二步:核對商品上架記錄,判斷是否因為沒有上架而導致呆滯,如有上架記錄,則判定為【無效商品】
05 電商庫存其他分析常用模型
1.價格段分析法
● 不同單價商品的庫存分析:各品類/品牌主流價格帶商品的庫存,看主流價格帶商品是否缺貨, 非主流價格帶商品是否積累庫存。
● 不同標籤價格商品的庫存分析:各類/品牌不同標籤價格的庫存,看主流價格帶的庫存是否充足, 非主流價格帶的庫存是否積累(單價也與折扣/毛利有關,標籤價格有時更能反映問題)。
2.SKU三度分析
● 品類廣度:採購的商品類資料是否充足,與行業進行比較。
● SKU寬度:採購的SKU如何豐富,非標產品SKU注重寬度,主流SKU是否採購。
● SKU深度:SKU總數/品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