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於數據分析星球 ,作者數據分析星球

01 什麼是邏輯樹分析?

資料分析工作中有很多複雜的事業問題,無法直觀地分析出原因所在,需要抽絲剝繭,逐層拆解深入,才能挖掘出問題的癥結所在。這個時候就需要用到邏輯樹分析,邏輯樹分析是資料分析中最基礎的一種方法,常常與其他常用的分析方法一起使用。

邏輯樹又稱問題樹、演繹樹或分解樹等。麥肯錫分析問題最常使用的工具就是“邏輯樹”。邏輯樹是將問題的所有子問題分層羅列,從最高層開始,並逐步向下擴充套件。

把一個已知問題當成樹幹,然後開始考慮這個問題和哪些相關問題或者子任務有關。每想到一點,就給這個問題(也就是樹幹)加一個“樹枝”,並標明這個“樹枝”代表什麼問題。一個大的“樹枝”上還可以有小的“樹枝”,如此類推,找出問題的所有相關聯專案。

邏輯樹是所界定的問題與議題之間的紐帶;它能在解決問題的小組內建立一種共識。邏輯樹滿足三個要素:

◾ 要素化:把相同問題總結歸納成要素,找出關鍵因素

◾ 框架化:將各個要素組織成框架,遵守不重不漏的原則

◾ 關聯化:框架內的各要素保持必要的相互關係,簡單而不孤立

邏輯樹分析的作用是,當我們面對一件複雜的事情或問題時,邏輯樹可以幫助我們理清自己的思路,提供一個分析和思考的切入點,不進行重複和無關的思考。

02 邏輯樹分析的步驟

邏輯樹分析的基本步驟如下:

第一步:確定需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說將原本模糊籠統的問題,確定為一個個具體的、單純的問題。

第二步:分解問題。將問題的各個結構拆分成一個個更細緻的的、互相獨立的部分。

第三步:剔除次要問題。針對各個部分再依次進行分析,找出問題的關鍵點,剔除那些不重要的。

第四步:進行關鍵分析。針對關鍵驅動點,集思廣益找出解決方案。

第五步:制定方案。將思維過程轉化為可執行的計畫。

邏輯樹分析法最經典的案例就是費米問題,在求職面試中,經常會考察這種問題:

● 上海有多少輛計程車?

● 全國有多少個加油站?

● 紐約一天有多少穿紅色衣服的人?

諸如此類的估算問題,被稱為費米問題。

一般人拿到費米問題這樣的題目就會覺得已知條件太少,摸不著頭腦,不知道怎麼解決,乾脆憑感覺瞎猜一個數字。這其實忽視了面試官考察的目的,他不是要你一個確定的數字,而是想考查分析問題的思路。所以,你需要把自己的思路說出來,而不是一上來憑感覺胡說八道的人。

03費米估算案例

某CBD樓下有一個奶茶店門店,面積約為40平方米。請預估該門店每週的營業額。這其實是一個非常經典的費米估算問題,出現這類問題,並不是要求你要十分精確的計算出最終資料。而是考查你分析和拆解問題的思維能力。

基於上述邏輯樹的3個要素,我們把這個問題逐層拆解,首先奶茶店主要以飲品為主,我們主要估算奶茶的銷售額。

營業額 = 消費人數 * 平均消費金額 (區分工作日和週末)
消費人數 = 營業時間 * 單位時間消費人數 (區分高峰時段 + 低峰時段)

我們可以從需求端和供給端2個角度進行估算,整體思路如下:

1、從需求端估算

● 每天多少人喝咖啡

◆ CBD一共有多少人

◆ 喝咖啡的比例

● 每人每天喝幾杯

2、從供給端估算

● 工作日供給

◆ 忙時供給

○ 忙時每小時多少杯
○ 一天多少忙時

◆ 閒時供給

○ 閒時每小時多少杯
○ 一天多少閒時

● 週末供給

◆ 忙時供給

○ 忙時每小時多少杯
○ 一天多少忙時

◆ 閒時供給

○ 閒時每小時多少杯
○ 一天多少閒時

3、估算過程

1.每天按照12h營業時間計算,其中客流量大有4h,客流量小8h(正常估算)。

2.休息日平均營業額*4=工作日平均營業額(正常估算)。

3.工作日流量大的時候,每3分鐘接一人次,人均消費30元(高估)。

4.一個店40平米,我們假設50%的比例,那就是20平米,可以站下10個人(低估)。

5.那這樣工作日高峰時間段每小時消費人數= 1h/3min * 10= 20 * 10= 200 個,非高峰估算60個。

6.那工作日一天 營業額 = 4 h * 200 個 * 30元 + 8 h * 60 個 * 30元 = 38400。

7.一週的營業額 = 38400 * 5 + 38400/4 * 2 = 211200。

04 總結

透過上述一個費米估算的案例,直觀地展示用邏輯樹分析拆解問題,得出結論的過程。

其實,對於很多事業問題,都可以用邏輯樹分析解決,比如常見的“DAU下降問題”、“支付轉化率下降問題”等,都可以用邏輯樹完全窮盡、相互獨立地梳理出影響因素,並逐個進行假設。

在透過邏輯樹分析出原因之後,就可以根據分析的結果,制定具體的解決方案。這個過程同樣可以藉助解決問題的邏輯樹實現,做法與分析原因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