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C 推出了不少相機內置型濾鏡,市面上常見的八個相機品牌都有囊括,像是 Canon、Nikon、SONY、Fujifilm、Olympus、Panasonic、PENTAX、Blackmagic Design,各家的構型各異。當然不代表這些相機品牌的所有系列都有,例如這次使用黑柔霧濾鏡,在 Canon 系統中只有支援 EOS RF 系統,EOS EF、EOS EF-M 目前沒有。這次旅遊,攜帶了 Canon EOS R6 和幾顆 RF 鏡頭,搭配 STC 的抗 UV 濾鏡,以及黑柔霧效果的內置型濾鏡。UV 鏡是圓形、裝在鏡頭前的,以前有開箱過。所以本為會以這片新入手的黑柔濾鏡實拍為主。
包裝內有保護盒,保護和中有濾鏡本體。此外還有擦拭布、螺絲起子等配件。平常外出,就是濾鏡跟著保護和一起帶著。這次選擇的是 1/4 等級的規格,是效果比較折衷的款式。在這個系列中還有 1/2 和 1/8 可以挑選,單片價格都是 $2,700。
由於預計裝在 Canon RF 系統內,所以選購時要選擇對應型號的內置型濾鏡。開箱後可以看到,內置型濾鏡本體,四周有塑膠框架,可以固定在 Canon RF 機身內,置於鏡頭與 CMOS 之間。
將內置型濾鏡裝上相機,將濾鏡有缺口的部分朝下,靠著金屬接觸點頂端。通常我是以左右方向安裝,先將右邊靠到位置,再將左邊放入。實際上要相反也是可以的。以下就是實拍效果的展示和對比。
先從室內的開始看看,這張是在漢神巨蛋購物廣場拍攝。左邊是使用黑柔濾鏡的效果,可以看到燈泡的部分,濾鏡非常明顯地把光源暈開。
而像這樣的廣告燈箱,也可以明顯看到左邊加上 STC 黑柔濾鏡的效果。光圈越大,黑柔效果越強烈。反之,光圈越小,效果就會比較不明顯。
晚上的時候從光榮碼頭望向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和海音館。雖然他們的燈光是比較柔和的,但還是可以看到,使用濾鏡的樣張,在光源本體邊緣有一點光暈。而右邊遠處福容飯店頂樓的招牌燈,更是可以明顯看出使用濾鏡的差別。話說,從高處看高流的話,感覺有點馬桶的意象 XD
左邊使用了 STC 內置黑柔濾鏡。可以看到寶珠溝閘門上的燈條,和燈條在愛河上的倒影,都因為黑柔濾鏡的效果變得更加柔和。不知道以前的地名脈絡,但博愛一路和愛河交叉的「愛河之心」,形狀上看起來好像比較像「愛河之腎」。
以高雄巨蛋上的廣告燈,也可以看到黑柔霧濾鏡的效果。左邊是放到局部重點,可以看到距離較遠的燈光,因為角度更面向相機,所以光暈效果更明顯。
而對於樹上的燈串,也可以看到和平常拍攝的點光源不同。加上濾鏡後,這些點光源的周圍就更加柔和、有氣氛。
在愛河之心的人行天橋上以廣角拍攝車軌。由於這座天橋比較容易因為車輛行經而產生震動,因此拍攝車軌時,曝光時間無法拉太長。高禾醫院本身就很柔和的帷幕,在濾鏡的效果下變得更加柔和。路上一路綠燈,綠燈的光源也柔化了。而在左側較遠處,還在興建的富邦凹子底建案,建築鋼構上的燈光非常柔和,比現場肉眼看到的還柔和。
同樣在愛河之心上的天橋,可以看到縮小一些光圈、長曝,可以看到車頭燈都有了星芒,搭配上黑柔濾鏡的效果,讓星芒周圍的光暈更明顯。
除了黑柔濾鏡,這次也一起將手機和相機的螢幕保護貼換成 STC 的。
手機是 Apple iPhone 15 Pro,STC 對應的鋼化玻璃保護貼價格是 $349。貼好後,也不會與現在的保護殼衝突,邊緣也沒什麼縫隙。
保護貼這種消耗性的東西,可能每年換一下,幾百元可以讓自己的手感、心情更好。新的保護貼表現的疏水性就是強,現在用了一個多用下來,也覺得不錯。
當然這次著重在夜景、有強光源的地方,呈現出黑柔濾鏡的效果。實際上黑柔濾鏡在白天人像、逆光場景,或是加上一些調色,也是別有一番風味哦。而像 STC 這樣內置型的濾鏡,好處不外乎就是換鏡頭時,不用換鏡頭前濾鏡,鏡頭隨換隨拍。現在也一直有在用 STC 的 UV、CPL 等濾鏡,效果都滿不錯的,如果是想找鏡頭前的黑柔霧濾鏡,可以考慮看看 STC。他們價格是高一點,但是品質、售後整體都是有這個水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