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動態呈現機身外型、效能、溫度、續航力,能更快速了解本文全貌:
這幾年隨著先進製程的進步,讓電腦內CPU與GPU規格提升加快,溫度與功耗比起前幾代的設計也有著明顯的改進。
新科技所帶來的助益對於行動裝置更為顯著,例如在類似的溫度與功耗能放入更多核心CPU或更高效能GPU,或同規格下比起先前產品線在溫度與續航表現更好。
本篇主角為MSI所推出的18吋旗艦級筆記型電腦,型號為Titan 18 HX AI,內建最新頂級的硬體配置與該品牌最高階的用料與設計。
最高等級可搭載Intel Core Ultra 9 285HX與nVIDIA GeForce RTX 5090 Laptop GPU。
在A面以龍形RGB燈號搭配黑色系為主;整機金屬材質部分以半固態射出鎂鋁合金技術而成,此外還有Dragon Edition特仕版提供更豐富的A面質感。
B、C面外觀一覽,尺寸寬x長x高為404 x 307.5 x 24-32.05 mm,重量3.6kg,實際測量重量約為3623克。
B面採用18吋Mini LED霧面螢幕、IPS-Level 16:10解析度3840 x 2400、更新率120Hz、最高亮度1000nits、出廠前色彩校正、DisplayHDR 1000、100% DCI-P3廣色域。
上方Webcam解析度為IR FHD(30fps@1080p),內建鏡頭蓋開關,支援HDR、3D Noise Reduction+降噪功能,實際使用有不錯的畫質表現。
第一次在戶外有太陽的光線環境,筆電螢幕以最高亮度拍攝,雖用黑色系桌布,但憑藉著1000nits也能有蠻不錯的畫面辨識度。
C面配置上方鍵盤為SteelSeries RGB背光與德國Cherry MX Ultra Low Profile超薄機械式鍵盤,能提供比薄膜式更精準與更好的敲擊手感。
左右兩測為喇叭孔位,來自Dynaudio音效技術,內建4x 2W Audio Speaker與2x 2W Audio Woofer,支援Nahimic 3音效強化軟體。
下方為Mystic Light無邊界RGB觸控板與手托放置處,觸控區域在開機後以燈號顯示,無左右鍵設計讓外觀呈現一體成型。
機身右側IO:Audio Combo Jack (Mic-in/Headphone-out)、2 x Thunderbolt 5 (DisplayPort/ Power Delivery 3.1)、USB 3.2 Gen2 Type-A、電源燈號、機身散熱孔。
Thunderbolt 5最高可達120Gbps比Thunderbolt 4高3倍,也比USB 3.2 Gen2高12倍。
機身左側IO:SD Card Reader、2 x USB 3.2 Gen2 Type-A、機身散熱孔、Kensington Lock。
機身後方IO:
左右兩旁為機身散熱孔搭配藍色爪痕點綴,左起為電源輸入(最高400W)、HDMI 2.1(8K @ 60Hz / 4K @ 120Hz)、RJ45網路孔(2.5GgE)。
拆開D面內部一覽,上方為散熱系統,搭載左右雙風扇、4個出風口、均溫板散熱、3D結構,組成MSI OverBoost Ultra超增壓模式設計技術,最高提供CPU 95W與GPU 175W,同時滿載時最高可達270W效能,加上PCIe Gen 5 SSD專屬散熱導管。
並支援Wi-Fi 7、藍芽5.4與4-Cell 99.9 Whrs最大容量電池。
小弟Facebook粉絲團Windwithme WWM 風大,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