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八門的主機板晶片組怎麼辨識?各種晶片組到底差在哪裡?平平都是 Sandy Bridge 用的主機板,為什麼價錢差這麼多?這篇我們找出市面上主要的8大晶片組:X58、Z68、P67、H67、H61、990FX、970、A75,看看各大晶片組的特色,下次去光華買電腦,就不會拿Core i5-2500K配H67了。

X58:最強效能、頂級價位

我們先來看Intel超長壽的X58晶片組,它從2008年上市至今仍沒有人可以撼動其頂級地位。支援LGA 1366腳位,搭配的處理器有Core i7-960還有要價30000元以上的Core i7-990X。

市售版產品中以效能論,X58配Core i7有其無可取代的地位,三通道記憶體也是它獨有的技術,只有即將推出的X79才能取代它的地位。由於X79推出後,X58勢必停產,因此目前不是購買X58的最佳時間點,等到X79推出後會更便宜,或者直接上X79更好。主機板價位介於6000元至18000元之間,但是也有極少數約4000元的版本。

▲X58也有便宜的版本,X58B-A2就只要3990元。

Z68:最完整的SandyBridge平台

接著是Z68晶片組,腳位是LGA 1155,可支援從Pentium G620到Core i7-2600K的所有處理器。特色是支援FDI,因此具備影像輸出能力,且能搭配K系列處理器進行超頻。與P67相比,多了影像輸出與混合磁碟技術,比起H67與H61則是多了超頻功能(但是限定K系列處理器)。

因此買K系列處理器,只能搭配Z68或是沒人愛的P67。至於剩下的技術,筆者自己認為實用性並不高,無法讓人多掏出幾千元來購買。價位則是介於4200元至13000元之間,價位大多落在6000元左右。

▲Z68幾乎什麼都有,MAXIMUS IV EXTREME-Z算是有特色的Z68。

P67:悲情角色,夠便宜再考慮

P67本來被寄予厚望,然而Intel發生B2版本晶片組出包的問題,大規模回收之後,碰上Z68推出就很少再見到有人會買P67。整體來看,P67規格介於Z68與H67之間,但不支援FDI因此沒有影像輸出介面,但是可搭配K系列處理器使用。由於Sandy Bridge處理器具備顯示核心,沒有影像介面的P67較難獲得關注。

多數玩家都會認為,既然要用昂貴的K系列處理器,就直接上Z68,若用一般處理器,搭配H67更便宜還有影像介面,價位與規格讓P67陷於尷尬的局面。除非價位夠便宜,否則不建議購買P67,P67價位介於3800元到14000元之間,多數約5000元上下,筆者實在不了解,P67「憑什麼」可以賣這麼貴。

▲P67要多便宜才能買?像這張P67 Pro一樣3000元有找就可以買。

H67:平均型王者,記憶體與U3S6是特色

H67是Intel主流晶片組,透過晶片組以及外掛的控制晶片,絕大多數H67都支援SATA 6Gb/s與USB 3.0。比起H61,由於H61主打低價市場,絕大多數H61都不支援USB 3.0與SATA 6Gb/s,重視傳輸介面的玩家挑選H67是最好的選擇,要低價再挑選H61。

記憶體部分,H61受到限制,最多只能安裝2條記憶體,就算是少數有4條記憶體插槽的H61,也只能安裝4條「單面」記憶體,比較之下H67就沒這個限制。至於價位方面,H67介於2600元到5600元之間,大多在3500元左右,得注意的是,有部分H67被拿掉影像輸出介面,若要用內顯得要特別注意。

▲H67有不少Mini-ITX版本,像Zotac這張H67-ITX WiFi還有內建無線網卡。

H61:超低價霸王,2000元有找

什麼都沒有的H61,價位自然是它最大的賣點,不支援USB 3.0與SATA 6Gb/s,適合用於升級舊電腦的玩家。老硬碟能夠湊合著用,只要換上處理器跟主機板就好,4000元多一點就能升級。至於有些廠商推出的H65主機板,實則是H61的變體,Intel並沒有H65晶片組,是廠商幫H61加料,讓H61規格像是H67,因此自行命名為H65。

價位是H61最大的優勢,最便宜的版本1790元就能買到,搭配個Pentium G系列處理器,大約4000多元就能搞定。H61價位介於1850元到3100元之間,且多為microATX規格,適合搭配Core i3或Pentium使用。

▲H61雖然便宜,但是最好不要買到連DVI都沒有的版本,P8H61-M PLUS V2算是不錯。

(後面還有:AMD 陣營的晶片組)

990FX:推土機御用平台,也可用舊處理器

看到FX不難猜出這是AMD最高階的晶片組,990FX採用AM3+腳位,可向下相容AM3腳位的處理器,或是即將推出的推土機(即將是多久,我也不知道)。990FX與890FX、790FX相似,都是以PCI-E通道為特色,可支援2條PCI-E 2.0 x16,或是4條PCI-E 2.0 x8,主要用於CrossFire或SLI。

有趣的是,過去AMD高階晶片組只支援CrossFire,這次990FX部分主機板可支援SLI,雙卡流不在是Intel的特色。990FX還有相似的兄弟990X,差異在於PCI-E通道較少,雙卡只能跑PCI-E 2.0 x8。目前990X主機板較少,大多是990FX。南橋部分大多都是搭配SB950,不支援USB 3.0,得外掛控制晶片。價位方面,990FX介於5000元至6000元之間。

▲990FX特色就是PCI-E通道數量,上個4張卡也沒問題。

970:不支援CrossFire,但較低價

970與870定位相同,都是不支援顯示輸出的晶片組。從光華不難觀察到,970數量非常少,筆者猜測是新處理器未推出,且8系列晶片組庫存龐大,廠商沒有推出970的動力。加上以往970這個定位,部分玩家會用880G、785G等晶片組取代,現在970又會碰到同是中階的A75晶片組,未來會如何發展值得關注。

AMD新款處理器遲遲未推出,現在並不是購買9系列平台的最佳時機,今天買了之後,明天可能就變成跳水的「過季貨」。從價位來看,970主機板介於3000元至4000元之間,與A75晶片組相當。

▲970主機板很少,市面上總類型不超過10款。

A75:Llano專屬FM1腳位,內顯真的強

A75是AMD最近的新嘗試,採用FM1腳位,與過去的AMD處理器完全不相容。只能搭配Llano處理器,像是A8-3850、A6-3650等。A75南橋支援USB 3.0,是第一款支援USB 3.0的晶片組。不過就先前編輯部的測試,目前A75可能因驅動程式不成熟,導致效能遜於NEC等控制晶片。

A75未來會有次一階的A55,差異在於USB 3.0,價位可望更加便宜。以目前來看,A75適合用在只需要內顯的玩家,或是想要搭配HD 6450、HD 6570、HD 6670玩Dual Graphics的人。A75價位介於2700元到4000元之間,大多3300元左右就能買到。

▲A75採用的腳位無法向下相容,選購時注意影像介面別只有D-s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