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羽攝影:追逐吉光片羽

風景/小品 · 阿泰 · 發表於 2011-09-06 15:00 · · 檢舉

候鳥遷徙、寒冷降棲、育雛防衛等行為,飛羽(野生鳥)展現非常多彩的生物多樣性;這些多樣性,正是許多鳥人(賞鳥、拍鳥)極力追逐的吉光片羽。 飛羽攝影 難在鳥兒完全不受控制,而且槓龜的機率非常之高。不過在拍到自然又完全野性的畫面時,那成就感更是無價。

 

像是呼吸一樣自然,飛越大地與海洋是演化的結果;
我們所駕馭的不是只有風,基因驅動著雙翼,這世界只是我們的駐足點。
我們屬於天空,和鳴只為歌頌天地的美好;
然而,時光流過,原本的停留地逐漸變色;
無法停留休憩之下,我們只能永遠飄蕩天際。

▲ 赤腹鶇,普遍冬候鳥。

台灣是東亞冬候鳥南遷的第一站。對於遠道而來的嬌客,個人覺得應該保持好自然環境;才能夠在迎來送去之間,讓這些美麗的鳥兒補充妥體力與能量,往南遷徙。甚至,有的候鳥會因為台灣的生存環境太好了,不走;植物園、台大校園園區的鵲鴝,關渡一帶的埃及聖環,都屬於此類(迷鳥)。

除了候鳥之外,台灣本地的鳥兒更是一絕;每每吸引國外賞鳥人士,不惜遠渡來台,只為了親眼目睹丰采。


▲ 台灣藍鵲,台灣特有種。


▲ 台灣藍鵲,台灣特有種。


▲ 金翼白眉,台灣特有種。

老生常談的一句話就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意即,拍鳥人如果想要有比較大的機率拍到鳥,麻煩比鳥兒早起吧!


▲ 白頭翁,普遍鳥。


▲ 筒鳥(中杜鵑),台灣夏候鳥。


▲ 五色鳥,台灣特有種。

在野外要找鳥,已經是不容易的事情;找到不見得拍的到,拍到還不見的會清楚;拍一張優美的鳥照片要構圖,構圖還需要場景與光線。等到萬事俱備,鳥早就飛了!所以,不少鳥人遇上鳥兒的時候,都先求有在說,入袋為安;真的運氣好到一個程度,才能有機會求光線、求構圖、求場景。


▲ 小白鷺,普遍鳥。

本文章使用鏡頭是Canon EF 300mm/F4.0 L IS USM,也有使用Canon EF 100mm/F2.8 USM。

(想知道鳥兒要怎麼拍嗎?請見下一頁!)

好動迅速的鳥兒怎麼拍?

拍攝時,建議使用A模式(光圈先決),且得視狀況調整光圈與EV值。拍鳥的鏡頭多是大、重,適當的腳架與雲台非常重要;如果是拍攝飛行版,請使用AI serve對焦模式,可以提高照片成功率。

最適當的拍鳥時間是日出之後到上午9點以前,所得到的照片畫質較為清新,也不容易反差過大與色偏。而(下過雨之後的)陰天進行拍攝,色彩更為飽和。

飛羽攝影大多要上山下海,距離便利的都市遙遠,得要準備妥飲水與食物。且候鳥多是順著寒流冷鋒遷徙,想拍攝鳥兒美麗的身影,禦寒保暖的衣物更不可少。還有,氣候是老天爺在決定,多少要帶著雨具(給攝影器材用的);貴森森的鏡頭與器材不小心被雨水淋壞了,那可得不償失。


▲ 冠羽畫眉,為台灣特有種。

飛羽攝影,屬於生態攝影、生態紀錄;過度的干擾與引誘,反而失去拍鳥的核心精神;自然狀態下所得到的飛羽圖,才具有其尊嚴與價值。

台灣是個寶島!相信很多文章、網誌甚至觀光局都不遺餘力的在努力推展這片土地的瑰麗。而眼前似乎又是經濟開發與環境保護在長期的拉鋸戰…關於人性、政治、經濟等,本文不討論;只是… 台灣是環太平洋很寶貴的候鳥中繼站(棲息地);今天並不是只將濕地保留住就可以讓黑面琵鷺等候鳥願意來過冬。濕地旁邊的矮木叢、長草地等也一樣要保留;誰都不願意在一個只能吃飯,卻不給休息(躲藏)的地方過日子吧!?

眼前的環境是我們子孫,暫時交給我們保管;你希望留給後代一個怎樣的自然環境呢?這…離題了!

 

延伸閱讀

拍鳥裝備 與 基本心法

造訪山桐子聖地,大雪山林道拍鳥趣

賞鳥、遊憩的最佳去處:內溝溪

飛羽攝影的天堂:達觀山紀行

 

阿泰

我看到的世界,在觀景窗內;我的心跳聲,與快門聲同步;屏息以待,只為留下美好的瞬間。

看更多文章
慵懶的高貴 - 阿泰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