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 電影系 前以為,每天看電影好像很開心,哪知道後來從第一堂課開始就是完全沒看過的電影,而且是從來沒接觸的類型。」 郭政彰 拿著啤酒大笑起來說,「當時可真痛苦,看的不是藝術電影,就是黑白電影,然後怎麼看也看不懂,在黑漆漆的教室裡,總是看沒多久就睡著了,甚至哪時睡著的都沒印象,接著下星期又要應付繳交觀影報告,這樣的日子維持了整整兩年⋯⋯」

從動態電影 回歸平面攝影

兩年後,透過不斷思考,並一直尋找為什麼要這樣看的理由,卻才發現經過這樣的日子,逐步建構出自己的美學概念,以及了解影像視覺的語言,如何在影像中呈現故事與情緒,可說是自己非常重要的學習時間。他說以往還沒進學校前,也與我們一樣經常性的觀看好萊塢電影,熟悉好萊塢講故事的方式,但在學兩年電影後,才慢慢了解原來電影表現是可以這麼多樣性。

而平面拍照這件事情,是因為學習電影的過程中,不可能就直接拿著動態錄影機出去拍攝,所以要先由平面攝影開始,透過一張張的照片去練習分鏡,看要用多少畫面來講訴一個故事,也是這個時候,才開始正式接觸並喜歡上平面攝影。不過平面攝影在學校中只是通論,所以郭政彰花了不少自己的時間與力氣做自我進修與學習。

▲聽說-彭于晏、陳意涵。

 

郭政彰說若自己的生活與思想美學是建構於電影,那麼平面攝影的美學就是因為拍劇照而能更為完整。他認為雖然許多人認為學習攝影要先了解構圖,但他挺慶幸自己在大學四年中,並沒有特別學習構圖,因為自己的美學概念是由動態電影而來,所以更能跳脫出一些既有框架。而電影有別於平面的動態美學,也不難在他各種作品中看得出來,畫面中總是能感受到「動作」,不論是利用快速瞬間凝結,又或者略帶一些慢快門的模糊動作,其中又以前者的影像類型多了些。

「陽陽」劇照

「陽陽」這齣戲在台灣的評價其實頗為兩極,單就以電影的攝影運鏡手法來看,美籍攝影師包軒鳴在片中大量使用長鏡頭、一鏡到底、手持運鏡的攝影風格。據聞現場光的佈置也相當麻煩,為了維持自然光的感受,許多場景,燈光也僅比實際亮度稍亮一些而已。而這一切都為了去表現陽陽這位女孩的情緒。

可以想見劇照拍攝時,要特別注意並避開動態攝影機的走位,加上光線本來就暗,一方面符合影片風格,又要能找到平面攝影解決慢速快門,卻同時試圖去呈現女孩內心的情緒,其困難度可見一斑。有興趣的讀者可搜尋本片影評中,介紹影片風格與運鏡的部分,或乾脆觀影後對照劇照,頗有另一番趣味。

 

(當劇照師好像很自由?!工作方式有什麼不同呢?)

劇照師的工作方式

「我的工作是劇照師,對我而言是很棒的工作,因為在拍片現場我們只需要安安靜靜的去觀察我們要的東西,當然每個導演都有自己的特性或導戲的方式,但重點是先做好自己的功課,例如大量、仔細的看劇本,從中找到自己想要的感覺或心中的畫面,並根據劇本事先找一些相關影像的資料,先與導演溝通。」他認為因為電影需要剪接,基本上戲已經分成一段一段在走,而且每場戲花了這麼多時間在錄製,自然是在當下就直接進行劇照拍攝,最能掌握戲劇的精神。

所以用安排的方式拍攝對他而言是相當稀少的狀況,除非是類似「孽子」的宣傳照或是主視覺宣傳海報,這些都是在影片開拍前就已經拍攝完畢,而孽子一片也只有運用在宣傳的影像是利用彩色照片,其他劇照老早就決定採用黑白影像來呈現。 


▲雜誌cue-田中千繪。

 

像這樣事前就對整個作品做好規畫,除了劇照師本身要有完整的理念,也需要事先與團隊溝通。雖然劇照師工作很個人,看來總是是獨來獨往,不受任何人的限制,但最有趣的地方,是你要怎麼樣交一張照片,當它做成海報後,它要有戲感,要能傳達一部戲。當然電影還是個標準的團隊工作,劇照師並不是佔100% 的責任,還需要行銷團隊與導演來決定。所以在拍攝前,郭政彰會先和行銷團隊討論,藉此來確認彼此觀點是否有誤差,也因此能看到彼此眼中的盲點,讓拍攝後的成果,能更符合工作需求。

 

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到底是什麼?

應該是在生活體驗上吧!他在分享「等待飛魚」的經驗時說起「我們在蘭嶼當然太爽了啦!你知道嗎?拍電影最爽的事情,就是可以帶你去一個遙遠又美麗的地方去生活。你看我們自己出去旅行,去日本一個星期、去中國半個月,可是你就是一直走嘛!但是對電影工作人員來說,如果有機會去巴黎拍片,那就是去住了,期間就是要去超級市場買各種生活用品、紅酒、礦泉水、起司⋯⋯」


▲最遙遠的距離-桂綸鎂。

 

小地方大堅持

早期工作時,是利用底片拍攝,並且需要自己沖洗底片、照片,當時他利用比賽獲得的5萬元獎金,全部用來買LEICA R6以及28mm F2.8、50mm F2、90mm F2三顆鏡頭。雖然當時也有數位相機,但大概只有兩百萬畫素,且價格相當昂貴,加上處理、反應速度極慢,並不符合工作所需。在底片轉到數位的前幾年,郭政彰工作的標準配備是兩個使用傳統底片的單眼相機、三顆定焦鏡頭,加上極少使用的外接閃燈,一個小包包方便移動。直到2005 年,他認為數位系統的品質與速度都足以應付專業需求,在「等待飛魚」一片的劇照拍攝工作中,才首度導入數位系統,可看出他對於記錄媒介的選擇上,是以「可靠」做為主要考量。


▲雜誌FHM-周偉彤。

 

劇照師另一個不同商業攝影師的地方,是拍攝時要特別注意現場收音問題,雖然只是輕微的快門聲,但在所有錄影團隊靜默無聲時,就顯得特別刺耳。早期只能在演員對白之間的空檔按快門,且越少越好,這樣才能在混音後製過程中,讓後期音效處理時,能簡單的抹除快門異音。2004 年因為工作認識了美國來的劇照師,看到專屬訂製的滅音箱,為了工作順利,他自然也就上網由美國訂購回來,光是本體就約略1000美元,而安裝不同鏡頭的滅音筒又要額外購買,每支大約200美元,算算實在所費不貲。


▲郭政彰拍攝劇照的祕密武器滅音箱。

 

至於拍攝最重要的光線取決,則盡量採用拍片現場專業燈光師打好的燈光效果來記錄,因為這樣最能符合這部戲想要呈現出的感覺。以他的工作經驗與習慣,絕大多數拍攝後的影像除了微調亮度,其他在拍攝當下就已經完成了,當然偶而還是會有一兩張,因為特殊需要做合成,但畢竟是少之又少的狀況。郭政彰認為對自己而言,劇照的要點在於“Catch the moment”,站對了位置、拍攝下瞬間,這樣就夠了,這樣最能夠呈現戲的本質與氛圍。

 

(郭政彰在美學經營,可不止是透過電影而已哦!)

電影之外的美學刺激

旅行對我來說是很重要的事情,尤其多看與長見聞,我認為是對自己攝影素養培養與提升是最重要的事情,早在大一我就已經把台灣跑透透了。」大學時期郭政彰曾經為自己下個目標,騎自己的摩托車環島,並且要跑過北、中、南三個橫貫公路,以及跑遍台灣五大離島,當然他也透過朋友,大量釋放希望接到這類邀約的訊息,而且也都很幸運接到都有相關案子,而達到目標。


▲紀錄-蘭嶼。

 

正是因為太喜歡旅遊,所以利用工作空檔突然前往離島度假也不是太稀奇的事情。他說拍攝「陽陽」這齣戲前一個星期,他一早醒來想到接下來一個月都要拍電影,就默默打包行李到綠島去,在船上才跟助理說接下來五天都不在台北,之後過了幾天才告訴助理,去了綠島,感覺挺過癮、瀟灑的。


▲出版-美好的旅行 林依晨。

 

劇照之外的工作

若要問劇照師要有什麼條件,郭政彰不只一次的說「熱情」,因為拍攝劇照付出的時間、心力,與獲得的薪水可不盡然成正比的。除了劇照外,他也同時跨足多樣類型的攝影工作,包含性質較為接近的劇場拍攝、戲劇寫真書出版、雜誌專題攝影與影像風格合作、空間攝影、商業攝影,以及自己喜歡的人文紀實與影像創作。從他工作室網站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他作品中獨樹一格的「戲味」,每每觀之,總有看了一齣齣動人短片的感覺,在真實與現實的世界中,帶著點幻想與瀟灑的風采,就像他對攝影的理想一般。


▲創作-解放戰地。

 

郭政彰

畢業於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自言以為進學校只要看電影就好,事實上也是如此,只是看了許多連名字都記不住也念不出來的藝術電影後,對影像的美感卻也慢慢深植思想甚至生活中,大學時期因公視紀錄片《流離島影》開拍,其中拍攝綠島原是要找學生作為16mm 攝影助理,他卻對平面特別感興趣,因而自告奮勇要拍攝劇照,由此開始他作為專業劇照師的第一步。

 

延伸閱讀

【異端思維】從 蜷川實花 的 惡女花魁 找尋 攝影 的觀點鏡頭

【異端思維 】從 電影海報 設計 學 攝影 (上)

三顆 Canon 50mm 定焦鏡 實用心得報告

我「 宅 」故我在,王建揚 攝影師 專訪

攝影是時間流動的樂章,2011 PX3專業組銀、銅獎得主 張文瀚 專訪

攝影/作品提供  郭政彰
本文同步刊載於DIGIPHOTO雜誌 NO.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