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對相機的定義是要能完全掌握,手動調整的功能越多越好;然而大多數人對相機的要求則是簡單就能拍出好照片。那麼, Fujifilm X100 是一台一般人可以輕易上手的相機嗎?不是。X100好漂亮好復古,它是光看外表就可以買的相機嗎?也不是。一般應用在生活上,該買X100這樣的相機嗎?絕對不是。X100的畫質雖然很好,但是總有一些缺點,而這些缺點卻又剛好是普羅大眾會面臨的問題。
X100處理速度
X100顯然不是一台能迅速上手,拍出好照片的相機。而它最大的缺點不在於外觀質感,也不在於選單的配置好壞與否,更不是近似傳統相機的操作,我認為它最大的問題是在反應速度,這也同時反應在儲存處理速度與對焦速度上面。我自己用的相機,在速度上僅期許達到一個「可用」的標準,但幫別人選擇的話,這時對焦、儲存⋯⋯等等的反應速度就扮演重要的角色。
X100的對焦速度跟準確度來說,大概只在一個合格的位置而已,要增加成功率的話,需要多靠使用者自身的經驗去克服它,這是一個進入X100的門檻。很多人都會問是不是使用P模式,X100就拍不出不錯的照片呢?那倒未必,只是在這樣的操作下,使用者多少需要一些對相機的認知與知識,來增加成功率,當然這又是另外一個門檻。
▲F2,1/90s,ISO 800,-1EV,自動白平衡。(註:色調由作者本人調整)
X100的畫質與處理速度
相信大家都同意X100的畫質相當不錯,只是就易用度來說比起ILDC少了一些,而「易用性」,往往是我們購機考量的重點之一。ILDC跟X100這種大感光元件的相機,到底有哪些不一樣?第一個分歧點,就是在「可交換鏡頭」與「影像的最佳化」。
諸如Olympus E-P3、Panasonic GF3、Sony NEX-5N、Samsung NX200⋯等,大家所熟知的相機,我們都知道ILDC的優勢就是在可交換鏡頭的架構之下,有效縮減體積,於畫質上稍有取捨,加上親和的使用介面,簡單來說是ILDC既方便又可保有相當程度的畫質。
▲F8,1/450s,ISO 800,自動白平衡。
而「影像的最佳化」是什麼?Fujifilm X100、Ricoh GXR(A12系列模組)、Leica X1這類型的相機,由於鏡頭跟感光元件是封裝起來的,工程師可以針對這個環境做各種最佳化,不論電子性能的話,相信大家都可認同這類型相機的畫質相當優秀。這個最佳化的部分,自然反應在鏡頭光學設計與後端處理上,像X100的鏡後距離,達到了驚人的5.6mm。(ILDC最近的是NEX系統,大約在18mm。)
▲F8,1/480s,ISO 400,自動白平衡。
這是不到一公分的距離,鏡頭最後一片鏡片可說是貼著感光元件,也正是因為這顆鏡頭專門為這個感光元件所設計,才能達成這樣的設計。ILDC的鏡後距離,因為要考量到各種不同的焦段(廣角、望遠)的泛用性,鏡後距離不會這麼誇張的貼近感光元件。
甚至,機身裡面的影像處理器,也是專門為這個感光元件、這個鏡頭做修正做處理的。ILDC則不然,鏡頭可以替換到不同機身,但隨著機身感光元件的不同,有些時候也會有不一樣的狀況出現。所以,「方便」跟「最適化」,是這兩種類型相機不同的第一點。
▲F2.8,1/30s,ISO 800,自動白平衡。(註:色調由作者本人調整)
第二個分歧點,就是「速度」。ILDC除了輕巧、方便以外,在對比式對焦上,各廠商都下很大的功夫,每秒連拍的張數跟速度上,與一般DC比較起來,仍具有相當的優勢。ILDC的對焦處理,不僅止於對焦點及速度的判斷,同樣也在鏡頭馬達的驅動下功夫,這些都是造就ILDC處理速度比一般DC較快的原因。
不過,X100的處理速度也不盡然就是慢,即使礙於處理器的能力影響,在對焦速度上比ILDC稍稍遜色,但是由於採用鏡間快門的關係,帶來不少好處。像是按下快門的瞬間,快門遲滯的部份輕微很多,幾乎是所見即所得,不會有延遲的情況;採用鏡間快門的快門聲響跟震盪也相當輕微,幾乎可說是趨近於零,這都是在街道上、旅行上非常重要的速度因素。
兩者對於「速度」努力的方向不同,也造成相機個性上的不同特質。
▲F2,1/800s,ISO 200,自動白平衡。(註:色調由作者本人調整)
(後面告訴你X100的定位在哪裡~)
X100的定位在哪?
兩種不同類型的相機,在「速度」上帶來不同類型的分歧。回到最開始的問題,我們要怎麼看待X100這台相機?嚴格說來,它與Ricoh推出的GXR是比較類似的相機,基本上他們的訴求都不是一般的消費大眾,而是定位在具備一定攝影知識的使用者。
這些相機有很多自定義設定,或者別具操控上的樂趣,為的就是為攝影人量身打造一個專屬的使用環境。也就是說,這些使用族群在選擇相機上,所權衡的部份並不一定是要全面性,而是加重於相機的某種特性上,但削弱的那部分,就必須靠自身去適應去調整。
▲F8,1/280s,ISO 200,+0.33EV,自動白平衡。
選擇相機其實是一門妥協的藝術。這些相機都具備很不一樣的個性,隨著需求的不同,我們也會往不同端的天平傾斜。想要能跟家人一起簡易使用的,或許可以挑ILDC,因為它方便又快速、介面也較「得人疼」。反之,想要獲得拍照賞玩的樂趣,寄望照片的畫質能夠好一點的,或許就可以挑像X100這種類型獨特的大感光元件DC。它們都值得把玩,只是得多花些時間、功夫來安撫它們。
▲F2,1/320s,ISO 800,+1.00EV,自動白平衡。
▲F3.6,1/180s,ISO 200,+0.67EV,自動白平衡。(註:色調由作者本人調整)
X100在攝影圈,為何從一發表就可以討論的這麼熱烈?
X100實在是一台很令人難忘的相機。大概是已經很久沒有出現這種外型的相機,發表至今一直都引起很多人的注意,期望它是古典造型P&S相機的復歸。在傳統造型與現代科技的應用裡面,可以看出來X100極力想讓兩者能夠並存而且發揮最大的魅力。
▲F5.6,1/40s,ISO 800,自動白平衡。(註:色調由作者本人調整)
X100的混合式觀景窗雖然不錯,但有些按鍵與操作上的搭配則有點讓人費疑猜,還多了對焦、儲存速度緩慢,在介面上(包含選單跟硬體上)的不適應也造成跨入的門檻更高。比起現在流行的ILDC們,可說是難以讓人親近的相機。如果能跨越這個門檻,所獲得的照片,絕對是讓人歡喜的。我想盧梭說過的一句話,用來說明面對X100的情感是最好不過了。
「人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中。」
▲F2.5,1/105s,ISO 800,自動白平衡。
當然,它慢慢來的個性讓人難以接受,望之卻步。說穿了,不過是期待過多,所帶來的遺憾。只是在本質上,就以產出「好照片」來說,X100做的很好,甚至可以說這件事讓我們忽略許多X100的缺點。真要給X100一句話當做尾聲,我想「矛盾」會是很好的一個詞。簡單來說,X100真的是一台很難用的相機,用過這麼多相機,會讓我說出「難用」這個字眼的,恐怕只有X100。不過,說起「難用」的相機,不少人應該也會想起Ricoh GRD這台相機。
至今,我還是很喜歡GRD系列的相機,或許定焦相機不容易適應,又或者是繁雜的設定,讓人不易上手,甚至它們的價格都是高貴不易親近。但GRD系列畢竟是一台小DC,即使是不做任何個人的設定一樣可以拍,用起來跟傻瓜相機沒有太大的差別,只是有些浪費而已。
▲F2.5,1/105s,ISO 800,自動白平衡。
剛開始,我也給X100前所未見的期待,但頓然發現這台相機似乎不盡然能符合己意,有些需要克服的弱點,爾後,才慢慢發掘出X100的內在。這個歷程,我想或許也跟諾曼‧文森特‧皮爾牧師(*註)所說的一樣:「在你心裡埋下期待的種子;培養預期到達的想法。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所有的障礙及弱點。」
不管是怎樣的選擇,都別忘了我們在追求「美」,而不是「完美」。
▲F2,1/4s,ISO 1600,-1.74EV,自動白平衡。(註:色調由作者本人調整)
註:諾曼‧文森特‧皮爾 (Norman Vincent Peale, 1898-1993) 是「正面思考」理論的先驅之一。他同時是牧師及作家,最有名的著作為「正面思考的力量」(The Power of Positive Thinking )
(後面還有X100的實拍照片欣賞~)
X100實拍照片欣賞:
▲F8,1/240s,ISO 400,-0.33EV,自動白平衡。
▲F2,1/640s,ISO 400,自動白平衡。
▲F8,1/250s,ISO 400,-0.67EV,自動白平衡。(註:色調由作者本人調整)
▲F5.6,1/300s,ISO 400,+0.67EV,自動白平衡。(註:色調由作者本人調整)
▲F8,1/180s,ISO 400,+0.33EV,自動白平衡。(註:色調由作者本人調整)
▲F2.5,1/140s,ISO 800,自動白平衡。
▲F2.8,1/140s,ISO 200,自動白平衡。
延伸閱讀
深入了解 Fujifilm Finepix X100 的色彩表現
Fujifilm X100 Ver.1.11開放下載, X10 日港開賣兩萬元有找
Fujifilm Finepix X100 & 構圖 二三事
小百 × Fujifilm FinePix X100 人像攝影 實拍測試
euyoung
喜歡小相機的自在,總是在追求另外一個最渴望的旅行。期望一個一個旅行中發生的故事,能讓自己變成最好的天橋下說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