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 攝影 成像的重要條件,所以能掌握光就能決定影像品質與質感。若要大致區分,可由「方向」、「光源色彩」與「光線質感」三方面來討論,以 小品攝影 來看,光線的方向性常會以斜側光與背光為優;而光源色彩則與光線來源有著相當大的關聯性;光線質感則常取決於光線到達拍攝主體前,曾經穿過哪些介質,又或者受到反射面的影響。下面我們將以不同的照片實例來為大家講解,如何利用 光線 拍好生活小品~

斜側光的立體遊戲

包含小品攝影在內的大多數拍攝狀況,都是將我們身處的3D立體世界,具體而微的展現在2D平面上。就因為如此,在2D照片畫面上,愈能表現立體感就愈能讓觀賞者具有同理心,就像與拍攝者分享拍攝的「當下」。斜側光容易在畫面中形成陰影,也因此讓物體有了轉折與深度,自然就會產生立體效果,甚至當陰影本身極具趣味時,也常反客為主成為小品攝影的主角。

通常光源高度與主體高度越接近,影子被拉長的幅度也更大,所形成的戲劇效果也就更顯著,而調整光源位置前後,則是改變影子出現的方向。在小品攝影中,以日光為光源時,無法移動太陽,但可以移動拍攝主題與移動拍攝位置來達到效果;使用檯燈、閃燈等人工光線時,則可自由變換拍攝者、被攝主體,以及光線的方位,找尋到最有趣的拍攝角度。


▲清晨光線透過菊科鮮黃小花,讓影子印在旁邊路面上,自有種相互對照的趣味。採近乎垂直向下的視角拍攝,讓影子比實體的輪廓更為明顯。攝影:孫宗瑋


▲拍攝時主要光源採自背面與上方的自然光線,增加些許曝光補償,一方面利用玻璃、透亮液體來增加明亮感,另一方面也去除了窗外背景的雜景。攝影:孫宗瑋

 

展現神秘面貌的逆光

逆光通常是難控制曝光的光線方向,但光線會在主體上勾上美麗邊光,所以頗受進階玩家的喜好。以正常曝光方式拍攝,由於完全逆光會讓主體呈現剪影狀況,通常用在拍攝形態具有特色的主題,需注意輪廓清晰不與其他物體相疊影響,否則較少使用這樣的處理方式;稍微加些曝光補償時,正面細節雖然看的到,但顯得較為黯淡,若在背景不太複雜的環境下,反而會吸引觀賞者仔細觀察,也就能達到吸睛用意;若是讓主體正面曝光正確,則背景通常會因為極度過曝,而呈現一片死白的狀況,反而能簡化複雜的背景,而四周白色的背景,也讓主體有種靜謐的神聖感,這也是目前網路上許多玩家採用的手法。

至於高動態範圍(HDR),通常不用在輕鬆拍攝的小品影像中,若想要降低反差,可利用白色反射面(白紙、白牆壁)做亮度平衡。除了選擇曝光水準,採用逆光拍攝時,光源位置的處理也是一門學問。通常遇到畫面上可清楚看到光源時,我們會儘量將光源藏在主題後方,如此就可以降低一些反差,讓背景光源不至於變得死白。有時候小心左右移動鏡頭位置,可以讓光源星芒由主體旁透出,讓畫面有種「決定瞬間」的趣味。


▲透過陽光的櫻花,因此顯得更加閃耀迷人。小心注意逆光位置,不要直接出現在畫面中,拍攝時稍微減低一些曝光,讓深藍色的背景襯托白色櫻花的美麗。攝影:孫宗瑋


▲讓光線透過普通的塑膠飲料杯,就能拍出華麗炫目的感覺。攝影:August

 

(後面告訴你遇到硬光該怎麼做~)

硬光運用建議

自然光的硬光通常是出現在天氣晴朗且空氣乾淨的天氣,太陽光沒有經過反射或穿越雲層的擴散所形成。當光質較硬的時候,反差大且容易產生強烈陰影,較適合表現個性強烈的影像。若以正面光拍攝,由於影像主題直接呈現,通常少了小品攝影幽默可供玩味的空間,所以並不這麼適合,反而是結合前面側光的方式,適度利用陰影來增加想像空間,是比較有趣的做法。想要結合逆光處理,則適合應用在剪影,或是透明物(飲料、玻璃杯)的表現。


▲神說:你的願望我聽到了。由枝影空隙中灑落的一抹光線,彷彿聚光燈一般,讓主體清楚明顯的被強調出來。攝影:孫宗瑋

 

柔美的漫射光源

相對於光質較硬的光源,陰天、陰影下、室內等區域,因為光線透過反射、折射的影響,光線會顯得較為柔和,特別適合拍攝柔軟調的影像。尤其是可愛風、溫馨感的小品畫面。由於柔質光的反差通常較小,較缺乏方向性,所以非常適合結合色彩、不同視野觀點的拍攝。當然,在光質不至於柔到沒有方向性時,也適合以逆光方式處理,可以保留光源本身的色調。


▲哪邊才算實體的方框?硬光呈現的影子邊緣相當銳利,容易讓影像具有個性。攝影:孫宗瑋


▲走廊陰影下的牆上掛飾,總讓人感到輕鬆的調調。增加曝光讓色彩顯得較為透亮有生氣。攝影:孫宗瑋

 

光源色彩保留「當下」氛圍

不僅只有實體物可以做影像的主角,無形無體的光線本身,也可構成影像主調。許多小品攝影中,看似沒有主題,但卻能傳達溫度與氣氛,且讓觀賞者也能很直覺的理解「當下」,這類型的影像需要仔細調整影像色調,利用色調上的平衡以及通透的空間感受,營造當時時空的視覺感受。就像餐廳昏黃的光源,會讓影像呈現過度黃色調,但若是全然將影像調回正常色調,卻又失卻現場光的感受。

在這樣的環境中拍攝,若不採用閃燈來校正色光,那最好能在畫面中,留下些許並非黃色的光源,並且儘可能增加些許曝光,積極採用RAW檔進行拍攝。待使用電腦後製處理時,再細心的校正色彩,首先先將白平衡調整到正常偏黃色調,再逐步調整微調藍色與綠色,讓色彩類似肉眼所見的效果,由於黃色以外的光源,更容易在保留黃色調的狀況下,讓影像有所平衡。若沒有黃色調的狀況下,則可嘗試帶入燈泡光源,讓光源處幾近呈現白色,旁邊的光暈則調整帶有黃色調,同樣能展現現場氛圍。同樣的道理也可以用在夕陽、早晨等時間的小品創作。


▲關島教堂中的那抹紅,是對新婚的衷心慶祝。採用Panasonic GF2濾鏡效果拍攝。攝影:Wisely


▲紅色千鳥居中的宮燈,暖暖淡淡的守護。紅色鳥居為背景,讓黃色光線的調整不算太困難,只要調整周圍陰影,並安排鳥居空隙的色溫即可。


▲由於窗外亮度極高,功率不算大的小燈泡亮度與周圍亮度差異不大,拍攝時僅需不要過度曝光,再將四周白平衡調整為冷色調,燈泡自然能呈現明亮的黃色調。

 

延伸閱讀

拍照就是從生活中找靈感!

我愛 Snap :城市 街拍 技法教學(下)

用放大鏡看世界

Sony NEX-C3 紀錄 生活小品 的好幫手

攝影 新「視」力:紅色的想像

 本文同步刊載於DIGIPHOTO數位相機採購活用 第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