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創作解密(下篇)

攝影知識站 · Bang · 發表於 2012-06-14 15:00 · · 檢舉

攝影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創作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那攝影創作是怎樣的一回事呢?今年的春天來的悄然,走的無聲無息。下了幾場交代一下的梅雨,熱烘烘的夏天拉開綁線洋裝的頸帶。是的,比基尼外拍季到了。 人像外拍 一直都是攝影團體凝聚人氣很重要的活動,從一台相機一棟樓的時代到現在人手一機。人們換了手上的機器,卻怎麼也換不了主題與腦袋?大家想要的無非是一個進可攻退可守的戰略位置,讓自己穩贏不輸,並試著用最少的努力,獲得最大的關注。日益發達的網絡社交模式,提供無數的變裝ID,一個有權無責的廣大戰場。而網路身分,也從以前的匿蹤功能,轉化為出道的捷徑。

追根究底,攝影是為了什麼?

在上一篇文章裡面,我們提到異國風情的想像,當然在攝影史上,風景攝影也是很重要的一環。每一個年代流行的不同題材,都會有他在歷史上的時刻與意義。而當代的地景攝影,已經不再是重現異國的風土來賞心悅目,也不是到此一遊……等老掉牙的紀錄。但我們的大眾攝影師卻依然執著於「工藝」的展現?拍攝底片的輕視使用數位相機的,而使用數位相機的強調「無後製」,並且輕視「PS」一族。爭的不過就是誰的「功夫」比較了得。功夫比不過的,就回頭來比器材的稀有性或是潮流。比到後來,不就要回到一台相機一棟樓的歷史,比口袋深度就好了,管他美感不美感,創作不創作的。

「那不然要拍什麼?什麼才是好的作品?」學生們疑惑的問著,「要怎樣才會得到高分呢?沒有標準要怎麼做作業呢?」面對每學期來一次的尷尬場面,還是很難回答的清楚。剛開始總是會煞有其事的搬出一套完整的說詞:「面對生活周遭的現實,以生命的長度去體驗,去進行精準的概念剖析,再經由影像創作來做自我概念的傳達。」

到後來,面對越來越多的email,以及半夜的電話聲,只好再加一段:「這學期就是拍你生活上的觀察細節,兩百字與主題相關的說明,期末之前討論三次以上,最後交出15張作品,打完收工。」無奈的妥協著,我們的教育文化就是量化、SOP、愛比較、愛現、又愛被關注,以得到表面的虛榮與滿足。

所以,我們無法關注自身的歷史,也長不出屬於自我的思考體系與概念。相對的,我們只能不斷的藉由快速即時的網絡社群,追求外部的關注與認同,用以填補空缺的自我意識。剛開始的第一個讚,總是讓初學者們心中充滿感激與悸動。隨著打怪等級越來越高,灌水膨脹過度的自我意識已經不能滿足於十個二十個罐頭留言,就開始邁向神人級的越區踢館挑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到最後敲鍵盤的時間比按快門的時間多十倍也不能罷休。

 

(攝影該怎麼看,才能看出一個所以然?)

攝影是這樣看的嗎?

回到郭明哲的作品上來看,一沒有器材同好的粗壯大砲可以比(因為大家都認為他的相機是測量儀器),二沒有日落黃昏海灘大景正妹比基尼,三沒有異國風情到此一遊的炫富歐系湛藍景致。那他到底在拍什麼?縱觀整套作品,內容是平凡不過的街景,結果是對生活週遭客觀現實的主觀呈現。快速步調下的悠閒漫遊,五光十色的師大夜市濃妝盡褪後,真實的模樣。不經意的,為逐漸退敗的樸實生活面貌與都市更新的角力留下另類的歷史影像。

不論就動機或是過程來說,作者沒有意圖以絢麗的色彩營造台北的現代感,也不刻意尋找可資辨認的地標來塑造城市氛圍,反倒是以生活多年的住家周遭為主要的拍攝對象。在題材的選擇上,標示出紀錄性影像與創作類型的不同。這樣的歷程,就創作者來說,是在進行個人記憶的重塑與展現,並試圖將自我的概念藉由靜態影像的特性傳達出去。這種由內而外的方式,有別於積極汲取外部認同,整天討讚,甘於當通告藝人的網路「大大」們。

 

攝影其實是這樣看的!

或許,被認同的過程並不是比較。不是比跟哪一個藝人合照,不是比上過哪一個打屁談話性節目,也不是比被哪一個廠商邀去代言當講師。那什麼才是好的「創作」?回歸自身,眼手並用,面對現實的片段仔細開鑿,挖出概念傳達的可能方向。善用所有的「理所當然」來訴說你看到的「理所不當然」。說起來抽象,其實做起來更抽象。

舉個例子來說:前一陣子流行的正妹麻豆加廢墟,操作方式是採用兩個意義上相悖的物件,以衝突的形式來呈現新的視覺刺激。看起來很新鮮,卻沒有太多的閱讀性。如果並排十張同一個場景拍攝的同一個主題,就可以發現相似度高於90%。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拍照的人不知不覺的淪為「操作者」,複製自身累積的影像資料庫裡面,相似的構圖顏色與畫面。而這些資料庫的建立與影像來源,卻往往是聯誼性質大於影像實質的網路論壇與線上相本。當然,臨摹是學習很重要的過程,不過我們的攝影論壇上所呈現的影像類型,似乎單一到令人咋舌。

「...在我向他們解釋要把鏡頭前好似公共藝術的擺設拍攝下來時,他們不解地勸我不如去拍正妹...」郭明哲說著,而居民們這樣的反應,是否也顯露出大眾對「攝影」的普遍認知?而這樣的普遍認知,又是經過怎樣的過程所形成的呢?或許,各位攝影愛好者翻翻自己電腦裡面的影像,心裡面可以得到一個答案。那我們應該放下相機嗎?同學們疑惑的眼神問著他們的攝影課老師:「紀錄是攝影很重要功能之一,就像紙筆一樣。當然,紙筆除了寫作業之外,還可以用來做創作寫小說。而相機除了紀錄你們璀璨的青春之外,也可以用來創作。只是,千萬別把你的記賬本拿去參加文學獎唷。」

 

延伸閱讀

《 數位攝影 基礎概念》Round 1 • 什麼是 像素 ?

攝影人舞台:沈昭良的紀實攝影與影像創作 專訪

當代攝影新銳: Alexander Binder 隱匿於真實中的異想世界

如何贏得攝影比賽?六個技巧提高勝算的機會!

李旭彬
目前在台南獨立經營海馬迴光畫館,從事攝影藝術的推廣及教育,並持續從事攝影創作。曾負笈佛羅倫斯、紐約及舊金山等城市學習攝影。作品主要在探討土地的議題,影像風格深沈優雅。文字風格剽悍,理性感性兼備。

看更多文章
海馬迴 光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