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在野外進行 生態攝影 的朋友,大概都能了解這種痛苦:在拍攝題材倏忽來去的自然環境中,架好 三腳架 想要彌平 快門 的不足取得畫面,在實際操作上,是相當受限不方便的。刪除幾個可控制的變項後,像是三腳架不好使力, 鏡頭 就那麼一千零一顆,這時還能採取什麼其它的作法呢?那就是使用閃光燈來調節整體的畫面或提高快門的速度。接下來, 大型阿生 將告訴你們,在生態攝影上,閃光燈該怎麼抉擇及使用哦!

需不需要添購外閃

首先,先約略跟大家提幾項機頂閃燈和外接閃燈的差異。

  1. 燈頭面積(發光面積)越大,能夠提供相對比較均勻的畫面光線。
  2. 在極近的距離下,機頂閃容易被鏡頭或遮光罩擋住照射光源且無法調整角度。
  3. 操作介面上,內建閃燈通常得進相機Menu中進行調整,相對耗時不便。
  4. 內建閃光燈無法提供高速快門功能。
  5. 內建閃光燈無法提供較大出力。
  6. 回電速度、續航力等機頂閃都相對較外接閃燈弱項。

 

選擇外接閃光燈的建議

雖然原廠閃燈價格不菲,但是我通常還是建議購買原廠閃燈;即便使用多燈,裡面也至少要有一支原廠閃燈。我對生態用的主閃燈功能,有幾個選擇上的需求建議:

  1. 具備高速閃燈功能。
  2. 有M模式可以行手動調整出力。
  3. 每個功能都有按鍵可直接調整、顯示。

▲【Canon-580EX II、Sigma-500】原場閃燈操作介面通常設計較優,能夠提供在野外環境的快速調整切換,且色溫、回電等都相對理想;但就是價位偏高。

▲【Panasonic PE28-S】由於可以行光觸發,且回電迅速、色溫理想,是我目前使用的副閃;但由於已經停產,售價水漲船高,若想購入作為副閃,可考慮其他品牌替代。

 

(白天這麼亮,應該不用打閃光燈吧?!)

白天也需要打閃光燈?

依我個人的習慣,一般情況下,能不打閃光燈就不打;畢竟自然光下的生態畫面較為自然、順暢。如果真要使用,則是有必需性的。

▲【曙鳳蝶】黑色蝶體為主的逆光環境下,閃燈補正面光可避免主體全黑,但不可壓過逆光下的微透翅。(Canon 500D,Sigma-180,F5.6,1/200s,430EX II)

▲【寶島小灰蝶】該環境以光圈優先做條件測光,快門僅剩1/2秒。所以使用雙閃燈為光源,變更相機拍攝模式為全手動,讓閃燈供應光線提高可用快門。(Canon 500D,Sigma-180,F7.1,1/200s,雙閃燈)

▲【細蟴若蟲】該環境陰暗,不僅快門慢且沒有足夠光源表現主體身上露珠。採用雙閃燈為光源表現畫面、增加景深、提升快門。(Canon 500D,Sigma-180,F8,1/160s,雙閃燈)

▲【銀帶三尾小灰蝶】樹叢下葉縫之間,且該主體為深色,同樣以雙閃燈提供主體亮度表現、增加景深、提高快門速度。(Canon 500D,SIGMA-180,F7.1,1/200s,雙閃燈)

▲【渡氏烏小灰蝶】在陰影環境下,風大搖晃,主體體色較深、不停摩擦後翅;以雙閃燈補足主體亮度,凝結動作,增加景深,提高快門速度。(Canon 500D,Sigma-180,F6.3,1/200s,雙閃燈)

▲【銀腹蛛若蟲】過於微小的主體群,拍攝距離近且光線不足,需求景深的條件下,以雙閃燈補光,並凍結不停晃動的蛛網與拍攝目標。(Canon 500D,Sigma-180,F11,1/200s,雙閃燈)

▲【黃脛巨緣椿(若蟲)】在林道的陰暗處地面不停爬動的小主體,我需要快門速度和景深來拍攝,以雙閃燈提供所需要的條件。(Canon 500D,Sigma-180,F10,1/200s,雙閃燈)

▲【琉璃紋鳳蝶】幾乎全黑的蝶翅,自然光下的逆光環境,開啟高速閃燈(因為高於機身限制之1/200s同步快門),補主體光線來呈現蝶體麟粉。(Canon 500D,Sigma-180,F5.6,1/250s,430EX II,高速)

 

常見的閃光燈迷思

有時候在野外和偶遇的朋友閒聊,才發現原來不少人以為開閃燈時,快門1/100s閃燈就閃1/100s、快門1/50s閃燈就閃1/50s…其實,閃燈發光的時間很短,即使相對於快門,仍然是屬於瞬間光源。所以,需要在適當的操作下來凝結主體的動作。

▲【Nikon SB-800的發光時間數據】閃燈發光的時間,在快門開啟和閉合時完成,是很短暫的。

 

單閃要怎麼打?

於攝影,光線是描寫物體邊緣、表現色彩、陰影呈現及刻畫立體感的極其重要元素。如果你的光線和主體、鏡頭成一直線,就會打扁。所謂打扁,也就是立體感沒了。那閃燈擺頭呢?自己想想,如果光源位置很直,那可以應用,但想要打出立體感,仍然不是辦法。

▲【Canon與Nissin的閃燈延長線】這是好物。這小小的線材,可以在拍攝時把閃燈拉到你想要的光線角度,達到單燈就可打出強烈立體感的效能。

 

(要怎麼用光線來塑造畫面呢?)

光線角度營造氣氛

在不同的光線角度,即使是同樣的場景主體,會造就不一樣的氣氛與效果。所以,拍攝的時候,如果是比較靜態的主體,容許打閃燈時,得思考想要的效果,然後觀察現場,決定閃燈給光的方向、強弱。還沒有概念時,要隨時在相機Lcd上檢視,當拍攝到理想的畫面時,了解光的方向、強弱、環境,如此才能有效的增加經驗值,把好畫面出現的隨機變成能夠掌握的經驗。

▲【彩裳蜻蜓】圖左為同樣條件下打逆光,圖右為打斜側光,只調整副閃。(Canon 500D,Sigma-180m,F8,1/100s,雙閃燈。)

▲【長毛豔金龜】雙閃應用,觀察場景後,由上方往斜下補光。(Canon 450D,Sigma-180,F10,1/100s,雙閃燈)

▲【菊虎】淡色花朵與深色主體,在過曝與細節呈現上的權衡需要經驗,以雙閃打斜側光與微弱的正面光。(Canon 500D,Sigma-180,F11,1/100s,雙閃燈)

▲【麻斑晏蜓羽化】主體較大,且在水中央,涉水擺放三腳架來架上副閃燈,由上往下打側逆光,營造身體透明的光感與略帶神秘的畫面氣氛。(Canon 450D,Sigma-180,F10,1/160s,雙閃燈)

▲【赤尾青竹絲】取頭部特寫,由左往右打單邊側面光。(Canon 500D,Sigma-180,F9,1/100s,雙閃燈)

▲【多紋枯葉蛾】一隻閃燈打斜逆光讓翅膀略成透翅,另一隻閃燈打後方背景。(Canon 500D,Sigma-180,F7.1,1/80s,雙閃燈)

 

阿生註記:我不擅長撰寫硬體,所以這題目讓我很頭痛。寫少覺得相當心虛,寫再多也不覺得可以描寫到很詳盡。其實關於閃燈的應用,在生態攝影上相當重要,不僅僅是補光或提升快門,我個人認為其重點在表達原本無法呈現的環境狀況,讓拍攝與紀錄的廣度增加,並可以讓攝者將氛圍牽引入畫面中。

我在幾所大學進行演講時,會後的作品研討,有時學生們會添加天馬行空的嘗試,反而讓我覺得耳目一新,相當有意思。攝影的方向乃多元而不斷變化,原理有如樹木的主幹,但枝葉是往外延伸發展的。在文中僅片段提出個人的習慣與方式,希望有不同看法與方式的朋友,也能不吝賜教與補充。

 

延伸閱讀

生態攝影 大型阿生 教你 構圖 技巧

生態攝影 要用大 光圈 ? 淺景深 ?

閃光燈 的清潔救星 是 黑人牙膏 ?

洋芋片罐 搭 內建閃光燈 就能 拍出好照片? !

Canon EOS 600D 閃光燈 的運用與選擇

大型阿生

拍蟲拍蛙拍蛇拍活的。台南人,自認為是個「滿腦子蟲的流浪漢」。熱愛山林與其間的住民們,一年總有好長一段時間要上山探望。

看更多文章
大型阿生蟲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