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將帶領讀者認識另一個中低海拔賞鳥景點--達觀山自然保護區,不僅蘊含豐富的山林資源,其急速的高度變化,更吸引不少中、高海拔鳥類聚集繁衍,再加上平時遊客干擾較低關係,可提供初學者絕佳的練習拍攝場所。

交通資訊:達觀山自然保護區簡圖

  • 大眾交通系統:需先桃園客運至大溪在轉乘大溪客運達上巴陵,但離達觀山自然保護區還有約八公里的路程,需轉乘計程車進入保護區。(大溪客運往上巴陵班車每日只有二個班次 AM07:30AM11:10)
  • 自行開車前往:若走國道三號,下三鶯交流道後經省道七號再轉進北部橫貫公路便可達達觀山自然保護區。從三鶯交流道至保護區約為68公里路程。若走國道一號,則下中壢交流道走縣道112往大溪,沿北部橫慣公路可直達保護區。從中壢交流道至保護區約為74公里路程。

達觀山位於桃園縣復興鄉東南的華陵村,地處桃園縣及台北縣的交界處,範圍涵蓋北橫巴陵附近山區。民國六十四年八月,省政府將原名拉拉山更名為「達觀 山」,並且在民國七十五年八月正式成立「達觀山自然保護區」(註一)。達觀在泰雅族語裡,是「美麗」的意思;顧名思義,這是個有著美麗景色的山區。實際 上,拉拉山林相當豐富,並擁有全台灣面積最大的紅檜森林,所以向來有著「北臺灣森林浴最佳的去處」、「北臺灣氧氣補給站」的稱號。每到秋冬之際,青楓、紅 榨楓、山毛櫸等變色葉木,會由綠轉黃、紅,滿山遍野的美景,不論是拍鳥、旅遊都是很合適的選擇。

拉拉山海拔自1400公尺到1900公尺,急速的高度變化使得當地林相、生物種類均十分豐富,也是北台灣地區觀光賞中、高海拔鳥類的重要地點。沿著 北部橫貫公路行走,行經復興、羅浮、高義、巴陵等地,再轉入北橫支線巴陵道路便可到達達觀山自然保護區。到了中巴陵之後,海拔便已達1000公尺,沿途也 開始可以聽中、低海拔鳥類的鳴叫聲;目前管理處已記錄到的鳥類多達20科63種,再加上平時遊客打擾較少,可算是絕佳拍鳥、賞鳥地點。


達觀山自然保護區鳥類直擊

進了達觀山自然保護區後,沿途常可以見到白耳畫眉、冠羽畫眉的出沒。白耳畫眉習慣停棲在樹林的頂層,拍攝時可以嘗試找尋平視角的場景較易拍得滿意的作品;冠羽畫眉則是很容易受到食物的吸引,舉凡果實、花蜜都是他的食物來源,在拍攝時若能在他們覓食的區域等待,很容易就可以捕捉到他們嬌小、可愛的身影。


▲白耳畫眉:破曉時分,沿著北橫往上巴陵地區前進,沿路幾乎都可以聽到不絕於耳的白耳畫眉「米~米~米~米~酒~~~」叫聲。白耳畫眉是很常見中海拔山鳥,由眼眶延伸到耳後的白色羽毛是他最明顯的特徵。由於白耳畫眉多停留在樹林的頂層,所以由制高點向下或平視角拍攝是較理想的選擇。(Canon EOS 20D+EF500mm f/4.5LUSM, F5.6, 1/250, ISO 200)


▲冠羽畫眉:拉拉山完整的林相、充沛的食物來源孕育了豐富的鳥類資源。每到了冬季,果實成熟時,常可見到冠羽畫眉在其上覓食的畫面;而冠羽畫眉吃果子、挑果子時的可愛模樣,更每每成為鳥人們追逐的焦點。(C a n o n E O S
20D+EF500mm f/4.5L USM, F5.6, 1/200, ISO 400)

 

另一樣拉拉山的令人驚奇之處便是稀有珍貴的黃山雀。黃山雀是台灣特有種鳥類,數量稀少,但若常造訪達觀山園區便有機會一睹其丰采。黃山雀因外型小巧可愛,常被獵捕、販售當寵物,在列為保育類動物後,捕獵壓力才稍微降低。從筆者幾次上山的經驗歸納,黃山雀其實不太怕人,當他們在覓食的時候常常會近到無法對焦;不過黃山雀常現身在枝葉繁密的樹上,所以拍攝時需多花時間等待順光、透空的場景。


▲黃山雀:黃山雀是台灣特有種鳥類中唯一的山雀科鳥類,也是稀有的留鳥。黃山雀一身鮮黃色的覆羽再加上頭頂上的黑色羽冠,模樣十分可愛,鳴聲也十分婉轉悅耳。(Canon EOS 20D+EF500mm f/4.5L USM, F5.6, 1/100,ISO 400, with 20 mm extension tube)

 

在筆者的觀察中,青背山雀常伴隨著黃山雀一同出現,雖沒有看到他們之間明顯的互動關係,不過感覺上他們倆就像是好朋友一樣,不會互相驅趕,一起在樹林裡出沒。在達觀山數量眾多的青背山雀,每年在三月左右就會展開求偶的行為,在園區內常有機會見到青背山雀雄鳥叼著小蟲向雌鳥示愛的可愛畫面呢!


▲青背山雀:有著一身鮮鵝黃色覆羽的青背山雀,和冠羽畫眉並列中低海拔最常見的山鳥。青背山雀的鳴聲十分響亮,常發出「啾~啾~」或「唧、唧降~」的叫聲,筆者甚至數度親耳聽到青背山雀模仿冠羽畫眉『吐~米~酒~』叫聲。(C a n o n E O S 20D+E F500m m f/4.5L U S M, F5,1/50, ISO 400, -1/3 EV)

 

當漫步在林道上,傳來陣陣悅耳、如銀鈴般的「鈴~鈴~」聲響,那就是棕面鶯呼喚了。印象中,不同地域的棕面鶯其生性也大大相異;筆者在中部山區所遇到的棕面鶯似乎都極為怕人,又非常的好動,要清楚的捕捉他們影像是很高難度的挑戰;但在拉拉山地區的棕面鶯不但族群固定,也較容易接近,筆者甚至有在一公尺內觀察到棕面鶯的紀錄。在道路一旁的水溝及護欄上有時也可以觀察到白尾鴝的身影。白尾鴝最特別的就是他的鳴聲、一身深藍色的覆羽及白亮的尾羽;拍攝時通常光線微弱,可以試著拉高ISO值以求清晰影像。


▲棕面鶯:棕面鶯是種非常嬌小的鳥類,其鳴聲非常的特別,有如鈴聲一般的「鈴~鈴~鈴~鈴~」聲響。棕面鶯出沒於中海拔的山區,而拉拉山區正是最容易拍攝棕面鶯的地點。在筆著的經驗中,相較於其他地域,拉拉山的棕面鶯較不好動,每年的春天更是有機會與他近距離的接觸。(Canon EOS 20D+EF500mm f/4.5L USM, F8, 1/40,ISO 200, with 20 mm extension tube)


▲白尾鴝:白尾鴝公鳥的覆羽為黑藍色,尾羽有很明顯的白色線條,當尾羽張開時,雪白的羽色甚是漂亮。白尾鴝的鳴聲非常特別,為類似『咪~多蕾咪、咪~多蕾咪』的尖銳聲響。白尾鴝通常棲息在陰暗、潮濕處,常會在固定處高聲鳴唱。(C a n o n E O S 20D+EF500mm f/4.5L USM, F5.6, 1/6, ISO 400, mirror lock on)

 

(後面還有神木森林保護區的鳥兒們!)

神木森林保護區

在經過達觀山生態展示館後,就到了神木區;神木區的紅檜群共有22棵,是台灣紅檜最多的森林保護區。在進入神木區後,海拔高度就提高至1,500公尺以上;這個區域年平均溫度約攝氏16度,一年當中陰雨或雲霧瀰漫的日數較多,是非常適合鳥類活動的棲地。神木區的前半段為泥土、碎石子所鋪設成的小徑,後半段則是園方以紅檜原木舖設的3,800公尺長的「檜香小徑」。由於路程對於身負重裝備的鳥人來說相當的遙遠,也需要花相當多的時間步行(繞行一周約需100分鐘)所以建議讀者可以視個人體力、時間來決定行走的距離。

在神木區常可以見到黃腹琉璃的出沒,黃腹琉璃公鳥一身鮮豔的羽色及「伊悠~伊悠~」的鳴聲是辨認他們的好方式。若是在六、七月左右來訪,更是有機會見到黃腹琉璃的幼鳥喔!此外,有時也可以聽到紅胸啄花「滴、滴、滴」的聲響出沒,可是抬頭一望卻不容易發現他們的身影,因為他們體型極為嬌小且生性好動;由於紅胸啄花與桑寄生之間的共生互利關係,拍攝紅胸啄花若能等到桑寄生結果時較為容易。


▲黃腹琉璃:黃腹琉璃使一種羽色非常鮮豔的台灣特有亞種鳥類,在中拔山區較有機會觀察到他們。由於黃腹琉璃的覓食方式是空中或枝頭上飛擊昆蟲並在定點進食,再加上黃腹琉璃並不太怕人,所以拍攝上十分容易。在拉拉山生態展示館附近有時可以見到成對的黃腹琉璃出沒。(Canon EOS 20D+EF300mm f/4L IS USM + 1.4Xconverter, F8, 1/8, ISO 200, mirror lock on)


▲紅胸啄花:紅胸啄花是體型十分嬌小的台灣特有亞種鳥類,雄鳥的羽色由藍、紅、黑等顏色構成,十分鮮豔;雌鳥覆羽則樸素許多。常在枝頭高處發出「滴、滴、滴」的鳴聲,極為好動的他總是讓攝影者吃盡苦頭;筆者建議是在桑寄生結果時前往拍攝較有機會得到滿意的影像。(Canon EOS 20D+EF500mm f/4.5L USM, F5.6, 1/125, ISO 400,with 20 mm extension tube)

 

在神木區有時也可以見到紅尾鶲的身影;紅尾鶲有定點補食的行為模式,常可以見到他們從樹枝上起飛,在空中撲抓住獵物後再返回原地啄食的畫面。

而筆者之前在神木區較大的收穫則是茶腹鳾的拍攝。茶腹鳾是種很有趣的鳥類,他可以在樹幹上作垂直方向的快速移動。茶腹鳾常常成群出現,由於他們習性是不斷繞著樹幹行走,偶而會稍作停留,所以拍攝上並不容易;建議讀者可以先預測茶腹鳾可能行經的路線,等待他們一經過立即啟動連拍,較易得到清晰的影像。


▲茶腹鳾:若您在拉拉山區見到有鳥兒很迅速的在樹幹上垂直、環繞著樹幹行走,那就一定是茶腹鳾了!茶腹鳾是台灣地區唯一可以不需尾羽支撐就可以垂直行走的鳥兒,這全得力於牠那雙極為強健的爪子。在拉拉山的神木步道便有機會可聽到茶腹鳾「匹、匹、匹、匹~」的急促鳴聲。(Canon EOS 350D+EF500mm f/4.5L USM, F5.6, 1/125, ISO 400)


▲小彎嘴畫眉:小彎嘴畫眉在中低海拔山區是很常見的鳥類,長相有如眼睛綁著黑布條的強盜,非常有趣。小彎嘴畫眉的叫聲為低沈之「都、都、都」或「嘎歸─嘎歸」聲,在拉拉山園區內清晨常可以聽到整群的小彎嘴鳴叫聲。小彎嘴畫眉身長約21公分,屬較大型的山鳥,拍攝時可以選擇在較遠的距離外拍攝。(Canon EOS 300D+EF500mm f/4.5LUSM, F6.3, 1/50, ISO 400, -0.67EV)


▲紅頭山雀:紅頭山雀是種外表十分討人喜愛的鳥類;他像是個穿著潔白衣裳,帶著頂紅棕色帽子,再打個黑色領結的小精靈,還留著長長的尾巴。紅頭山雀是台灣唯一隸屬於長尾山雀科的鳥類,有集體行動、覓食的行為。(Ca n o n E O S 20D+E F500m m f/4.5LUSM, F5.6, 1/160, ISO 200)


▲山紅頭:山紅頭是種分佈範圍極為廣泛的鳥種,筆者從平地、丘陵,甚至到高海拔的阿里山區,都曾見過牠的蹤跡。在拉拉山自然保護區內幾乎隨處可聽到山紅頭宏亮急促的「嘟~嘟~嘟嘟嘟~」鳴聲。(Canon EOS 300D+EF500mm f/4.5L USM, F4.5, 1/50, ISO400)

作者資訊

楊偉傑,一個您覺得陌生的名字;但是提起他在網路上的化名「白博士」或許您就突然對他有了印象。他把按快門的動作當作一種生活的減壓;拍人、拍景、也拍生態的他,近來醉心於飛羽攝影,更讓他想把台灣鳥類之美透過攝影跟大家分享。曾獲2004年台北市社區網攝影比賽第一名,2005年baiter愛戀寫真數位攝影比賽優選,2006年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山徑筆記書佳作;現為國立清華大學博士候選人。個人網站:白博士的飛羽手札

【註一】 資料來源復興鄉公所、四方通行Easy travel

延伸閱讀

賞鳥、遊憩的最佳去處:內溝溪

拍鳥裝備 與 基本心法

超長望遠變焦鏡, SIGMA APO 300-800mm F5.6 EX DG HSM 試用

水底攝影 該做哪些準備呢?

作者/攝影:楊偉傑
本文同步刊載於DIGIPHOTO雜誌NO.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