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inux 界最近有不少大事,著名桌面系統 Gnome 進入 3.0,Fedora 15 直接收錄。接著 Kernel 也來到 3.0版,追加了不少新特性,Ubuntu 系統也將在下週四推出第一個公開測試( Beta )版。筆者利用虛擬機器安裝目前的 Daily 版,帶大家一窺究竟。
Linux 界最近有不少大事,著名桌面系統 Gnome 進入 3.0,Fedora 15 直接收錄。接著 Kernel 也來到 3.0版,追加了不少新特性,Ubuntu 系統也將在下週四推出第一個公開測試( Beta )版。筆者利用虛擬機器安裝目前的 Daily 版,帶大家一窺究竟。
還有一個禮拜多,Ubuntu就要推出Beta版。雖說從Alpha到Beta,名義上是從內部測試到公開測試,但Ubuntu跟眾多Linux發行版一樣,不管是Alpha還是Beta,在網路上都可以自由下載來玩。說起來只是個名稱方便。但Beta畢竟是經過一連串開發之後,逐漸穩定下來,最接近未來發行的樣子,筆者手邊的虛擬機器也裝上了Ubuntu 11.10 Daily Build,試著去摸索新系統所帶來的改變。
Ubuntu 11.04時,甫推出自家的新UI「Unity」 ,讓許多習慣玩虛擬機器的人大感頭痛。新界面的特色需要3D加速能力,但主流的虛擬機器軟體在3D加速優化上並沒有非常好的表現,若想搶先玩,還是最好架個實體主機。到了Ubuntu 11.10時,Unity已經可以用2D版,並以「Ubuntu 2D」的選項出現。不過筆者用Oracle VM Virtualbox 4.1.2加掛Guest Additions,仍無法啟用3D介面,只好全程以2D試玩。幸好2D的畫面看起來與3D相去不遠,雖然略顯樸素,但是邏輯上跟3D版沒有差別。
 ▲8/15號更新時,取代以前的GDM(GNOME Display Manager),
正式加入的LightDM登入介面。

▲LightDM的畫面特徵是與後面的Unity有簡單的整合,例如右上角的音量按鈕,
很適合在一些肅靜的場合,需要小心自己登入後發出雄壯的登入音效(笑)。
▲Ubuntu 11.10目前使用3.0版核心,桌面管理系統底層還是GNOME 3.1.5。

▲這台是筆者家裡的Ubuntu主機,對照之下可以簡單看出系統核心與GNOME版本的更動。
Unity的安排與前代相同,左側都會有一排軟體捷徑列,預設狀態下會有Firefox、Libreoffice、Ubuntu軟體中心、Ubuntu One這些軟體,當然也跟前代一樣可以自己安排。以配置來看,這應該會是Ubuntu日後系統外觀的主幹配置。有一個小地方和前一代不太一樣的地方是,左上角的Dock按鈕被放大,移到左側捷徑列最上面。辨識度還不錯,不知道最後發行版會不會維持一樣的設計?
Evolution讓位,Thunderbird取而代之
在主要的軟體上,大多沒有太大變化,比較容易注意到的是,預設的郵件軟體從Evolution換成了Thunderbird。從這個變更去看,Ubuntu的戰略目標應該是逐漸擺脫Gnome的依賴,所以捨棄Gnome的預設郵件軟體Evolution,改用Mozilla的Thunderbird。筆者個人兩套都曾用過,就個人習慣來說比較喜歡Thunderbird,但也覺得Evolution其實並不差。平心而論,自己大多數收信的時候不是在智慧型手機上,就是網頁介面上,郵件軟體的變動對筆者來說不痛不癢。反倒是網頁瀏覽器比較關心XD。
Ubuntu 11.10預設的瀏覽器依然是Mozilla Firefox,別名是狐耳摩莎的小莎。Alpha不久前還是6.0版,最近已經更新到7.0。雖然有點可惜,不是自己熟悉的Chromium,但是想用Chromium的時候打個指令裝起來就好了。再不然也可以透過Ubuntu軟體中心去搜尋,至少不會失望。
▲Firefox近期版號急起直追,目前版本為7.0
▲Thunderbird則是取代原本的Evolution,成為Ubuntu 11.10預設的郵件軟體。
▲Libreoffice目前為3.4.1版,近期有不少小更新,也許到10月時已經是3.4.3版。

▲雖然ibus有拼音跟注音輸入法,但是換成新酷音就會不穩,筆者改灌自己熟悉的
gcin,可以順利打字。但拿來工作還是等正式版之後再來更新比較好。
(後面還有:整容後的軟體中心)
軟體中心小修,充分利用空間
軟體中心的改變比較像是更針對螢幕區塊做優化。由於Unity整個介面目標是希望能讓解析度不高的觸控裝置也能方便使用,在軟體中心的部份也做了一翻變動。比較醒目的特徵是,將左側的選單往上排靠,並加寬辨識區塊,閱讀區因而放大不少,比較顯見的一點是,在軟體的標題與簡介呈現上,更適合小螢幕去瀏覽。
▲截稿前Ubuntu軟體中心有一次更新,整個介面都改頭換面了,教人眼睛一亮。
▲前一版左欄的部份變成上方橫排工具列。搜尋功能仍一樣是隨打即找。
▲改版後的軟體中心感覺還算流暢。雖說熟手大多是終端機叫出來打指令去裝軟體XD
,但這樣的介面配置也有利於新手摸索使用,或是輸入介面必須受限在無鍵盤的情況。

▲對比一下改版前的樣子,顯然是為了小螢幕的環境去調整版面配置。

▲Ubuntu 11.10沿用上一版預設的即時通軟體Empathy,截稿前更新到3.1.5.1版。
▲可支援Facebook與Twitter的好用軟體Gwibber亦沒有缺席。介面也經過了改良。

▲用來編輯純文字檔,或是編輯設定檔很好用的gedit。
下拉式分類改成點擊式,利於觸控操作
Unity一直給人一種不直覺的印象,筆者覺得軟體變得比以前還難找也是個原因。截稿前的一次更新中,幫Ubuntu 11.10更新了一個小玩意「LenesLenses」,可以用「分類」的概念去尋找自己的軟體。用起來感覺很特別,筆者注意到,這樣的按鈕設計同樣也方便觸控使用。以Unity本身目標不只是針對桌面系統應用,還針對了觸控裝置的優化,就可以理解這樣設計的意義所在。

▲從旁邊的Filter results按下,就可以看到這次新增的「LenesLenses」分類介面。
▲搜尋框可以打中文了(感動)!不過功能好像還有缺陷。另外新酷音現階段還是
一樣一開就當,這邊的輸入是用gcin底下的詞音輸入法達成。
▲資料夾也有,不過虛擬機內目前沒有什麼檔案,所以旁邊一片白。

▲音樂管理也可以依照年代、風格來分類。
(後面還有主畫面上的小地方)
系統設定與網路服務功能整合進選單
主畫面有哏?其實是有的。一些主要的設定、帳戶的切換、還有網路服務選單整合、音效播放器的整合,都可以在主畫面右上角一次搞定。這部份11.04時期就已經有一些維護,但因為Unity一開始設計不良,筆者自用的機器也選擇切回傳統Gnome去了(汗),到這次試用Ubuntu 11.10時,才開始研究這些功能。

▲右上角的按鈕整合了部份控制功能與登出關機選項。不過目前還是英文介面。

▲更新管理員也可以直接從裡面呼叫,相當便利。

▲整合過的「系統設定值」其實就是Windows用戶熟悉的「控制台」
,可以進行許多設定。

▲時間的部份點開來會看到月曆。也可以做設定調整。

▲登入的帳戶也可以做快速切換使用者。不過筆者的測試機沒有其他帳號。暫時還
用不太到。

▲郵件按鈕按下可以看到整合即時通狀態切換(Empathy)、社群網站狀態(Gwibber)
電子郵件狀態(Thunderbird)以及Ubuntu自有的雲端儲存服務Ubuntu One。

▲音效紐則整合預設的音樂播放軟體Banshee。
9月開始公開測試
經過Alpha的洗禮,Ubuntu 11.10將在9/1進入Beta。整體介面跟架構大致都會固定下來。剩下的是除蟲跟優化。測試版系統會發生什麼事都不意外,以現在的穩定度而言,仍是比較適合嘗鮮或協助除錯的程度。距離最後釋出時間約剩下2個月,還在琢磨要不要跟著升級前,也許先玩一下測試版,會有不同的想法。
Ubuntu 11.10下載點:
Ubuntu 11.10 Alpha 3:http://cdimage.ubuntu.com/releases/oneiric/alpha-3/
Ubuntu 11.10 Daily Build(每日更新):http://cdimage.ubuntu.com/daily/curre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