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頂級攝影器材專家,但他認為窮人才應該玩攝影;他拍紀實攝影,因為他想要在這紀實攝影不流行的年代,用鏡頭為這世代多少留下一些記憶;他一年有大部分時間背著包在山裡亂竄,不是去拍照,就是去救災(也曾拍照到一半轉去救災);他是趙嘉,一個很難被清楚歸類的攝影人。
邁向攝影師之路
趙嘉與攝影的第一次接觸相當早。「準確地說是在六歲時,我第一次轉動祿來(Rollei)雙眼相機的調焦鈕,看到我們家小院裡的桃樹逐漸從磨砂玻璃的表面清晰浮現出來,當下就覺得:哇,這個真的是很不一樣的。」從此之後,趙嘉一直斷斷續續地拍照,但直到上了大學,常常泡在圖書館裡,他才開始認真思考攝影這回事。由於喜愛閱讀美國國家地理雜誌,不僅深受裡面照片所吸引,也開啟他對旅遊的憧憬;尤其是布列松(Henry Cartier-Bresson)在印度拍攝的一張照片,聖潔的氣氛讓他從此愛上攝影。
或許因為是學財務出身的,恪守「穩健原則」,趙嘉不太願意徹底放棄本行,所以始終沒做專職攝影師。這對他本來是一項劣勢,因為一年到頭他有時只能拼湊出一個月的時間專心攝影,這對報導攝影師來說真的是太少了;是不碰商業攝影卻給了他更多創作熱情與自由。「攝影這東西,做得再成功也賺不了大錢,所以還是純粹一點好。只要保持興趣,你自然就有動力去保持創作熱情。」
為何選擇頂級攝影器材
當初會開始寫頂級攝影器材這個題目,一方面是常有許多人詢問趙嘉如何選擇器材或哪種器材最好等等問題,另一方面,他也希望破除「使用昂貴器材就能直接提升攝影技術水準」的迷思。因此,趙嘉決定從實際拍攝使用的觀點出發,探討各類型相機中,究竟哪些可以符合某種攝影類型的拍攝要求,並幫助該類型攝影者獲得最高影像品質。
「我並不認為每個人都需要頂級攝影器材。」對於只打算拍攝「到此一遊」照並在網路上分享給親朋好友看的人,購買頂級攝影器材是完全不必要的。「頂級攝影器材主要是提供給(全職或業餘)攝影師以及對影像品質要求高的人使用的;你必須掌握相當的攝影知識與技術,才很好地使用它們。」
既然不是每個人都需要使用頂級攝影器材,那到底是器材還是個人技術造就了一張好照片?趙嘉覺得,首先必須要認清器材對照片的影響是什麼。只要你明白自己的出發點和需求,器材的選擇就很容易明確,並不值得反復思量。對於器材糾結的攝影者,多數是希望一台機器把所有題材都拍好的。
▲清晨拉薩的八廓街;底片紀錄下清冷的藍色調氛圍。
給攝影創作者的建議
趙嘉覺得瞭解其他攝影師(尤其是歷史上有名的好攝影師),對於攝影功力的養成是很重要的。「只有你知道了前人做過什麼,才能不必重複前人做過的事情,也才能有突破。」對於初學者,趙嘉經常告誡他們,必須先認真地看過一百本攝影集,再來討論什麼照片好、什麼照片不好。「要不然,經常出現這種問題:當我指出某張照片好的時候,拍的人自己都一頭霧水,反問我這張照片為什麼好?」他認為,腦子裡好照片多了(不管是看來的還是模仿來的),你才知道別人是怎麼拍的;只要不那麼拍,你就有可能在眾多平庸照片中脫穎而出。
趙嘉小檔案
1972年生於北京。作為攝影師和攝影指導,與多家人文地理、時尚類雜誌及相關機構合作;作為攝影器材和技術領域的專家,撰寫的文章也見諸於多家攝影刊物,同時為媒體、影視製作公司及高校進行攝影和特殊攝影方面的培訓。現為《美麗佳人》(Marie Clarie)、《國家地理旅遊家》(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雜誌簽約攝影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攝影顧問、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亦是中國大陸最暢銷的攝影圖書《頂級攝影器材》作者,出版書目遍及諸多領域。趙嘉是活躍的人道主義者,以其對高原環境的熟悉與瞭解,時常投身人道救援活動,近年來之四川、青海等地震無役不與;在環境保護上,他也藉由環保印刷與騎自行車等方式,為地球略盡棉薄心力。部落格》blog.sina.com.cn/zhaojia1972年生於北京。作為攝影師和攝影指導,與多家人文地理、時尚類雜誌及相關機構合作;作為攝影器材和技術領域的專家,撰寫的文章也見諸於多家攝影刊物,同時為媒體、影視製作公司及高校進行攝影和特殊攝影方面的培訓。現為《美麗佳人》(Marie Clarie)、《國家地理旅遊家》(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雜誌簽約攝影師、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攝影顧問、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亦是中國大陸最暢銷的攝影圖書《頂級攝影器材》作者,出版書目遍及諸多領域。
撰文:林怡君
作品提供:趙嘉
本文同步刊載於 DIGIPHOTO數位相機採購活用 第4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