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學拍人像時,可能比較多專注於「量」的部分,透過多拍來摸索經驗,以累積量而達到質變。當拍了好一陣子後,多多少少都有些進步和收穫,不過學無止盡,要不斷複習並嘗試新挑戰才會前進更快。來看看下面這11個 戶外 人像 攝影 技巧,你是否也都領會掌握了?如果真的都攻克的話,應該又會有更大的飛躍吧!

手動選擇對焦點

當選用自動對焦模式來進行拍攝時,是不是也習慣將對焦點的選擇權交給相機呢?也許在拍攝一般風景時,這麼做並不會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但在拍攝人像時,卻可能會出現一些抓錯焦點的狀況。一般相機的自動對焦系統,常常會以較近的物體,或明暗對比度較明顯的區塊判斷幾個對焦點,再透過拍攝距離平均值的計算,從中選擇一點作為對焦點。但它判斷出來的對焦點,有時不一定是我們想要對焦的部分,因此手動選擇單點對焦的準確度反而較高。

 

把對焦點放在眼睛上

在人像拍攝,特別是肖像攝影中,眼神是非常重要的元素,常常是整張作品的靈魂,能生動傳遞被攝者內心的情感。此外,眼睛也是人臉上最銳利的元素,對焦判斷的辨識度也比較高,且若利用大光圈鏡頭拍攝時,用眼睛為對焦點將會有更好的效果,因為淺景深的效果甚至能讓被攝者的臉部皮膚達到柔化的妙效。

▲攝影者:Geomangio,圖片來源:Digital Photography School

 

大光圈鏡頭拍出唯美淺景深

雖然說,淺景深並不是美的絕對,但無可否認的是,不少擁有淺景深效果的人像普遍受到歡迎,淺景深讓被攝者更突出,搭配自然光,有時候常常能製造出清新空氣的光感,達到夢幻唯美的效果。不過在是用大光圈鏡頭拍攝時,更要注意對焦點的選擇,不然容易出現被攝者眼睛糊掉的失敗狀況。

 

不要隨便拿廣角鏡拍人?

提到廣角鏡,印象最深刻的兩點,一是能囊括寬廣的大景,二是明顯的桶狀變形。常用在風景拍攝的廣角鏡頭,有的攝影前輩不建議大家用來拍攝人像,因為很少有誰會喜歡人臉變形的效果。通常練習人像拍攝,大多還是選擇等效焦距在50mm以上的鏡頭為佳。儘管等效焦距在70mm以下,周邊多少就會有變形的現象產生,但基本維持在50mm以上都不是那麼明顯。

只是,廣角鏡真的不能拿來拍人嗎?答案是否定的,只是大家要掌握訣竅,有興趣的朋友可參考本站編輯部或達人Herman老師的廣角人像拍攝分享。

▲Canon 廣角鏡頭 EF 16-35mm F4L IS USM

 

用RAW檔拍攝

在數位攝影時代,RAW檔就好比底片,上面記錄著影像未壓縮處理過的原始數據訊息,能讓使用者在拍攝之後,利用專門的編修軟體一定範圍內地調整包括曝光、白平衡等數據,卻不會像直接編輯JPEG檔那樣使影像品質下降。相信不少新手玩家早已知道拍攝RAW檔的優勢,儘管檔案比較大,且需要專門的解讀軟體才可讀取瀏覽,但這是攝影學習之路中難以逃避的一個選擇,嘗試後便知道獲益無窮啊!如果還不清楚或想複習RAW的好處,可到這裡了解。

 

攜帶灰卡,校出正常白平衡

一般遇到白平衡的問題,大多數出現在室內拍攝的情況,由於不同燈光的關係,造成畫面色溫異常的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現在不少相機內會有對應的白平衡模式可選擇,以緩解色溫異常的情況,儘管也不是次次都管用。除此之外,也能在現場找個白色的物體作為參考標準,拍攝RAW檔之後在進編修軟體,以自訂義白平衡的形式,用滴管汲取畫面中的白色處來調整,更講究者則會用上灰卡代替白色物體做為參考。

灰卡灰卡,這麼叫起來大家或許都會把它直接想成一張灰色的卡紙,就像黑卡那樣。其實一般的灰卡通常採用濃度18%的灰色,比較接近人眼看出去的白色,再加上各種白紙的白色種類不一,有的還可能添加螢光劑之類的影響判斷,相比之下18%灰色反而標準。

也許一些攝影朋友會以為戶外拍攝不存在白平衡的問題,其實不然,一天內太陽透過不同的照射角度,也會產生色溫的變化,認真一點的攝影師,會在每次日光變化時,再拍攝灰卡保證白平衡的準確。

圖片來源:Catalogomoda

 

(下一頁還有更多等著你掌握的技巧喔!)

學會處理較強較硬的光線

攝影本身就是光影的藝術,在人像創作當然也是如此,不同的光線能製造不同人像效果。通常外拍人像,多建議大家避免在正午日光強烈的時候進行,不僅又熱又曬,強硬的頂光拍出來的效果往往也欠佳。但如果真的不得不在這樣的狀況下拍攝,也是有相應的對策,可選擇在庇蔭處拍攝,避免強烈的日光直接照射在被攝者臉上,形成明暗對比強烈的光影,同時也要注意像樹等有縫隙的遮蔽物,是否會在被攝者面上製造奇怪的光斑。更多強光下的人像拍攝方法,可參考這裡的一些小技巧。

另外,在萬里無雲的天氣中拍攝人像也要特別小心,最好攜帶柔光板或反光板,可替代雲層來製造柔化日光的作用。

▲攝影者:Meredith Farmer圖片來源:Digital Photography School

 

注意被攝者臉上的光影呈現

不喜歡強光下拍人像,正是因為那樣強硬的光,所製造的光影效果不夠柔美,甚至可能會在被攝者臉上映出不自然的光影。其實,只要在有陽光或其他明顯光源的場景下拍攝,一不注意,都有可能出現類似的情況,例如可能會因為站立的位置、面對的方向不對,而在被攝者一部分臉上留下場景中其他物體,如路燈、樹蔭、屋簷等的陰影,即便對比度不像強光時那麼誇張,但還是會影響視覺美感。(編按:變成黑白臉?)

 

活用手邊的材料做反光板或柔光罩

隨著人像拍攝水準提升,鑽研更加深入後,反光板就會變成拍攝中必不可少的配件之一。反光板不一定要買現成的產品,也可利用一些像白色塑膠泡棉板來自己DIY製作。如果在拍攝現場臨時需要反光板,卻又沒有帶的話,則可尋找類似白色牆壁、鏡子等,為被攝者進行補光。面對頭頂上強烈的太陽光,也可嘗試用家裡舊的白床單(雙人加大的Size比較好用),加上曬衣繩和曬衣夾,配合場地中的樹、路燈等柱子,DIY搭一個巨大的柔光罩。不過記得要把床單垂墜的邊緣固定好,不然風一吹很可能掀掉或飄進畫面。

 

熟記晴天16法則

相信不少朋友都比較喜歡在晴天時外拍,在不用測光表或灰卡測光時,只要記住晴天16法則,也能較好地判斷測光狀況。還記得晴天16法則是什麼嗎?在晴天的拍攝環境中,若你將光圈設置為f16,則此時正確曝光需要的快門速度將會是ISO感光度的倒數。好比晴天時,在光圈f16的前提下,將ISO值設定為100,則快門速度就應該是1/100s。如果是陰天拍攝的話,參考光圈值應對應為f8。當然,如果手邊有測光表或灰卡的話,判斷的曝光效果則會更精確。

▲攝影者:Riot Jane圖片來源:Digital Photography School

 

留意細節的部分

不管拍攝什麼題材,若想要讓作品更上一層樓,就必須要越來越講究畫面的細節。拍攝人像時,注意你畫面中主體對象是被攝者,為了要讓觀賞者一目了然地看到你的拍攝主體,要盡量避開其他可能搶鏡其他事物進入畫面。有時候面對雜亂的背景,也可採取淺景深的方式將之虛化,以凸顯人物。除此之外,對於被攝者身上的細節也要留心,服裝是不是有哪裡變成一坨、妝容是不是有花掉、頭髮是不是有點亂等。雖然有些瑕疵到後製時也是能編修調整,但如果能一步到位,何樂不為呢?

 

延伸閱讀

人像/肖像拍攝選景指南,給新手玩家的8個建議

[攝影] 如何引導出自然好表情

人像基礎打光技法:基礎光線知識

新手 自我檢測: 人像 攝影 中應避免出現5個 NG 狀況

資料來源:Digital Photography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