饅頭人:「熊大,我們一起去參加Intel的活動,好不好啊?聽說有什麼新99和4K的應用,應該很有看頭! 」
熊大:「撲克牌的99我玩過,K就是無條件加到99阿!4個K是大老二鐵支的玩法啊,兩個可以一起玩唷?」
饅頭人:「…」,跟我走就對啦~
【前言】
前陣子Intel才跨足行動裝置的市場,在當時內嵌有Intel Atom處理器的行動裝置,不論播放4K影片,還是進行影像後製的編輯,其流暢不Lag的處理速度,至今都還讓人印象深刻,Intel除了行動裝置處理器作得嚇嚇叫之外,Intel真正的主戰場還是在桌上型電腦平台上,針對專業工作者所推出的桌上型極致版處理器,微架構從2012年的Sandy Bridge-E演進到2013年的Ivy Bridge-E,到了今年終於也推出了Haswell-E架構的處理器,其中Sandy Bridge-E與Ivy Bridge-E使用前代X79晶片組,而Haswell-E則使用全新X99晶片組,究竟Haswell-E處理器搭配X99晶片組平台,能發揮多大效能?今日體驗會就要透過極耗資源的4K影音剪輯與應用,來替大家一窺Intel的神祕面紗!以下內容分為【王團報到篇】、【硬體技術篇】、【軟體應用篇】、【導演分享篇】與【體驗心得篇】。
【▼】今日體驗會的地點位於台北科技大學體育場旁的億光大樓,當天不時傳來體育場學生打球的聲音,這聲音真的是好熱血阿!這棟大樓也是校友-王世雄先生鼎力捐助的成果,共15層的大樓散發出人文與科技結合的風格,著實讓人景仰不已。
【▼】億光大樓1F為奧迪展示車中心,今日會場位於3F,不過會場電梯似乎還沒有整裝好,筆者也熱血起來爬上樓梯,已經有王團成員陸續報到了,這次的活動也將近來了百人,電腦王工作人員,您們可辛苦了~
【▼】會場的兩幅海報看板,Intel第四代處理器,目前在市面上真的無人可敵,能拿來比較的,就只有自己前一代的產品,這叫對手情何以堪呀...,一馬當先的Intel處理器,這次王者再臨推出的就是首款8核心Intel core i7極致版處理器,標榜不鎖倍頻,不打折的極限快感,盡情釋放潛能到巔峰。
【▼】寬廣而明亮的場地,能容納120人,左右兩邊分別有投影機來投影今天講師的投影片,輪胎造型的擴音喇叭也是蠻有趣的設計,王團成員們趁還沒開始,盡情把玩展示機與拍照。
【▼】今日現場抽獎賞,最大獎就是Intel提供的core i7-5820K處理器,為LGA2011-V3特殊腳位。
【▼】會後也有Po文大賞,也是Intel提供的240GB固態硬碟,730系列的SSD是Intel今年才推出不久的產品,骷髏頭的造型讓人驚艷,五年全保更是品質的信心!
【▼】Intel Inside專屬的展示區,都是內建強大的Intel Atom處理器,這次主辦單位提供了三台讓大家體驗。上次王團沒體驗到的朋友,衝著這次活動一次鑑賞個夠!
【▼】首先第一台展示機,是螢幕邊框採白色設計的Acer Iconia Tab 8,這台也是市場主打三星Tab系列的機種,作業系統為Android 4.4,IPS螢幕解析能高達1920 X 1200,並採用Zero Air Gap 全貼合技術讓螢幕更薄,最重要的是處理器是Intel Atom Z3745,時脈速度為1.33GHz,突增頻率能提升至1.86GHz,真正4C4T的設計。
【▼】Acer Iconia Tab 8前鏡頭為200萬畫素,主鏡頭為500萬畫素,貼上Intel Inside的貼紙就是代表血統不一樣!
【▼】左側邊有電源鍵與音量控制鍵,採用與背板相同的銀色塗料。
【▼】右側有擴充記憶體插槽,可透過 microSD 記憶卡擴充,最大支援 32GB 儲存空間。
【▼】機身上方的插孔由左至右為外接螢幕的Micro HDMI、傳輸兼充電的Micro USB與聽音樂的3.5mm 耳機孔。
【▼】第二台展示機,是ASUS推出四核心手機平板電腦的Fonepad 7,支援 WCDMA + GSM 雙卡雙待功能,黑色質感與不易沾指紋觸控螢幕,真的還蠻討喜的,重點搭載 64 位元 Intel Atom Z3560 1.83GHz 四核心處理器,內建 Intel 超執行緒技術(Hyper-Threading),多工極致效能可提供長效電源續航力通話時間高達 30小時,待機 619 小時。
【▼】3.5mm耳機孔和麥克風安排在Fonepad 7的底部。
【▼】機身左側設計了音量控制鍵與電源鍵,電源鍵位於機身中間偏上位置,操作上也方便拇指進行按壓。
【▼】機身右側有防塵蓋住的有三個卡槽,內含最高支援64 GB的Micro SD 外接儲存記憶卡插槽與兩個 Micro SIM卡插槽,加上電池有3950mAh,平板手機一次到位。
【▼】背蓋Intel Inside的logo就不是用貼紙了,而是直接刻印到背蓋上,而且厚度9.8mm,重量也只有299g,無論手拿或放包包都很方便。
【▼】拍照的後置相機鏡頭則為 五百萬畫素,支援 FHD 1080p的錄影。鏡頭上方設計了 Micro USB 連接埠用來傳輸資料與充電用。
【▼】第三台展示機,是Acer推出的10.1吋二合一平板筆電Aspire Switch 10,搭載的是Windows 8.1作業系統,硬體方面搭載了Intel四核心處理器Z3745,2GB RAM、eMMC 64GB的硬碟空間與5190mAh的鋰電池容量。
【▼】Aspire Switch 10擁有178度廣視角與Zero Air Gap技術,讓螢幕更輕薄,便於輕鬆切換成筆電、平板、觀賞、與帳篷 (Tent) 四種使用模式。
【▼】尺寸重量部分,尺寸:平板 261.6×177.1×8.9mm、含鍵盤基座 261.6×177.1×20.2mm;重量:平板 0.585kg、含鍵盤基座 1.17kg。
【▼】Aspire Switch 10右側有麥克風收音孔、Micro SD記憶卡插槽、Micro USB插槽、Micro HDMI插槽與變壓器電源插孔。
【▼】Aspire Switch 10左側就比較單純了,僅有音量控制鍵、電源鍵與3.5mm耳機接孔,變形為平板時也好操作。
【▼】Acer Aspire Switch 10採用IPS廣視角螢幕,解析度為1366×768,其色澤、清晰度與飽和度都有一定水準,帶到戶外或明亮處使用,可大幅降低折射反光。
【▼】Acer Aspire Switch 10獨特的磁吸式軸承設計(Acer Snap Hinge),最重可以承受2.8公斤的拉力,讓平板不易與鍵盤基座脫離。
【▼】展示區鑑賞告一段落,看到工作人員再做最後的確認,準備進行今天的課程。熊熊看到除了Intel SSD走骷髏頭造型外,現連處理器也要改走鬼洗風格啦...XDDD。
【▼】活動開始前,由美麗的主持人茶茶 ,先出來和大家Say Hello。
【▼】茶茶也和大家報告今天活動流程,上半場會有兩位講師授課,下半場則由導演主講,最後就是最緊張的抽獎時間囉~
【▼】現場抽獎的部分,真的都是不錯的獎項,尤其頭獎Intel core i7 5820K,筆者從光華商場過來前詢問商家,價格更高達 NT$ 12500上下,好心動吶!
【▼】講師為Intel IA平台技術經理Jim Chen,Jim看到都是熟面孔的王團朋友們,心中真的滿是感激,當然也有些是新面孔,感謝大家能如此死忠的來參加Intel所舉辦的活動。
【▼】今天硬體技術要介紹的就是Intel Core i7極致版處理器與Intel X99晶片組所搭配的完美平台。
【▼】極致版本處理器的誕生是經過10年的進化,從2003年的單核心提升到2014年的八核心處理器,不但製程越來越先進(130nm to 22nm),腳位也從LGA775變成LGA2011-v0、LGA2011-v3,能容納的電晶體數更高達26億個,目前極致版處理器外包裝Logo又從前幾年的黑色包裝 (Sandy Bridge-E) 改為大家最熟悉的藍色包裝,但Ivy Bridge-E與Haswell-E同為藍色包裝,但晶片組大大不同,買時千萬要注意!
【▼】現場Jim並提出了目前Intel core i7極致版有哪三顆型號,有神人一下就答出來是5960X、5930K與5820K,真的是Intel忠實的粉絲。
【▼】Intel Core i7極致版處理器系列 (開發代號 Haswell-E),其特點有三:
◎Intel首款8核心的桌上型處理器:(僅 5960X)
1.採用LGA2011-v3全新腳位。
2.有8核心 (僅 5960X) 與6核心產品(5930K與5820K)。
3.全新X99晶片組與強化升級I/O的相容性。
4.首款桌上型平台支援DDR4記憶體 (最多64GB)。
◎多執行緒運算的極致平台:
1.多工運算效能比4核心平台相比提升了79%。
2.16個執行緒搭配4通道記憶體,能提升影音轉檔與多工處理的效能。
◎效能表現對於苛求甚高的遊戲與超頻玩家來說是無可挑剔的棒!
1.高達40條PCIe 3.0通道數,最高能支援4張獨立顯卡。
2.極致版全面不鎖倍頻,讓玩家體驗極致超頻的快感!
【▼】不鎖倍頻的Intel Core i7處理器家族的比較,新推出5系列處理器,全新改版的部分就是全面支援四通道DDR4記憶體與腳位更換成2011-v3,除了基本核心數是從 (真) 六核起跳外,L3快取記憶體容量與PCIe 3.0通道數量都較4系列處理器有明顯的長進,但付出的代價就是TDP功耗略為大了些。
【▼】Intel Core i7極致版處理器總覽:能支援40條通道數的PCIe 3.0多張獨立顯卡串連應用,對記憶體通道更能達到四通道DDR4 2133MHz;與X99晶片組的溝通介面仍以頻寬2GB/s的DMI 2.0 X4匯流排來傳輸,其6組USB3.0、8組USB2. 0、PCI Express 2.0*8與SATA 3 *10,已經媲美Intel伺服器Xeon E3等級。
【▼】以X99 (Haswell-E) 與X79 (Sandy Bridge-E & Ivy Bridge-E) 晶片組作比較,X99晶片組最高核心可達到八核心並共享20MB 的L3快取、支援四通道DDR4-2133MHz記憶體與BCLK超頻晶片組,對於高速介面的SATA提供10組通道數並加強對Thunderbolt的相容性,未來和Apple產品連接將更便利。
【▼】以同為極致版i7作比較,Haswell-E架構的5960X處理器比Ivy Bridge-E架構的4960X處理器效能相比,4K影像編輯提升20%、3D繪圖提升32%、遊戲物理效果與AI智能則提升14%。
【▼】以可多執行緒執行的Handbrake轉檔軟體進行4K轉檔為1080p,基本時脈3.0GHz的i7-5960X多執行緒的效能硬是比基本時脈3.6GHz的i7-4960X快34%,比基本時脈4.0GHz的i7-4790K快了69%。這邊要特別說明的是單執行緒即使快,但碰到轉檔這複雜的運算,還是多執行緒比單時脈快還來的有用些。
【▼】接下來就是Live Demo的時間,由新一代處理器5960X搭配新X99平台 vs. 4790K+前一代平台,分別展示
1.4K影片轉檔 (1分30秒的4K影片轉H.264 4096 X 2160 60p) 的時間。
2.4K影片播放流暢度。
【▼】Demo的部分,由Jim交棒給Intel通路技術助理Johnny帶我們一起來體驗5960X vs. 4790K前後代王者的差異。
【▼】4K影片轉檔 (1分30秒的4K影片轉H.264 4096 X 2160 60p) 的實況Demo。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BDhELkh03A&list=UU20YhRNYuL0KA23Km28_9_g
【▼】用訊連最新版威力導演13進行1分30秒的4K影片轉H 264 4096 X 2160 60p的時間來看,以5960X加裝GTX 780獨顯轉完約2分鐘;而4790K是只用內顯,轉完近5分鐘,這邊也許有人會質疑,加了獨顯當然比較快,的確會比較快,但真正快的比例還是以CPU本身的能力為大宗,加裝GTX 780獨顯只是為了在現場展示時能後看起來順一點,由影片可以得知轉檔吃的資源主要是以CPU為主, CPU也幾乎都是以100%滿載下去執行。
【▼】至於以訊連PowerDVD 14版播放4K影片的情況,是否和轉檔一樣只吃CPU資源呢?結論是加了獨顯的5960X (8C16T)平台果然如行雲流水般的順暢,而只有內顯的4790K (4C8T)平台則顯得卡卡頓頓的,看來用內顯HD Graphic 4600來播放4K影片還是略為吃力,但若播放的是FHD影片的話,雙方則不分上下。
【▼】以下影片為5960X vs. 4790K前後代王者播放4K影片的實況Demo。
http://youtu.be/hoRGMnQ_bss
【▼】針對渲染的平台,拿中階工作站等級的Xeon E5-2650相比,i7-5960X性價比方面就真的就好上很多,至少差了110元美金,而且效果也不錯!
【▼】以Keyshot-Sports Car Rendering (使用16核心)相比,相同核心數下,渲染效果更快!
【▼】Johnny為大家展示渲染的效果,其實渲染也蠻吃GPU效能的,不過16核心加上GTX 780獨顯,炫染表現絕對有目共睹的。
【▼】Johnny開啟工作管理員可看到8C16T的5960X,CPU依舊使用滿載去執行,並無閒置的情況。
【▼】此外對於Thunderbolt的支援,也支援到第二代了,i7 5960X可透過X99晶片組相互溝通,Thunderbolt 2對於4K影片編輯與3D遊戲所需的頻寬都有名顯得提升,其20GBps雙向頻寬是USB3.0的4倍、Firewire的20倍,透過一個分接端口最高可支援6個裝置(包含DP1.2),連接兩台PC傳輸速度可達到10GbE,目前已有超過200多種的裝置可供選擇。
【▼】Intel i7 極致版處理器使用X99晶片組的主機板,很多和Intel合作的夥伴都是台灣本土企業,像華碩、華擎、技嘉、微星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大企業,讓台灣的玩家能優先體驗到!
【▼】Intel i7 極致版處理器,全面使用DDR4,基本時脈就為2133MHz,更支援XMP2.0的功能,記憶體大廠如Kingston、crucial、G-Skill、CORSAIR、A-DATA、PATRIOT在2014年Q3都分別推出了Quad Channel DDR4 Memory Kits!
【▼】Intel i7 極致版處理器的包裝外觀,使用藍標彩盒,目前型號有5960X、5930K與5820K三款。
【▼】由於這系列也是針對超頻玩家所設計,所以Intel並沒有附上基本的風扇,因為基本的風扇是絕對滿足不了這極致版處理器的,所以特別分開賣自家推出的水冷散熱套件TS13X,使用四線PWM做風扇轉速(800~2200 RPM)控制搭配丙二醇散熱液體,絕對讓玩家體驗極致的快感!
【▼】Jim最後總結Intel Core i7-5960X極致版處理器,就是結合了Intel團隊的智慧結晶(如8C16T、20M L3 cache等技術),讓玩家不論應用在哪方面都能無往不利(最強勢的莫過於影音轉檔) ,突破效能極限(不鎖倍頻+XMP DDR4+Thunderbolt),讓你不快也很難!
【▼】Jim最後有提到,X99主要還是以高階消費性族群為主,所以X99晶片組取消了工作站SAS硬碟的支援與刪除PCIe Uplink,但其實導入了更強大的Flexible I/O新技術能Quick Switch,讓人對這個旗艦平台真是又驚又喜阿!
【▼】前面Intel進行轉檔與播映,分別採用訊連科技的威力導演與Power DVD,軟體要寫得好,硬體才能互相配合,第二堂課就是要介紹次世代4K影音剪輯新軟體:訊連科技之威力導演13。
【▼】首先由訊連行銷經理Tony為大家解說威力導演的歷史過程,從2001年至2014年,總共推出了9個版本,因應最原始的V8、3D/FHD到現在的4K剪輯應用,新版本還能行動創作、雲端分享,歷屆版本的更新都代表訊連的進步。
【▼】威力導演13目前已經全面支援64位元版本,搭配64位元作業系統,更能凸顯效能的極速;最彈性化創作工具與風格套用讓人一鍵完成媲美好萊塢的視覺特效;對於行動裝置的盛行,也推出行動版App,讓你創作跟的走!高品質的作品輸出,是威力導演能和Adobe影音剪輯產品共齊名的主因之一。
【▼】威力導演13內建上百種的創作工具,如轉場特效、100軌的多機剪輯與選單設計,讓你創作出來的作品不怕和別人撞衫。此外全面整合訊連雲,配合威力導演行動版,首年免費10GB,滿足影音剪輯所需。新版威力導演的亮點就在於是首款支援4K影片格式:H.265/HEVC/XAVC-S的影音剪輯軟體。
【▼】威力導演13採用HEVC/H.265編碼,能在不犧牲畫質的條件下,比H.264更省32%的空間;並支援2K/4K影片的匯入與匯出,解析度是FHD的四倍之多;對於SONY相機與攝錄影機專有的XAVC-S格式,也是首次支援!
【▼】Tony也為大家展示威力導演13播放4K影片的狀況,處理器採用Intel core i7 5960X+X99平台,真的很順暢!
【▼】威力導演13播放4K影片實況。
http://youtu.be/HLjPJuMg4Zw
【▼】對於90秒的4K (4960 X 2160@60p) 影片編碼,轉成AVC 1080p,5960X比4790K省下了近100秒。
【▼】威力導演13進行AVX2編碼實況。
http://youtu.be/nx1MLJwRyZw
【▼】對於編碼技術的效率,從早期的MPEG-2、H.264(AVC)到H.265(HEVC),可以看出當bit rate在7000以下時,H.265(HEVC)的YUV PSNR(Peak Signal-to-Noise Ratio,尖峰訊噪比)明顯高出MPEG-2與H.264(AVC) 有25%~35%,代表使用較低的流量,達到相同的畫質表現。
【▼】認識H.265(HEVC)編碼,以往H.264會以16 x 16像素為單位,將畫面切割為數個大小相同的區塊(macroblock),並以這些區塊做為編碼時的最小元素。H.265則是將切割畫面的工作交給編碼器來決定,讓編碼器視影片情況來切割成16 x 16、32 x 32、64 x 64等尺寸,將畫面切割為數個編碼樹單元(Coding Tree Unit),切的區塊尺寸越大,壓縮效率就會越好,反之區塊尺寸越小,代表影片品質更細膩!
【▼】H 264 VS H 265畫質比較
http://youtu.be/nFMysVxIsEc
【▼】由於H.265(HEVC)編碼會視影片區塊進行切割,不必要或是重複性太高的區域,會切得比較大,所以自然而然地就能夠有效壓縮,和H.264(AVC)相比省下近32%的儲存空間。
【▼】威力導演13擁有64位元TrueVelocity編碼引擎、多重顯示卡GPU加速、SVRT與OpenCL等功能,對於運算複雜的4K影片轉檔與播放都很有幫助,並支援Intel新AVX2指令集加持,讓整點與浮點運算再度提升!
【▼】威力導演13強大的編碼加速技術,能支援最新硬體加速,Intel本身的渦輪加速技術2.0,更能同時執行多重演算法,以管理電流、電力和溫度,來最佳化時脈速度和電源使用效率。
【▼】威力導演13各版本與建議售價,最強等級的版本為創意旗艦組合包,價值也才22000上下,和Adobe系列產品比起來真的小巫見大巫,至於入門使用者也有平價的豪華版可供選擇。
【▼】最後投影片上也有Tony本人的電子郵件,有任何產品上的問題或是要訂購,都可以找Tony進行了解唷~
【▼】上半場的軟硬體解說告一段落,接著中場休息時間,Tony馬上就有學員來問問題,真的是認真的王團成員!
【▼】中場休息,不能錯過的還有今天主辦單位準備的精緻餐盒,趕快來補充,以應付下半場的議題。
【▼】趁著中場休息,也來看看今天Live Demo的兩個平台,左邊為X99晶片組+5960X平台,右邊是4790K平台,螢幕則是直接使用HDMI接電視來播映。
【▼】近距離接觸,X99晶片組+5960X平台有外接Geforce GTX獨立顯卡,而4790K平台則真的只有使用內顯來運作。
【▼】4790K平台使用的機殼是曜越Thermaltake chaser A31雷霆藍,獨特的上置凹槽設計,聰明又貼心的收納空間,方便玩家們隨手放置MP3,智慧型手機,隨身碟或硬碟。前置式兩個超高速USB3.0介面,兼顧便利性以及美觀性。藍色的機殼搭配Intel 藍色logo,真是絕配!
【▼】4790K平台搭配的電源也是曜越 Toughpower出的XT 575W模組化電源供應器,不過最顯眼的還是水冷散熱裝置。
【▼】水冷散熱裝置,內部是丙二醇散熱液體,透過透明LED藍光燈管,散發出有如星際大戰的光劍般!
【▼】中間水冷散熱裝置透過金屬導熱墊將處理器的熱源統統排出,更能向上超頻。
【▼】X99晶片組+5960X平台,這個組合真的很吸睛(金),讓我看了也好想敗下去,首先造型特殊的機殼,和一般市面上封閉的方形機殼不同,採開放式M型設計,不知是否為客製化的產品,連電源供應器都是搭配色,太顛覆傳統了。
【▼】連接介面的拉線可能就是這個機殼的痛了,比較麻煩的是必須朝上拉出;在Geforce GTX獨立顯卡的部分,型號為GTX 780,也算是蠻高檔的一張顯示卡。還有一個亮點就是這平台使用骷髏頭代言的Intel SSD 730,真的驚奇不斷!
【▼】X99晶片組+5960X平台散熱裝置採用曜越 Toughpower Liquid Cooler系列的散熱器,高性能水冷頭加上高效率散熱排也能達到和丙二醇相同的散熱效果。
【▼】兩台Live Demo機使用的紅色滑鼠,也是大有來頭,使用Thermaltake曜越 SAPHIRA聖武士光學電競滑鼠,內建32kb備戰狀態記憶體,可五顆獨立巨集鍵與五組遊戲設定,完全符合RTS/FPS遊戲屬性,搭配可調式100DPI~3500DPI感應引擎,適合多種遊戲操控表面。此外符合人體工學的弧度外型、內建配重塊與呼吸式視覺燈光戰鬥氛圍效果都是讓這款滑鼠在Demo時不能錯過的一個產品。
【▼】Intel講師Jim也有學員來請教他,大家教學相長,好不熱鬧!
【▼】下半場的議題即將開始,美麗的主持人茶茶趕緊叫大家坐好,因為這會來的是大人物,一定要好好介紹。
【▼】主題為Intel Inside 4K影音應用新世代,由迷你影像製作導演-周修名為大家介紹。
【▼】周修名導演一上台就和大家哈拉,讓大家體驗到導演親切的一面,不像電視上的導演都好兇好可怕,導演也說其實自己以前也是和大家一樣喜歡拍照和攝影而已,經過長時間的歷練,現在雖然只是小導演,但未來還有很多微電影等著他,讓我們拭目以待。
【▼】周修名導演的個人簡歷,從拍攝電視廣告、藝人MV都有,不過最強項還是拍攝紀錄片。
【▼】導演以一張大圖說明了從DVD(720 x 480p)到FHD(1920 x 1080p)的演進,次世代的4K(3840 x 2160)解析度即將到來。
【▼】色彩深度,以HDTV標準規格的白點為D65,色溫為6500K,色域為ITU-R BT Rec.709;而Ultra HD標準規範為ITU-R BT.2020,建議的座標值R=(0.708,0.292)、G=(0.170,0.797)、B=(0.131,0.046)。位元深度(Bit Depth)越深,代表電視畫面的品質更棒!
【▼】疊在一起做比較,就很明顯看出,Ultra HD色域比HDTV更寬廣,Ultra-HD產品將能提供令人驚艷的色彩與清晰度。
【▼】色彩抽樣,通常用一個三分比值表示像素寬及兩個像素高的概念上區域,導演指出4K的色彩抽樣至少要4:2:2以上,這樣每個色差通道的抽樣率是亮度通道的一半,即水平色差清晰度分半。
【▼】以Data Rates@24p來看各種攝影機錄製的格式大小,以4K等級的影片來說,也有好幾種格式,導演表示至少Data Rate要250Mbps以上,100GB/每小時的等級才算是合格的4K影片。
【▼】馬上現場關起燈來實況Demo,原始拍攝的影片,膚色顯得慘白。
【▼】導演也提到,比較高階的相機或攝影機都會有raw格式,因raw檔是最沒有失真的原稿,要後製也都是以raw檔進行加工。
【▼】接下來是敗家時間,由導演介紹他常用的的4K攝影機,Sony F55,F55 擁有可有效消除數位攝影機果凍效應的全域快門(global shutter)、更寬廣的色域,並可直接將 4K、2K 與 HD 畫質的影片內容記錄在機身內的儲存卡中。
【▼】常用的的4K攝影機還有名為Red Dragon的攝影機,具低光能力、高速影格性能與超高動態範圍等特點。
【▼】另一台常用的的4K攝影機為BlockMagic,室內建SSD的攝影機,夠神吧!此外它以13檔超寬廣動態範圍進行拍攝,並儲存成12-Bit的DNG檔,讓影像看起來就是電影,難怪導演都喜歡拿這台。
【▼】前面說的幾台攝影機,價格真的很嚇人,除非是從事相關產業,不然真的只能排排站。但導演也好心的提供消費型的4K機種供大家參考,首先為Panasonic GH4,說他是M4/3機皇一點也不為過,可直接錄製4K影片(3840x2160 30p 100Mbps),也可拍攝縮時影片,機身更支援RAW檔編修功能。
【▼】另一消費型4K攝影機為Sony a7s,主打低光源錄影的強項,其中針對錄影的XAVC-S格式,前面提到的威力導演13可完全支援,在記憶卡方面需使用SDXC的 記憶卡。
【▼】4K影片後製流程,Color graded階段是最繁瑣的,也是攝影工作者花最多時間再做處理的地方,一有失誤的地方,常常就要從4 RAW重新開始。
【▼】4K後期剪輯的硬體需求,剪輯注重的是資料的完整性和存取速度,所以一般會使用磁碟陣列;再來特效的部分,考慮GPU的能力,所以注重的是記憶體和顯示卡;最後轉檔的部分,注重的是多核多執行緒的應用,所以CPU一定要選對,才能事半功倍。
【▼】周修名導演真的給現場王團成員們上了一場課,而且很多影像新知識是第一次接觸,會後筆者還找了不少資料作參考,真的收穫良多。
【▼】投影片告一段落,導演也分享了他自己拍攝的記錄片段給大家欣賞。
http://youtu.be/Bk4sGxyvQME
【▼】下半場精彩的導演分享結束後,接下來就是Q& A問題時間,首先是筆者旁的這位大哥首先出招,詢問為什麼Intel腳位都要一直換?(2011-V0與2011-V3是不能共用的)
Intel代表Jim的回答是:由於產品生命週期的關係,2年是一個基本換機的時間點,以前一代的X79平台推出至今也將近有兩年,所以基於「相容性」與「防呆性」才會做腳位的變更,且腳位部分雖然同為2011腳位,但v0、v3在處理器部分金屬接觸點超過2011個,多出來的部分作為電壓偵測、測試等功能。
【▼】第二位是一位女性朋友發問,問到的問題是訊連雲10G空間,是否能將工作環境能存在雲端?
訊連代表Tony表示,訊連雲不只買威力導演有贈送,訊連其他的產品亦有贈送10GB免費空間,當然也可獨立購買,一年才299而已,應該不是指工作環境,因工作環境就是你的OS,應該說訊連雲能完整保護你的珍貴創作專案與擷取系統設定、備份和下載專案與範本。
【▼】頭獎Intel core i7-5820K處理器的得獎者,Jim還說不能賣掉,看來這位朋友要準備升級X99平台囉~再次恭喜他!
【▼】最後主持人還不忘提醒會後PO文贈好禮的活動,寫文同時發現王團還加碼了兩個機殼,真的是大手筆,希望能來碰碰運氣。
【▼】最後是王團大合照的時間,才發現今天來的女性朋友真多,王團已不再是宅男的代言了,體驗會大成功!
【▼】會後離開時也巧遇周修名導演,希望導演能陸續推出新的作品集。
小小心得分享,筆者常常逛3C論壇討論區,不時會看到有人跪求組裝菜單的文章,菜單類型大致可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輕負載的文書處理機、第二類為中負載的3D遊戲機,第三類為重負載的影音轉檔機。當然口袋深,一次到位買最頂級的,絕對是先買先享受,但是不是有發揮到硬體100%的效能,這就很難說了,像手機有的標榜是八核心,但真正運作都只有1~2個核心,其餘都在閒置,這就是假核心,沒發揮到100%的效能。尤其影音轉檔機的菜單,文章底下有人推薦要多核心處理器與加大記憶體,也有人主張買張頂級獨顯與換裝SSD,其實大家說的都沒有錯,只是比重大小的差別!Intel這次推出的X99平台搭配i7極致版處理器,鎖定的族群就是重度影音玩家,從現場4K影片轉檔來看,4790K時脈4.0GHz比5960X的3.0GHz整整快了1GHz,但為什麼轉檔拼不過5960X呢?主要原因就是出在4960K只有4C8T,而5960X有8C16T,多核心真的讓轉檔速度加快不少,而20MB的L3快取亦扮演了將latency降低的重要角色。其它讓轉檔速度加快的比重因素還有全新X99晶片組的支援,讓PCIe 3.0通道數變多、記憶體頻寬也提升至2133MHz,若儲存裝置再使用Thunderbolt2介面的SSD,絕對是目前能和工作站等級一較高下的最強消費機。
本次活動除了Intel展示最新處理器和最新晶片組平台外,還邀請了紀錄片導演和大家分享4K影片拍攝的一些大小事,相信從明年開始針對4K應用的產品會越來越多,也會越來越平價。至於4K影片要如何轉檔呢?當然威力導演13是不二選擇囉~筆者家中剛好入手了一套,就帶大家看看包裝吧!
【▼】家中已經添購威力導演12與13版了,來看看包裝上究竟有何差異?威力導演13版整個包裝就比較輕,因12版還有多附了影音剪輯密技教學書。
【▼】威力導演13建議的系統需求,參加完體驗會,除了5960X,還容得下其他處理器嗎?
【▼】威力導演13的旗艦組合包,除了有Color Director3與Audio Director5之外,首年訊連雲是提供20GB的空間。
【▼】威力導演13旗艦組合包,總市價高達20600元,威力導演12旗艦版總市值也近13800元,有沒有必要升級,筆者認為絕對有!因為高品質小容量的H.265絕對會慢慢取代H.264的。
看到這邊,若您為攝影玩家或是專職轉檔人員還會覺得X99晶片組與Intel core i7 5960X組成的平台貴嗎?以一台消費型4K攝影機來說就能抵過了,時間就是金錢,相信這平台絕對能夠讓你在4K影音應用的新世代中,穩穩用三年!
【▼】感謝主辦單位當天活動贈送的報到好禮,打開是我最愛的Jolin親筆簽名的海報,三種產品三張海報,不變的是【動力,從心開始】!